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刚瑜伽母拳法

(2018-04-21 22:39:35)
标签:

杂谈

金刚瑜伽母拳法

概述

我有幸得恩师传授这套大法。“大”者为无所不包,应有尽有、智慧、圆满,足用终身。“金刚者”,金中之精也,坚不可破。为宝中这宝,修持能行五方之气、五方之光,能净、治身,脉之气,去全身之浊气,断一切烦恼、延年益寿、获金刚不坏之身。“瑜伽”者意为相应,即身、口、意三密相应,天人相应之意,是思悟佛法超的修持方法,修之可祛病、健身、常乐、长寿,增智开慧。

大金刚瑜伽母拳法特点:

一、本法包括“大圆满”、“大手印”所修每一座“妥嘎”(色法,把物质、在人指身体)、“且却”(心法,指精神)“色心不二”(心物不二、心物一体、天人合一)三部分核心内容。长修者,会达到心理安祥的境界,安祥是生命源泉,活水。是永不枯竭的幸福源泉。“百病从心生“,心安气足,气足血旺、血旺病除,继续修持,终可达到彻悟宇宙的人生真谛的大圆满境界。

二、本法是修“大手印”或“大圆满”等各种密宗大法的后阶段修持功法,是密宗承前继后的一套功法,即能签别“前行”功法的情况,更能巩固提高功效,是一套完整功法。

三、本法包含密宗各派的主要修持法,如“金刚涌”、“九节佛风”、“宝瓶气”、“拙火定(即灵热成就)”以及气脉、轮、明点等修持内容。专心潜学,可触尖旁通。

四、大金刚瑜伽母拳法,功法共有十三节、六十六法级成,其中四十六个拳法(即修气、修脉、修轮、修明点的动功),二十四个声法(即发声法)。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可以分开修,也可以全修,全修最佳。能拳声融合(即修身动功与发声法相结合),打开脉轮,调动功能气、智慧气,进而达到“梵穴”开、明点亮、健康长乐、长寿之奇效。

五、拳法中,修持时要以意领气。并且有六节拳法在结尾时,都有“金刚锁(缩)”摇身“呵”气,前击丹田,后击命门、前后二阴上提,使气向上冲开三脉五轮(即中脉、左脉脉、右脉三脉、脐轮、心轮、喉轮、眉心轮、顶轮五轮),固精培元、壮大丹田元气,练气入骨、可锁住年令不老化(金刚锁),缩回年龄、返老回春(金刚缩)。

六、声法中,要结合观光,使音频转化为光谱、由声音转化为光明、由声音控制光谱、光色,即达到“光音天”的境界。观光、修光、由声变光是藏密修持的精髓。

  七、在声法中、发四种音(基础音、正音、变音、根本音),能产生光、电、磁场,其音频与天、地、人根本气共振,由某部位脏腑发音,就能治愈某部位脏腑的疾病,能打开脉结,驱除浊气、喉进清气,使功能气、智慧气同宇宙元气混合,为健身、祛病、常乐“返原之理,道原之道。

八、本功法简便易行,有病治病,适应症广、疗效显著,无病健身,不出偏差,在发声时,按要求发声为最佳,但由于受身体,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限制,也可以小声发音或只作口型呼气默发其音,发音时口出耳入,即声音由口发出,再由耳听入自心,声音大小以自己刚好能听到,而不被别人听到即可。如此修习,也同样可以产生频率共振,达到功效。

九、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最好全套练、也可拳法、声法分开修持。

十、尚庆明上师是我密宗唯一的一位在家老师,其余都是出家人,是在尚庆明恩师传授的基础上,按原传承法本的纲要进行整理,整理时,尽力做到简单、通俗、易懂。

再一次顶礼尚庆明上师及师母郭洁、并祝愿福寿延年如同金刚,身口意业圆满吉祥。

大金刚瑜伽母拳法功法

功法:

  一、捶乳拍肋三次,双手击掌于胸前

  捶乳拍肋三次,见第八节

  双手击掌击胸前

  二、吉祥拳大循环三次

  吸气,双掌收回至腹中穴

  呼气,双掌下行至下丹田

  快速提气,双掌沿冲脉(任脉两侧)快速提至胸前。

  呼气,右掌由左胸沿左臂内侧擦于手心。

  吸气,由左臂外侧擦回至左肩绕回至胸前

  呼气,左掌由右胸沿右臂内侧擦至右手心。

  吸气,由右肩外侧擦至右肩绕回至胸前。

  呼气,双掌由腹前擦下,沿双腿内侧擦至双脚。

  吸气,由双脚面转到外侧,由外向擦至两腰间。

  呼气,由带脉(腰带位置)擦至丹田。

  吸气,转手心向上沿带脉至命门,沿督脉尽力上擦,同时配合俯身。

  呼气,双掌沿督脉向下,沿双腿后侧擦下,沿脚面转至双脚内侧。

  吸气,由双腿内侧提至呼气,气住于丹田

  如此为一次。

  再由冲脉上提开始,连做三次。

  共作三次

  三、大跳三次

  两掌变拳,俯置两胯,然后两臂高举,带动全身,双脚跟离地,大跳三次。

  四、大哈一声,不少九数。

  全身颤动36次。

  一放二收三停(三次)

  见第四节

  五、金刚锁(缩)摇身呵气十八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