西府行走·咸阳大魏村

标签:
王重阳大魏村天圣宫丘处机咸阳 |
分类: 任宗权道长论道 |
西府行走·咸阳大魏村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车子过石牌坊,石牌坊上书大魏村。吾忽默起《七真因果传》有诗曰:
万转身如不动舟,风翻浪涌便难收。
临流执定嵩和舵,一路轻帆到岸头。
国人好寻根问祖,一者,乃崇拜祖先,文化之根也。二者,祖先崇拜,原始宗教思想之延续也。有祖方可成国,有国自要敬祖,此诚文化自信之源也。昔钱钟书先生有言:鸡蛋好吃,何必寻下蛋之母鸡邪?此诚钱先生之戏言耳,非一概而论之成定理。譬如钱先生之与母鸡,虽皆生命体,然母鸡之思想何以与钱先生之思想等论哉?钱先生之书与鸡蛋,二者皆生命乎?鸡蛋生命特征大于钱先生著作生命之力。然钱先生著作之内在价值,大于鸡蛋之生命特征也?此何以等论之哉?诚钱先生自娱自乐之笑谈戏言也。
又譬如《黎潇云语》所云:“内江女子,自矜才色,不轻许人,读《还魂记》而悦之,迳造西湖访焉,愿奉箕帚。汤若士(即汤显祖)以年老辞,女不信。一日,汤若士湖上宴容,女往观之,见若士皤然一翁,伛偻扶杖而行,女叹曰:‘吾生平慕才,将托终身,今老丑若此,命也!’因投水。”
而汤显祖之与《还魂记》,乃人之与灵魂也。读其书而识其灵魂,非唯见本人也。人重思想与文化,重史实与发展。故张澍《刘氏寻源》曰:“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犹是焉”。
车子向村里驶去,吾双眼似已迷茫,多年以来,身着黄衣黄袍,手执浮尘之重阳祖师形象,忽于眼前一晃而过,吾盼汝甚久,您等吾甚久?
查阅资料,乃知夫大魏村者,或称大依村,或称大一村。五十年代,村人考证县志,因八百年前,全真道祖重阳王真人诞于此地,乃恢复大魏村之名。村人称周秦时,该处居魏、王两姓,相距五六百米,大小两村,故曰“大一村”“小一村”。魏王两姓,居大一村因,魏姓居多,故曰“大魏村”。考近百年来,该村已无魏姓,而多高姓,何也?据言,事康熙末年,高建章自山西洪桐县大槐树下至咸阳做县令,乃迁五子居大魏村,排号曰琮、吉、广、和、通,高姓官高势重,繁衍迅速,人数激增,魏姓乃全员迁出,让村于高姓。高姓为感其德,乃仍用其名。而大魏村之王姓,因战乱、天灾等因,早已迁出本村。村人曰:“今礼泉旧县村王家乃大魏村王姓后人”,解放后尚有魏王二姓回村上坟。
西北风从敞开之车窗徐徐吹来,吾从胡乱思绪中清醒。吁!夏不曾到,然风已暖矣。举目望去,今日大魏村景象,与《射雕英雄传》所述相去甚远,与吾想象相去甚远。陈会长对众言,村前一小庙,供奉重阳祖师,多年少访,似已迷路,一行四人,下车步行,寻访片刻。遇村妇询之,言村头左方。复驱车回头前行,亦未寻得。见一老者,拱手询之,引至一破屋前曰,此乃供奉祖师之处也。破败之相,吾忽然浑身一晃,敬畏似乎碎了一地。
按《七真因果传》第十六章《大魏村三老谈往事
长春同众师兄进得庙来,果见上面塑的师傅神像,俨然如生,齐上前礼拜,见匾额上写着“挺乎人豪”四字,左右对联题曰:“显道术于咸阳,噀酒灭火,垂恩光于故里,施符驱瘟。”
其言重阳祖师昔日离秦赴齐,度化全真诸子,逢家乡瘟疫与火灾,乃朱书灵符,消除瘟疫;噀酒灭火,灭火消灾。其书载其庙左壁厢悬有木牌,以祀其事,其文曰:
盖闻有勤劳于国者祀之,有功德于民者祀之。我村王公讳吉,异人也。幼年读书,壮岁习武,自举孝廉后,托病中风不语。人莫窥其动静,养病一十二年,未出门前眺望,自一旦失去,不知何往?四处探访,渺无踪迹,嗣后起瘟疫,公施符救免,保全性命颇多,乡人均沾惠泽,又于咸阳市上噀吃酒灭火,谜语留名,度寡嫂而升天,佑乡人以多福,公既不忘乡里,而乡井之人,岂负公哉!况有驱瘟灭火功德,于民祀之,未为不可。故邀集乡人公议,倡修殿宇装神像,岁时祭祀以酬其劳,是以云尔。
吾考其庙,北依九萯山,南有秦岭屏障,泾渭滋养,人杰地灵。马丹阳祖师关中弘教之时,乃予以增修,名曰:“天圣”,寓意天降圣人于此地。金世宗完颜雍下旨大修“天圣宫”,植松柏七棵,呈北斗七星状,以念“七真”。
按嘉靖四年(1525),王九思撰,张纬篆额,王献书,赵应祥刻石《重修重阳天圣宫碑记》言,“仙灵无可依之处,人无敬戴之所”。道士赵崇启,虔心夙起,发心恢复,四方奔走,募捐钱财,弘治六年(1493)募资重修天圣宫,功未成而仙逝,后维无人,知县李公请咸阳太清观道士王道玄住持天圣官,王道玄同徒崇枢恪恭厥心,励志攸存之事。恢复“三清殿”、“祖师殿”、“灵宫殿”、“方丈院”等建筑群。
按明万历三十五年,冯从吾撰文,李廷信篆额,高学诗书,赵俭,杨甫松刻石《重修天圣宫墙垣碑记》言,秦潘信、官张朝主持重修天圣宫围墙。
按温承惠撰文,福宁书丹《重修天圣宫道观碑记》言,清乾隆五十六年,名绅李闻一倡议,满族大臣福宁及温承惠捐资重修。
1949年6月咸阳狙击战,三清殿毁于被马鸿逵战火。上世纪建国初,道士季明道组织五村四社民众,整修天圣宫院墙,后庙舍被学校使用,1963年拆除地面建筑,原宫址复耕还田。改革开放,百废俱兴,百姓思重阳祖师之恩,乃集资于原址大道旁建此民房。
吾观夫千古名镇大魏村,位于双照镇西郊,东与毛村毗邻,西与小依村接壤,北与西城前张连畔,南与白良村相通。
小庙一间,柴门紧闭,门缝观之,乌黑一片,难窥一物。吾转身望路前麦田,隐约见四人分道扬镳,那不是全真四子,大魏村分道别修之景:谭长真南走,赦太古东行,刘长生往东南而去,王玉阳西南而去。唯吾长春邱真人,就地而坐,居秦参玄,募化度日。
二
陈会长问之:重阳祖师先茔何在?老者言:出天圣宫东南约百步,即为重阳祖师父母坟茔也。吾村人称之“先人坟”。老夫乃天圣宫老道士季明道养子,名曰季振国,大魏村村民也。吾养父在时,每逢清明、十月一、年令时节,皆携吾至重阳祖师先茔焚香祭拜,养父羽化,吾乃长日侍候祖茔,洒扫守墓至今。迩来二十余年矣。吾后何人?尚不知也。其墓东侧有祭祀御道曰“古路”,原有清代“重阳祖师先茔”墓碑,上世纪七十年代,不幸被截成两段,用于夯实土墙,承蒙咸阳市道教协会会长贺信萍道长发心,率众筹募,古碑寻回,今已修复,御道恢复,功莫大焉!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诗仙李白于1200多年前,登临终南山,面对清澈渭河水,吟此佳句。滔滔不绝之渭水,犹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道德不灭,道义不绝也。
王重阳祖师,原名中孚,字允卿。宋徽宗政和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诞于此处。其于《悟真歌》言:余当九岁方省事,祖父享年八十二,二十三上荣华日,伯父享年七十七,三十三上觉婪耽,慈父享年七十三。按《全真集》卷十《上兄寿》诸诗,可知王重阳祖师上有兄长二人。《全真集》卷六《渔家傲》可知王重阳祖师五十三岁时,两位长兄已亡于家乡。
吾欲与祖茔语之,吾欲与祖茔之草语之,吾语与御道语之,吾欲与将逝之春风语之,吾欲与将来之夏风语之。
四处寂静,无人与吾语之。
贵文子风破屋旧主人
2023年5月10日完成于武汉沌口江汉大学明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