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于伽
于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5,903
  • 关注人气:4,0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十五讲(第四节)

(2018-07-05 21:00:02)
标签:

杂谈

《哈他瑜伽之光》第十五讲(第四节)

7月4日21:00-21:20

十五、哈他瑜伽是为了证得王瑜伽

十六、心灵、哈他和不执着缺一不可

十七、持续的妙音消除累世的罪恶

主题与作业:

十一、木火与心声

十二、傻狍子

十三、心灵与觉知融合达到毗湿奴之境

十四、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十五、哈他瑜伽是为了证得王瑜伽

《哈他瑜珈之光》(于伽英文譯本)4.102

All the methods of Hatha are meant for gaining success in Raja-Yoga; for, the man, who is well-established in the Raja-Yoga, overcomes death.所有哈他瑜伽的方法都是为了在王瑜伽里获得成功;对于王瑜伽修炼很好的人,可以征服死亡。

十六、心灵、哈他和不执着缺一不可

《哈他瑜珈之光》(于伽英文譯本)4.103

Tatwa is the seed, Hatha the field; and Indifference (Vairagya) the water. By the action of these three, the creeper Unmani thrives very rapidly.真性是种子,哈他是土壤;不在乎(不执着)是水;通过这三者的运动,如爬山虎般的温曼尼之境快速茁壮成长。

真性是心灵

不执着

十七、持续的妙音消除累世的罪恶

《哈他瑜珈之光》(于伽英文譯本)4.104

All the accumulations of sins are destroyed by practicing always with the nada; and the mind and the airs do certainly become latent in the colorless (Paramatmana). 所有的累世的罪恶可以被持续的妙音修炼消灭;心灵和生命气都会消融于无暇之境(至上大我)。

大家都记得周星驰版本的《西游记》。那里头的唐三藏法师,被罗家英演得没啥出息,一天到晚啰哩啰嗦,烦得孙悟空要死要活的。孙悟空是法力高强,但偏有一招能治他。就是念紧箍咒。一念紧箍咒孙悟空就头疼得没办法,满地打滚满地爬,饶了我吧师傅,下回不敢闹、下回不敢胡来了。

有人说,紧箍咒的原型就是《心经》。

《心经》最流行的汉译版本就是玄奘法师所译的。

据玄奘法师的传记《大唐慈恩寺法师传》看,他最早接触《心经》是他年轻的时候,还在四川,有一趟在路上,看到一个又穷又病的法师,玄奘法师非常慈悲,赶快把他接进一个庙里头,给他吃喝,医好了病。这位法师要报答他,就送给他一部经文,就是《心经》。

自此之后,玄奘法师就把《心经》当成是自己的一套护法心咒。传说他后来去西域,就是西天求法的时候,经过新疆哈密,也是又饿又累,据说有一晚遇到很多的妖魔鬼怪在四周环绕,玄奘法师就立马护心,持念《心经》,于是一切平安。

“了悟空”

为什么这段原型来自《心经》的紧箍咒能治孙悟空呢?你想想看孙悟空的名字,“悟空”是他的一个法号,“了悟空”,你要悟到“空”到底是什么,“空”是最重要的,这就说回来我们的主题了。

《心经》是大乘佛典里面《般若经》的一个心要。《般若经》最重要讲的就是“空”。空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中国人天天都在讲空,动不动就说,不要那么执着,放下吧,什么都是空。到底空是什么,它跟这个“般若”又有什么关系呢。

“般若”这个梵文的意思是智慧prajā,它指的不是一般世俗的智慧,它指的是一种佛法之中的甚深智慧。

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什么叫行深呢,行就是行使、运用、实践。当观自在菩萨进入了一个很深的状态“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他就会“照见五蕴皆空”,然后就能够“度一切苦厄”。

佛家的苦

苦厄苦厄,什么叫苦厄?

我们知道佛教喜欢说苦,人生真苦,世间皆苦。当年释迦牟尼世尊就是看透了生老病死,觉得人生太苦了,于是翻墙离开王宫,展开了他的悟道之旅。

佛家讲的苦,很简单地说,它有三部分:

“求不得苦”我们人生之中,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够得到满足,准确地讲,我们大部分的欲望都不能够得到满足。那么这个时候,你沮丧、你不开心,你总是为它烦恼,这种苦就叫求不得苦。

“爱别离苦” 你跟你很亲爱的人,他们要移民,要留学,甚至病重、去世,你会不会很难受?甚至这种爱,还可以包括你心爱的一个宠物,你心爱的一个东西要离开你了,再也见不到了,你很痛苦,这叫爱别离苦。

“怨憎会苦” 你不喜欢的人,反而天天你要跟他厮守在一起,怨啊真是怨啊。这“怨憎会”啊,就是又恨又怨,但是偏偏要聚会在一起。

我们就说这三种苦吧。苦不苦,真的挺苦的。人生中充满了这样的苦,更不要说还有厄,苦厄的厄指的是什么,就是厄运。

人间有很多的意外的灾祸,而这个灾祸里面,其实仔细来讲它不一定都是意外。比如说兵灾、战争,它是意外吗?你如果去了巴黎,遇到恐怖分子袭击,那是个意外。但是仔细看,它是有人故意策动、串联、发动出来的,那是人祸。由人造成的一些的灾难,这都可以叫做厄。

人生有这么多的苦厄,怎么办?

佛法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心经》,具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虽然唐玄奘大师所译的这个《心经》译本只有短短的二百六十多个字,和《金刚经》的五千多字比较起来,字数是相当少的,一部文字短小的《心经》是佛教典籍中文字最为简练,是《大般若经》最为精要的部分,而内容极为丰富的一部典籍。它和《金刚经》一样,千百年在社会广泛流传,影响历久不衰。

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经文大意是: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深观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无自性,因而度脱一切痛苦与灾难。

“度一切苦厄”指以般若照见五蕴皆空,出三界火宅。

“苦”是指人生的八苦,一般指三善道之苦。

“厄”是苦中之苦,一般指三恶道之苦。

般若的功用,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空则能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度尽,然后才见到诸法的清净相,清净是空的别名。五蕴为“色受想行识”,五蕴空了,就一切皆空,没有任何苦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Week25Day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