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217-226
217、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也就是说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有很大道理在乎其中。凡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而道理也不外乎阴阳二字。所以瑜伽的练习阴与阳不能偏废。—《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18、阴瑜伽是空的练习。空,就是不需要语言。——《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19、瑜伽練習後的對話:願我身心健康,願所有人身心健康;願我能知足,願所有人能知足;願我對外界保持平靜,願我對外界保持平靜。——《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20、阴瑜伽是最自然的状态,就像南怀瑾先生一首诗所说:“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21、阴瑜伽相当于阳瑜伽更加的安静。如果有来生,我真的愿意活成一株植物,以树的姿态,以草的魂灵,在风雨中舞蹈,在阳光下微笑,在尘世间沉默而铿锵地走一回。——《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22、在阴瑜伽中,可以去试着观察我们的阴暗面。阴暗面是自性的空洞,往往显化为痛苦,即情绪(苦)和疾病(痛) - 所有情志及肉体的痛苦,都源起于一次未被化解的能量上的冲突。——《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23、在阴瑜伽保持中,能发现身体会有疼痛的地方。疾病都会以痛的形式表现出来,而疾病有是未了的心愿或未解决的事件。——《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24、快乐是心的愉悦,幸福是心的满足。瑜伽就是修心的。——《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25、有些人不喜歡練習陰瑜伽,也许是因为陰瑜伽動作比較簡單。我們為什麼要練習或者挑戰高難度的體式?為了征服自己的身體,以此證明自己可以擁有駕馭和控制的能力?也许还有虛榮心和攀比之心在作祟。——《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26、阴瑜伽是平静而尽情地散发灵魂的力量,不问得失,不问来路,就是最真的幸福。是树就尽力枝繁叶茂,是花就恣意绽放芬芳,是鸟就奋力展翅翱翔,是鱼就竭力游向所爱。——《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227-236
227、阴瑜伽是脱胎,阳瑜伽是换骨。——《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28、阴瑜伽的第一步就是学会放松,通过放松,使变形了的身体回归先天自然状态。——《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29、阴瑜伽与阳瑜伽都可以锻炼肌肉的力量。阳瑜伽认为肌肉的力量是来自肌肉的收缩,阴瑜伽则不这么认为,它认为肌肉力量的来源是五脏六腑的强壮和能量的流动。——《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30、阴瑜伽像水一样把自己处于低的位置。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很强大,但水总是处下。很多人只看到水处下,却不知水的心性其实很高:水是居上而处下。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再高的山上,山顶上都有水。珠穆朗玛峰很高吧,山顶上却都是水。想想水从哪里来?从天上来。水保持自己的本性,但姿态放得很低,甘愿处下。——《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31、阴瑜伽的姿态是低的,只有低下了才是仰望的姿势。以仰望的姿势,以敬慕的心灵,爱众生万物,爱这个世界,就会更接近幸福。——《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32、《哈他瑜伽之光》第四章第21节寫道:只有控制住气息的人才能够控制住心意;也只有控制住心意的人才能够控制住气息。在帕坦伽利那里,瑜伽是以控制心意为开端,而哈他瑜伽则以控制呼吸为起始,但无论怎样,这两者都是以控制心意为目的。瑜伽就是控制驿动的心。——《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33、阴瑜伽是柔弱的。柔弱总是跟生相关,坚强总是跟死相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柔弱与大道性质相符。树根和树枝比,树根更强大,但树枝在上根在下;大地和生物比,大地比生物更强大,但大地一直在我们脚下;最强大的人一般都不显山露水,一天到晚吹嘘自己的人大多不是什么高手,金庸小说中武功深不可测的是那个扫地僧。——《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34、阴瑜伽符合老师的思想。老子一直推崇柔弱,不提倡坚强,越柔弱的,活得越好。牙齿坚硬,舌头柔软,当我们老去,牙齿掉光了,舌头还在;遇到暴雨大风,小草随风而动,但大树经常被吹断或者连根拔起。——《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35、阴瑜伽让我们照见自己的阴暗面,照见苦及苦因,而生命的每一段境遇,都是帮助你回归自性之光的助缘。借由生命斑斓璀璨的境遇,灵魂在与我们对话。——《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36、阳瑜伽是科学,阴瑜伽是艺术。怎么做对是科学,怎么做好则是艺术;前者有判断真伪的法则,后者则没有;艺术的真谛就是要叫人感到好,甚至是完美无缺;传授科学知识就是告诉你这些法则,而艺术的修养是无法传授的,只能够潜移默化。——《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237-246
237、《瑜伽經》告诉我们不執著才能解脫。对自己执着的减少,是你变得更自由的征兆。——《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38、荀子曰:“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指物性过硬则反易折断。阴瑜伽培养不培养刚强,培养的是柔弱。——《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39、阳瑜伽培养阳刚,阴瑜伽培养阴柔。阳刚有阳刚之美,阴柔有阴柔之美。——《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40、《瑜伽经》第二章第一节告诉我们研读经典也是瑜伽的一部分。當我們無法找到答案時,試一試研讀經典,經典裡包含了妳所有的疑問、困惑,跟隨經典的引領,這也是傳承了源頭的能量。——《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41、刚者,坚毅也;柔者,智慧也。阴瑜伽培养我们的智慧。——《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42、忙,心忙則亡。瑜伽让我们告别忙。——《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43、我们在阴瑜伽保持时体会的痛苦表明上来自身体,其实来自内心。《瑜伽經》上说一切痛苦都產生於無明。無明是把無常、不淨、痛苦和非我認作永恆、純淨、快樂和真我。——《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44、親身體驗而來的智慧,才能破除無明。——《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45、阴瑜伽让我们发现身体阴暗的一面。阴暗中,有我们最闪耀的潜能。对自己的阴暗面视而不见,无非就在扼杀自己最鲜活的生命力。——《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46、陰陽,陰在前,陽隨後,陰是基礎。——《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二輯247-256
247、呼吸,呼在前,吸隨後,有出才有進;有空間方能納。——《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47、金庸小说里说:“刚不可久,柔不可守。”传统道家理念认为,刚过易折,柔虽不变,但容易突破底线。所以喜欢阴瑜伽也不哪阴过了头。——《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48、疼痛的感觉,人通常有誇大問題的傾向。——《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49、在阴瑜伽保持时,你会体会到酸麻痛痒的感觉,而且它们会不停地变换。用身體體悟無常,感受大自然的無常變化和生活的無常變化。——《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50、阴瑜伽的练习有助于静坐习惯的培养。不光是佛家与道家主张静坐,以求顿悟,古代儒家也重视静坐,认为“静能生慧。”并把静坐定为理学的必修课,甚至要求弟子们通过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以明理。宋代大儒朱熹告诫弟子:“当静坐涵养时,主要体察思绎道理。”——《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51、《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背负于阴,而拥抱着阳,充满元气而互相调合。所以不能只练阴瑜伽,阴阳要平衡。——《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52、练阴瑜伽不能急。就像泰戈尔所说:“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希望去努力,静待美好的出现。”——《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53、不管阴瑜伽还是阳瑜伽都是回归到内心。歌德有格言:回到内心。陶潜的《归去来兮辞》就是回到内心。——《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54、灵魂是演奏家,身体是乐器,我们要调好身体这个乐器。——《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55、阴瑜伽强调无为。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云笈七签》指出:“欲求无为,先当避害。何者?远嫌疑、远小人、远苟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通术数。是则与圣齐功,与天同德矣”。——《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56、阴瑜伽是无为思想在体式中的运用。“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257-266
257、阴瑜伽没有阳瑜伽那么的细节,但基本的根基和顺位还是要有的。就像“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58、在阴瑜伽中呼吸同样重要。《道德经》第五章中:“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橐籥”(tuo yue)是古代冶炼时鼓风的器具,就是风箱。橐是鼓风器,籥是送风的管。人体也是个小“橐籥”,通过一呼一吸和宇宙虚空交换能量和信息。人是精气神的三位一体,神为主宰,从形入手,主动地运用意识,促进气机有序的升降开合,吐故纳新,何乐而不为呢?——《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59、不能只有阴瑜伽而没有阳瑜伽。《童子问易》强调:“乾坤一元,阴阳相倚”。——《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60、阴瑜伽是静坐的基础。古人曰:“静坐悟道,其觉在通。”“悟”,有个竖心,要把心竖起来,是在本底的意识层面感悟,感悟这个“道”,感悟生命规律。“通”,应是“精”、“气”、“神”三方面的内容的通达。当然,三者是兼容的。“精”,可以理解为“形”,在有形面。“气”和“神”,在常态中在无形的层面,三者在生命活动中,是个混化的整体。——《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61、阴瑜伽与阳瑜伽是相对而互生的。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62、陰瑜伽的體式沒有像陽瑜伽体式那麼多的要求,沒有非要求把脚放在哪里,大腿非要内旋或者外旋等要求。有时沒有要求,反倒是也是要求。——《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63、《六祖坛经》中的开篇讲到,“大师(指六祖)不语,自净心神,良久乃言。”其实这是个收摄心神的过程,进入定和静的状态,开始讲课。我们也需要两眼轻轻闭合,静坐一会儿。——《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64、阴瑜伽里有蝴蝶式。我们生而为人,要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飞翔。——《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65、阳瑜伽强调伸展,而阴瑜伽强调弯曲。直难屈更难。很多人只会直不会屈,寧死不屈,只有死路一条。——《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66、阴瑜伽里有蛙式。成语“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做人莫作井底之蛙。——《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267-276
267、阴瑜伽没有技巧,但可以培养人化技巧为无心的返璞归真的智慧。——《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68、古代道家先哲们说过:“凡练习外功的,都必须练习内功。”所以凡练习阳瑜伽的,都必须练习阴瑜伽。——《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69、古代道家先哲们还说过:“饭练习内功的,可以忘却外功。”这是因为练习内功,可以时人全面受益。瑜伽亦如是。——《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70、瑜伽是自我修养,自我自律。一个自持修养,精致律己的人,他的言行不会恶劣,生活不会痛苦。——《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71、阴瑜伽只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阳瑜伽是不完善的,我们还需要补充一些用以重新平衡和替代在阳瑜伽练习中丧失的精气的简单方法来使机体平衡。——《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72、阴瑜伽强化内部器官与组织,使机体充满活力,健康强壮。——《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73、阴瑜伽的妙处在于简单易行,无论何时何地,你都可以练习这些简单的练习,比如床上。——《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74、所有的阴瑜伽都要慢慢练习,无需花费力气。——《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75、阴瑜伽无需使用意志力。通过练习阴瑜伽,人会忘记自己,自我变得越来越小,而内心的精神会越来越大。——《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76、蝴蝶式和毛毛虫式是阴瑜伽里二个重要体式。“破茧成蝶”是一个汉语成语,指毛毛虫通过痛苦的挣扎和不懈地努力,化为蝴蝶的过程。现在用来指重获新生,走出困境的代名词。——《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277-286
277、练习阴瑜伽要自然。自然的意思是不强求。当你自然地行事的时候,你就会得到你需要的东西。——《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78、阴瑜伽,就是顺其自然,不和自己较劲。——《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79、阴瑜伽让我们学会对自己温和仁慈些,不要让严厉的内在有机可乘。——《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80、每一个体式都应该有阴的成分,每一个体式都应该让你放松。——《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81、在阴瑜伽保持时要坦然面对疼痛。随着时间的沉淀,疼痛洪流早已在岁月流逝中渐渐平息下来,转化为一种饱经忧患之后的超然和知命,剩下的是对生存本身的追求。——《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82、阴瑜伽让我们直面痛苦。叔本华说:“如果痛苦不是我们生活最接近和直接的目的,那我们的生存就是在这世上最违反目的的东西了。”——《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83、阴瑜伽保持中的痛苦让我们知道我们还活着。活着的意志,是我们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84、阴瑜伽的总诀在于一个“松”字。——《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85、阴瑜伽里有婴儿式和快乐婴儿式,随时提醒我们回到婴儿状态。比尔盖茨说:“我们要像大人一样工作,但是要像孩子一样生活!”人可以失去童年,但是不能失去童心!更要充满童趣!——《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86、阴瑜伽让我们直面身体及内心的痛苦。叔本华认为人生无所谓幸福,不痛苦便是幸福。痛苦是真实的,存在的,积极的;幸福则是消极的,并无实体的存在。没有痛苦的时候,那种消极的感受便是幸福。——《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287-296
287、阴瑜伽通过简单的动作,超长的时间,放松的身体,探索与抚慰身心内曾经的人生创伤存储之地,从而得到精神上自我疗愈。——《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88、阴瑜伽不讲有为的修养方法,而是要人从心地下手,以“清静”法门去澄心遣欲,去参悟大道。——《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89、阳瑜伽是外正身行,阴瑜伽是内补正气,最后殊途同归,使身心皆合于大道。——《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90、阴瑜伽与阳瑜伽的练习都不要过度,要做到“阳不亢阴不郁”。——《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91、阴瑜伽里有蛙式。成语“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所以练瑜伽的人不要只抱着一门一派不放,莫做井底之蛙。——《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92、在阴瑜伽的保持时,身体僵硬及有毒素的地方总是以痛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时我们要享受这种痛。纪德在小说《背德者》里说:人们最动人心弦的作品,总是痛苦的产物。幸福有什么可讲的呢?——《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93、在阴瑜伽的保持时,总有那么一瞬间,时与空都好似停滞。静默里,闭上眼睛,听空中风过,倦鸟归巢;闻花落枝梢,雨打芭蕉。人来,或是人去,有尘,或是无尘,俱是无碍。寂然之间,心上好似开一朵莲花,瞬间欢喜。——《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95、阴瑜伽保持中,恍惚间远处炊烟渐熄,星光渐起,月渐白,知夜深,刹那间,心定而安,心安而喜。——《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96、阴瑜伽保持时,酸麻也好,痒涨也罢,寂静,欢喜。——《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297-306
297、阴瑜伽总是安静的。在喧嚣的物质世界活着,能安静下来是个传奇。如果一个人拥有的不算少,还能安静下来,枯守平淡,简直就是旷世传奇。这么说的意思是,能安静下来的人太少了。这么说的另一个意思是,安静下来的灵魂有多么高贵。——《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98、阴瑜伽就是从自己出发,然后回到自己。这是一个人的狂欢与悲喜。有什么与没什么,多一点与少一点,不必说给谁,也不值得说给谁。安静就是盛下了所有,也放下了所有。——《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99、阴瑜伽让你安静。一切事物,安静了就会显得厚重和可靠。反之,就容易流于轻浮和浅薄。——《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00、阴瑜伽强调一个静字。凡是能安静下来的人,欲求都不大,心眼都不多,想法都不盛。也许上天给了他们很多,但他们在乎得很少。得无所喜,失也无所悲,他们更在意内心的简单与丰富。——《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01、阴瑜伽保持时是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过多的欲望引领人走向的不是幸福,而是更大的痛苦和失望。唯有内心的静谧,才直指精神天地的蓬勃和葱茏。——《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02、阴瑜伽让你直面疼痛。记住,这个世界,没有一种痛是单为你准备的。因此,不要认为你是孤独的疼痛者。也不要认为,自己经历着最疼的疼痛。尘世的屋檐下,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事,就有多少痛,就有多少断肠人。——《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03、阴瑜伽让你体会痛。活着,就是要痛一痛的。有声有色地活过,其实就是有滋有味地痛过。当然了,有时候,你觉得痛,不是你有多苦,有多委屈,只是觉得自己很可怜,很无助,很孤单罢了。——《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04、在阴瑜伽练习中有人怕痛。其实痛也是怕比较的。了断痛的一种方式是比较。把自己的痛放到万千的人群中,比完了,你也就放下了。也就是说,在芸芸众生的痛苦里,你才会发现,自己的这点痛,真的不算什么。——《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05、练习阴瑜伽是痛并快乐着的感觉。幸福是一种心理状态,而非实质的存在。基于此种认识,人生努力方向应该是尽量直面痛苦,而不是追求幸福,因为根本没有幸福那样的一个东西。能直面痛苦,幸福自然就来了。——《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06、山式的阴瑜伽站法是被动练习法,人放松地立在那儿,被迫用力抵抗自身重力以激活自身久已懒惰熟睡的阴性机体。——《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307-316
307、阴瑜伽就是让你保持清净。太上老君曰: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08、阴瑜伽让我们体会痛苦。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说过:“如果没有痛苦的过程,也就不会有新鲜事物的诞生。” 她对年轻人的建议则是:“只要他们用心、用灵魂去工作,就够了。”——《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09、阴瑜伽让我们直面人生的苦。人生就是一场苦修:吃未吃过的苦,受未受过的累,忍未想到的委屈,听最痛恨的谎言,瞧自己的笑话,看众生百态。——《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10、瑜伽强调苦行。苦行的意义不是为了体验苦的生活,而是因为经历了苦修能让你得到不一样的改变。——《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11、阴瑜伽是做减法。稻盛和夫在《活法》中倡导为人生减负,即让我们的人生原则越简单、越单纯越好。因为当我们在人生经历逐渐丰富时,反而让我们思考问题过于复杂。——《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12、阴瑜伽让我们学会简单。人生已经足够复杂,要学会化繁为简,让我们简单点,再简单点。——《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13、阴瑜伽让你孤独地面对自己。《岛屿书》书里有一句话:“没有什么比自我选择的孤独更能解放人了。”这种自我选择的孤独就是回归到简单的生活,从而解开欲望的枷锁。——《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14、阴瑜伽就是减负。做完阴瑜伽之后,当回忆减负过程的点点滴滴,就越觉得现在的自己,不断减负的简单状态真好,幸福得“世事皆可原谅,却不知原谅什么”。——《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15、阴瑜伽是简单的。简单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是一种专注做事情的享受,比如做一顿饭;泡一壶茶;读一本书;买了一件喜欢的衣服;周末的夜晚,一家老小围坐在电视机旁,尽享团圆的欢乐。——《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16、阴瑜伽是无为,它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对目标的追逐,而是在忙碌中对身心的停歇和调整。是于点滴中去积累人生,在平淡中体会快乐,用最纯净的心境去过好你每一天的生活。——《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317-324
317、阴瑜伽是简单的,而简单就是瑜伽生活的哲学。它代表的是一种内心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敲拍幸福的门环。——《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18、简单到极致就是幸福。——《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19、阴瑜伽让我们体会“顺物应情”。程颢认为“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为,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20、阳瑜伽是人为,而阴瑜伽是顺势而为。顺势而为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21、在阴瑜伽中不要有人为的行为。人为“伪”也。——《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22、阳瑜伽讲“正”,阴瑜伽讲“顺”。“矫枉“易“过正”,不如“顺势而为”。——《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23、通过阴瑜伽,将不二法门作为处世接机的态度与方法,泯灭一切对立,从而获得了生命自由的无限超越。——《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324、大多数人不理睬诗,觉得它遥远又模糊。与此同时,大多数人又都爱慕诗,渴望诗意的生活。“人,诗意地栖居”,阴瑜伽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诗意的空间。诗意是承认眼下的生活,承认自我,承认此时、此地、此身。在这一切的基础之上,还能不懈地追求自由的精神空间,在平凡的生活当中,甚至是巨大的苦难当中,为自己留有一方精神世界。——《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