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线建仓正逢时!

(2008-04-15 07:55:46)
标签:

证券

理财

股票

推荐

期货

情感

分类: 股海观潮
     ★利空一:CPI仍将高位运行 引发进一步宏调预期
    ★利空二:紫金矿业领衔 两周内将有9新股发行或上市
    ★利空三:新的针对房地产业调控政策或出 地产股集体杀跌
    ★利空四:规模性资金不断流出 基金逢反弹沪市净卖71.8亿
    ★利空五:二季度344亿解禁股“猛虎下山”加上前期解禁未出逃的,
    ★利空六:美股“晚节不保” 全球市场受累
    ★利空七:利润增速骤降 一季报难乐观
 
     七大利空重拳齐出,阴云密布,黑色“星期一”再度暴跌!连失二关(3400 3300点)收盘离前低3271点仅一步之遥,再创08年第三大单日跌幅(-5。61%),这就是周一的中国A股市场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又是跳空向下的缺口,这次的缺口能算是衰竭尽性缺口?如果是市场在造就自然底部,则底部的构筑也就比较复杂,在这个底部区域间,也是市场最恐慌、最容易犯错的时候。如果你真是看着股指心慌,那索性就关掉电脑,该干嘛干嘛去。别因为股票的被套影响你的生活!
     自去年10月16日6124点--4月3日的3271点的中期调整,沪指已经形成了五个跳空缺口:2007年11月1日和2日之间留下的5912-5860的突破性跳空缺口、2008年1月15日至16日之间留下的5405-5396点的中继性缺口、2008年1月21日至22日留下的4891-4818点的中继性缺口,2008年3月13日至22日缺口4063---4055是属于中继性缺口,周一4月14日跳空低开留下了的缺口3462--3427点是属于中继性缺口还是衰竭尽性缺口,此缺口是否被回补将预示大盘的反转先兆!三日不补,3000点危唉!
     从技术上看,沪指自上周创出3271点新低后则展开报复性反弹,上周四的暴跌仅是受到20日线(3608点)及5周(3651点)线的反压,进行的二次探底,上周五虽然收复10日线,周线八连阴后上周周K线收出了一根上影线较长的“红十字星”,似乎扭转了前期的跌势,给投资者带来了一点希望。但周一的暴跌又将大盘带进了水深火热的地带。反弹的火炎被朴灭了?难道底部真的是在3000点之下?从目前的周月均线我们看到。120周线本周已上移到3042点。30月线已上移到2998点,而6124点的半分位是3062,68。2%回调的强支撑位在2956点,在加上前几年1558--2245点上箱体的连线本月也在2960点左右,多重技术支撑就不能显效?空头主力非要砸到那里(3000点)才心甘?而多头主力就不能在这里(3200点)顽强抵抗?
     大卫认为:本周走势一定是先抑后扬,2008年2月11日至4月3日,沪指周K线连续8连阴之后上周周K线收红。历史罕见,从这里能否成为一轮中期调整后的反弹起点?不管本周大盘是否创出新低,目前沪指在3200点区域已经处于底部区域。即使跌到3000点,向下还有10%的空间,你还恐惧什么?6000点,5000点,4000点你都敢买股票,3200点你还要卖股票?只要底部构筑完毕后,反弹一旦出现,将预示着也将是极为猛烈的,周末上攻将是市场的自然选择。
       面对如此连续一轮又一轮的暴跌,我们还能说什么呢,ZF不救市自有他的道理,但我们能不救自己?上周的反弹仅仅是刚刚开始,真正的大反攻将在完成底部构筑后从本周后半周展开.任何投资者都应该保持理智和清醒,要相信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连续下跌之后,一定会出现反弹,连续大涨之后,也会出现回落.只要波段操作得当,获利并不很难,高抛低吸与主力周旋,暂时的亏损不难在后市中弥补。信心的恢复更要靠自己,坚持正确的投资理念,正确的操盘手法!,春寒即将过去,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大卫建议。满仓的就地趴下卧薪尝胆,轻仓的加仓进场,等待大B浪或X浪给你带来的收获!
 在具体操作中,坚持三点:
A,买好股票!业绩好,股价低,题材多,净值高,盘子小,行业龙头,现金流量多。
B,保持(60%)仓位,永不满仓。如果没有长线打算,就不用操作。决定买好股票,就一定要拿到高估的时候,否则就决不放弃。
C,降低成本!股市每天总有波动,可以用少量的筹码买卖降低成本(t+0滚动操作),实践证明这是很有效的。
 
    即使上帝参与到股市,它也无法预知指数的尽头是在哪里!一定要记住华尔街一句行话,不要去抓飞速下跌的刀! 还要记住利弗摩尔名言:如果是正确的交易,那应该一进场就赚钱!

个人分析 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买卖自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