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瑜伽·茶道》1-100(于伽著)

(2017-07-16 16:46:23)
标签:

杂谈

《瑜伽·茶道》1-100(于伽著)

1、茶具有包容性,很多茶品,并非是山茶属植物制作,比如菊花、水果、中草药等等,但都在用茶的方式,冲泡品饮,被划定为代用茶,也是非茶之茶,瑜伽也极具包容性,它的一个含义是连接,瑜伽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我们在瑜伽里也发现了印度舞蹈、西方体操、中国导引的影子。——《瑜伽·茶道》(于伽著)

2、陆羽在《茶经》第九章“茶之略”中写到,与“茶之具”中种种繁杂茶具对应,根据情况,冗长繁杂的程序都可省略掉。也就是说,茶道你可以玩的很复杂,就像唐宋人玩的东西,也可以什么都省略,一杯一壶足矣,瑜伽亦如是,你可以去练几百个体式,也可以只是一个莲花座。——《瑜伽·茶道》(于伽著)

3、喝茶就是要将身体放空,喝下这杯茶,身体就放空了。瑜伽也是要将身体放空,练了瑜伽,不再有身心的负累,所以,对于喝茶和练瑜伽,空是一个重要的核心内涵。——《瑜伽·茶道》(于伽著)

4、将注意力集中在一杯茶上,把分散的心回归专注一点上,茶道便不只是杯里的茶,而是你的心。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体式上,把分散的心回归专注一点上,瑜伽便不只是身体上的体式,而是你的心。——《瑜伽·茶道》(于伽著)

5、瑜伽和茶道让我们从外在走向内心,无论现实多么喧嚣。在内心总有一片自留地,那里生长着美好。喝茶和瑜伽其实都是一种“退步”的生活。喝茶时,人们从繁华喧嚣中倒退,回到一碗一水一叶的简单状态中,瑜伽时,人们从世俗进取中倒退,回到一垫一席一坐的自然氛围中。——《瑜伽·茶道》(于伽著)

6、同样一壶茶,由什么人来泡,用什么样的心,有什么样的寄托,泡出的茶味是不同的。所以泡茶时要用心专注,还要带着那份虔诚。习练瑜伽体式,无论是简单的体式还是困难的体式,都要培养一种专注、宁静、简约而淡定的品质。——《瑜伽·茶道》(于伽著)

7、茶无好坏,也无贵贱,瑜伽流派也无对错,更无高下,所有的差别是心有分别,而茶道和瑜伽修的都是这颗心。——《瑜伽·茶道》(于伽著)

8、无止尽地追求更好的茶,不如随时准备好一份喝茶的心情。无止境地追求更难的体式,不如把简单的体式做到千遍万遍做到极致。——《瑜伽·茶道》(于伽著)

9、练习瑜伽的过程就像茶的冲泡过程,每个过程都是静心的过程。——《瑜伽·茶道》(于伽著)

10、练阴瑜伽就像喝生普洱,总是先苦后甜,苦尽甘来。班章等普洱头几泡苦涩,十泡八泡下来,苦味淡去,“冰糖甜”后来居上,让人的手、脚、头、背,微微发汗。阴瑜伽也能让你有如此的感受,阴极而生阳,痛后有舒适。——《瑜伽·茶道》(于伽著)

11、茶,是树叶沁泡过的水,里面有日月草木的精华;瑜伽,是灵魂洗涤过的身心,里面有凝神静气的宁静。——《瑜伽·茶道》(于伽著)

12、喜歡茶的人,將日子浸泡在茶中,安靜閒適;熱愛瑜伽的人,將光陰灑在瑜伽上,怡然自得。——《瑜伽·茶道》(于伽著)

13、瑜伽和茶道一樣,讓我們的身體走向內在與靈魂連接,讓生命富於激情,又充滿寧靜。——《瑜伽·茶道》(于伽著)

14、喜歡瑜伽和喜歡茶道的都是貴族。只要你是茶道信徒,你就是品味上的貴族,只要你是瑜伽熱愛者,你就是心靈上的貴族。——《瑜伽·茶道》(于伽著)

15、日本茶圣千利休禅师说:“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喝什么茶不重要,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同样,瑜伽不过是静坐冥想。做什么体式不重要,适合自己的瑜伽才是好瑜伽。——《瑜伽·茶道》(于伽著)

16、喝懂茶,需要用心尊重每一款茶,好比有缘之人,无论高低贵贱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令自己欣赏的东西。喜欢瑜伽,也需要用心尊重每一个流派,每一流派都有它的闪光点。——《瑜伽·茶道》(于伽著)

17、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此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感受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通过静滤,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瑜伽·茶道》(于伽著)

18、品茶是为了修心,在无染的净水中彻悟禅意;瑜伽,是为了止心,在变化的体式中明心见性。——《瑜伽·茶道》(于伽著)

19、除了自己喝茶之外,如果每个人每年能影响三个不喝茶的人喝茶,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一个瑜伽老师也一样,你除了自己喜欢瑜伽之外,如果能影响你的父母、家人和亲朋好友,也能喜欢瑜伽,也是一件很欢喜的事。——《瑜伽·茶道》(于伽著)

20、艾杨格瑜伽像普洱茶,而普洱茶又分生普和熟普,生普刚猛,熟普柔和。艾杨格瑜伽可以讲究细节究根刨底,阳性十足,像生普;艾杨格瑜伽也可以借助辅助工具长时间保持,偏阴性,像熟普。——《瑜伽·茶道》(于伽著)

21、茶的世界,人来人往,有的人找到了人生的归宿,有的人实现了灵魂的救赎,有的人发现了生命的诗意,有的人重建了生活方式,瑜伽的世界熙熙攘攘,有的人找到了瘦身的方法,有的人实现了减肥的目的,有的人发现了身心的宁静,有的人重塑了生命的价值。——《瑜伽·茶道》(于伽著)

22、“一期一会”是日本茶道的名词。意思是说:这辈子只有这一次的缘分,茶者则更当尽心尽力行茶道,茶客也当尽心尽力体会个中的意境。瑜伽课堂也是,老师当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学生也当尊师重道洗耳恭听。茶道如此,瑜伽如此,诸事皆如此。且行且珍惜,一日一会。——《瑜伽·茶道》(于伽著)

23、学茶之道:道法自然,茶道在饮;瑜伽之道:天人合一,瑜伽在行。茶道至简,烧水煎茶,无非是道。瑜伽至易,坐卧行走,皆为瑜伽。——《瑜伽·茶道》(于伽著)

24、茶道中讲究,重的东西要轻轻放,轻的东西才重重放。瑜伽体式练习中,难的体式要简单做,简单的体式要往难处做。这些都是举重若轻,化繁为简哲学思想的体现。——《瑜伽·茶道》(于伽著)

25、茶,是水的艺术,上善若水;瑜伽,是心的艺术,境随心转。——《瑜伽·茶道》(于伽著)

26、瑜伽和茶道相通又相似,喜欢瑜伽和茶道的人,都希望能找回自我,拥有悠闲的时光。——《瑜伽·茶道》(于伽著)

27、瑜伽和茶都是放下。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就事生情生烦恼,妄念转正心清静。——当愁绪满怀无处消遣时,一杯清茶,一张瑜伽垫,一个蒲团,一个独处的角落,一段静谧的时光是最好的消愁良药。茶香中,让时光慢下来,让心静下来,痛苦和忧愁随杯中的茶水渐浅。瑜伽中,让情绪缓下来,让身心沉淀,烦恼和焦虑随身体的舒展消失。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瑜伽·茶道》(于伽著)

28、喝茶喝的不是茶,而是滋味;练体式练的不是身体,而是内心。——《瑜伽·茶道》(于伽著)

29、喝茶喝的是心态,不要对茶要求太多,练瑜伽也是练的心态,不要对体式要求太多。——《瑜伽·茶道》(于伽著)

30、喝茶与练瑜伽都不可用一颗俗世之心和功力之心,用一颗俗世的心品茶,难免执着于色、香、味,少了一份清雅和质朴。用一颗功力的心练瑜伽,难免执着于减肥、瘦身、体式的难度,少了一份从容与宁静。——《瑜伽·茶道》(于伽著)

31、品茶和瑜伽,并不是品味高雅的人的专利,人人皆可,瑜伽和茶一样,可以把自己同世界暂时隔离开来,不为尘世所扰,不为外界所感,开始关注内心。——《瑜伽·茶道》(于伽著)

32、瑜伽和喝茶都是从身体开始,但又不仅仅是为了身体。所以喝茶之事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有时透过杯子凝望水中那些绿色的芽尖,你可以轻易地获得对水泥钢条窗外的山野自然的想象,瑜伽也是通过身体的伸曲扭转,达到内心的宁静。瑜伽和茶都提供了这种惬意的精神漫游。——《瑜伽·茶道》(于伽著)

33、喝茶和练习瑜伽都可以解忧,疗以“心病”。当失望、无奈、苦闷时,铺上一席瑜伽垫,或练习体式或静思冥想,便会感悟出生活就是由苦与乐而交织成的,在舒展身体,调整呼吸之后才能体会生命的真谛;当愤怒、不安、暴躁之时,泡一杯澄碧清香的绿茶,唇齿留香,静心而思,让心灵归于沉静,自得一份心静、心宽、心安。——《瑜伽·茶道》(于伽著)

34、刚开始喝茶的时候,你可能会追求种种的茶,追求茶香、茶汤和茶色,慢慢地只要一杯清淡的茶;刚开始练瑜伽的时候,你可能会留恋于各个瑜伽流派之间,追求高难度的体式,醉心于最新的流派,慢慢地只要几个简单易行的体式,瑜伽和茶道,都是让内心回归简单与宁静,回归自然。——《瑜伽·茶道》(于伽著)

35、 茶人的养成,并非可以速成。只学了三年五载的人,比较喜欢对茶评头论足,而老茶人反倒三缄其口,鲜谈茶事。瑜伽人的培养也需时光的打磨,岁月的沉淀。只学了一年半载的人,喜欢对别人的体式指手画脚,而有一定功底的瑜伽人,反而不动声色,不会夸夸其谈。——《瑜伽·茶道》(于伽著)

36、日本茶道在进行时是没有背景音乐的,由此可以借助茶人在榻榻米移动时所发出的摩擦声,去揣摩其内心的情绪。练阿斯汤伽瑜伽时也要求不放音乐,让练习者更加专注聆听自己的呼吸,把握动作随着呼吸而动的节奏,体会身心合一的韵律,放音乐反倒破坏了阿斯汤伽的节奏与韵味。——《瑜伽·茶道》(于伽著)

37、茶道是谦虚内敛的,和瑜伽约束自律是相应的。透过茶、茶具、茶席的细节准备与精致要求,对茶汤的专注与细致,对每个客人茶碗的关注与体贴,无形中能让我能完整表达出内在更深入的瑜伽语言。——《瑜伽·茶道》(于伽著)

38、《茶疏》中说“茶宜常饮,不易多饮”。从养生角度来说,一天饮3次茶最好,多饮伤身体,瑜伽也是一样的道理,适合长期练习,而不适合每天多练。日出而起开始晨练,让新的一天充满能量。只要晨练够充分,够专注,其它时间就无需再练。——《瑜伽·茶道》(于伽著)

39、喝茶跟懂不懂茶,喝茶时间长短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人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品一杯茶,与茶交流,这才是最重要的。瑜伽跟了不了解瑜伽,练瑜伽多久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把生活节奏慢下来,舒舒服服上一节瑜伽课,与瑜伽沟通,这才是最重要的。——《瑜伽·茶道》(于伽著)

40、瑜伽和喝茶一样,既可以是简单的事,也可以是复杂的事。喝茶,从简单到复杂,中国人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喝茶,从复杂回归简单,同样走过了一千多年,瑜伽从简单到复杂,西方人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瑜伽,从复杂回归简单,不知道需要我们再用多少年。——《瑜伽·茶道》(于伽著)

41. 瑜伽和茶道有相似性。好茶的唯一标准:你自己觉得好喝的,才是好茶!有人觉得这不就是一句废话吗?不然,好多人迷失在虚妄中,忘记了茶的根本,它就是让人喝的一种饮料,好喝是茶之所以存在的第一理由。瑜伽同样道理,让你练得舒服的瑜伽就是好瑜伽,说的再科学讲的再详细,而让你练得很纠结的瑜伽,就不是好的瑜伽。——《瑜伽·茶道》(于伽著)

42、茶和瑜伽都是走身和走心的。喝完茶,会口有琼浆玉液,手脚发热,面色红润,全身通透,禅茶合一,语默观内心;练完瑜伽,会心有千瓣莲花,四体通达,呼吸深长,周身舒畅,身心合一,欢喜看世界。——《瑜伽·茶道》(于伽著)

43、瑜伽和茶道有相通又相似的地方。它们都讲和谐,瑜伽讲究身心合一,茶道讲究禅茶一味;它们都讲宁静,瑜伽强调平心静气,茶道讲究和敬清寂;它们都讲超脱,瑜伽最终达成解脱开悟,茶道最后成就超凡脱俗。喜欢瑜伽和茶道的人,都希望能找回自我,拥有悠闲的时光。——《瑜伽·茶道》(于伽著)

44、喝茶时公道杯里的茶汤,浓淡均匀,抚慰的是不平的人心。瑜伽时教室里的人们,不分贵贱,安抚的是浮躁的灵魂。——《瑜伽·茶道》(于伽著)

45、喝茶时,这茶汤温含在口舌之间,浸润着肺腑心田,冷和暖却因人而异;瑜伽时,那能量流淌在身体之内,滋养着奇经八脉,苦与乐会因人不同。不是茶不同,是人心有异;不是瑜伽异,是身体有别。——《瑜伽·茶道》(于伽著)

46、瑜伽与喝茶都是修行,也是苦行。刚练习瑜伽时,身体有各种疼痛,练完后才有痛快淋漓的感觉;刚喝茶时,只感觉茶的苦涩,喝后方有沁人心脾的回味。修行,就是于苦难中回味甘甜,于泪光中瞥见最美的笑容。——《瑜伽·茶道》(于伽著)

47、瑜伽和茶,都是最自然的事情。瑜伽,举手投足,天然自成;茶,南方嘉木,自然而然。不要把自然的东西搞的复杂。——《瑜伽·茶道》(于伽著)

48、日本茶道圣典《南方录》一开篇就引用日本茶道宗匠利休居士有关草庵茶道的一段话:“小草庵里的茶道,首先要以佛法修行得道为第一。追求豪华的房宅,美味的食品,那是俗世之举。家不漏雨、食无饥苦便足矣。”这是对于山居茶道的最好诠释。同样瑜伽馆也不必追求高大上的装潢,只要自然舒适就好。——《瑜伽·茶道》(于伽著)

49、茶道里讲究“静为茶性,清为茶韵,和乃茶魂”,瑜伽之道何尝不是这“静清和”三个字呢?所以恬静不争是瑜伽的性,清闲无为是瑜伽的韵,和谐共处是瑜伽的魂。——《瑜伽·茶道》(于伽著)

50、茶之道和瑜伽之道是相通的。我知道,一瓯色味俱全的茶汤背后,芬芳的是茶人不变的初心和朴实执着的茶人本分。我晓得,一次身心同修的瑜伽练习后,愉悦的是瑜伽人不懈坚持和清静无为的初衷。——《瑜伽·茶道》(于伽著)

《瑜伽·茶道》51-60(于伽著)

51、很少有人喜欢上茶后,又不喜欢的,就像很少有人喜欢上瑜伽后,又不喜欢的一样。茶和瑜伽,都是最柔软的力量。茶和瑜伽天天在改变我们,以一种最柔软的力量,让我们向健康、向善和向美。——《瑜伽·茶道》(于伽著)

52、茶和人生相连,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瑜伽和心相通,一颗静心,看清凉世界。——《瑜伽·茶道》(于伽著)

53、有一种人被叫作“茶人”,以茶为生存者,或以茶为生活者;有一种人被称为“伽人”,以瑜伽为热爱,或以瑜伽的方式生活着。茶人和伽人有一些共同的特质,低调、热爱生活、充满智慧、追求精神、男儒女素。——《瑜伽·茶道》(于伽著)

54、就像我爱的不是茶,爱的是喝茶时的自己一样,我爱的不是瑜伽,爱的是瑜伽时的自己:寻尘世间一个安静的角落,让心灵在嘈杂的世间得到安宁,不再为社会人间的浮躁而感叹,也不再为凡尘世俗的名利而追逐。乾坤虽大,唯吾与世无争,与人无抢。我要的只是停靠在心间那一份的超然和洒脱。——《瑜伽·茶道》(于伽著)

55、茶有道,心无界。体式有规则,冥想无边界。——《瑜伽·茶道》(于伽著)

56、瑜伽是通过外在身体形式来塑造内心,就如同茶道一般,以一丝一毫不可逾矩的规矩,让你契与内心的清净。——《瑜伽·茶道》(于伽著)

57、瑜伽体式其实只是一只茶杯,而静心冥想才是里面的茶。至于茶杯好不好看,这点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茶杯里面有没有装着茶。——《瑜伽·茶道》(于伽著)

58、瑜伽是通过外在身体形式来塑造内心,就如同茶道一般,以一丝一毫不可逾矩的规矩,让你契于内心的清净。

58、喝茶和瑜伽一样是生活的一种解脱,朴质无华、平淡无奇,让自己淡的彻彻底底,也让时间慢慢的沉淀在茶杯里,也让自己的心灵回归最深处。——《瑜伽·茶道》(于伽著)

59、日本的茶人千利休,曾经用柔弱的茶道美学力量、扭转了当时浮夸奢靡的美学流行。他以侘(wabi) 寂(sabi)做为茶道的审美理念,以一己之力,引导人们转而欣赏寂寞与清贫的美。千利休认知到浮夸躁动的人心才是看不见美的病因。阴瑜伽暗和了千利休的茶道理念,它柔弱、它让人谦卑下来。一旦有了谦卑的心,你才能体会内心的宁静,大自然的优美和茶汤的禅意。——《瑜伽·茶道》(于伽著)

60、什么是侘寂之美呢?其实侘(cha)这个汉字已经流失不常用,原来代表的意思是〝寂寞〞、〝贫穷〞、〝寒碜〞、〝苦闷〞〝家徒四壁〞的意思。用侘寂与世俗(诸如财富、权利、名誉等)相对,试图从〝寂寞〞、〝贫穷〞、〝寒碜〞、〝苦闷〞中感受一种超现实,最有价值的存在,升华成为精神的纯粹美。瑜伽与茶道一样,提倡的就是侘寂之美。——《瑜伽·茶道》(于伽著)

《瑜伽·茶道》61-70(于伽著)

61、瑜伽是通过外在身体形式来塑造内心,就如同茶道一般,以一丝一毫不可逾矩的规矩,让你契于内心的清净。——《瑜伽•茶道》(于伽著)

62、瑜伽跟茶一样,对任何事也不说谎。好茶粗茶,一杯茶下了肚,谁得其真,谁得其表,实在是与其外在无关。一个体式练下来,这流派那流派,谁练了身,谁练了心,实在是与流派无关。——《瑜伽•茶道》(于伽著)

63、瑜伽与茶,无论通过哪一种,彼此所产生的化学反应,都能令我的内心更加平静。——《瑜伽•茶道》(于伽著)

64、练瑜伽和喝茶时,都可以闭上眼睛。闭上眼睛,有些事你的确需要用心感受。——《瑜伽•茶道》(于伽著)

65、人们在亲吻、拥抱、许愿都闭上眼睛,都是有原因的,因为美好的东西都需要用心去感受。喝茶时闭上眼睛,虽然不知道是哪款茶,只要你用心去品味,总会找到对味的那款;瑜伽时闭上眼睛,忘记体式与细节,才能体会到天人合一。——《瑜伽•茶道》(于伽著)

66、喜欢艾扬格体系的人就像喜欢绿茶的人。爱喝绿茶的人,就像绿茶那样完美主义。就像龙井那样,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简直就是360°无死角!绿茶味淡,但是要淡中品出真味,一定得清冽、纯粹。爱喝绿茶的人,往往对自己要求很高。艾扬格体系的师资考试也像绿茶的审评非常严格,不仅要好闻、好喝,茶叶还一定要美。——《瑜伽•茶道》(于伽著)

67、哈他瑜伽像红茶。红茶的甜,味道很好接受,不喝茶的人几乎也不会拒绝。就像喝红茶的人,性情随和,温柔体贴,对谁都不会而已刺伤,跟谁都能够好好相处。因为跟喝红茶的人在一起,相处不累。——《瑜伽•茶道》(于伽著)

68、喜欢阿努萨拉流派的人像喜欢乌龙茶的人。乌龙茶是所有的茶类中香味最多最丰富的茶,因为乌龙茶属于半发酵,处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就像阿努萨拉处于艾扬格与阿斯汤伽之间。控制发酵度刚刚好不容易,少一分则不足,多一分则过头。喜欢乌龙茶的人,有独立的思想,从来都把人生控制在自己的手里,绝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动摇,果敢又坚定。这样的人,遇事从容不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瑜伽•茶道》(于伽著)

69、喜欢流瑜伽的人就像喜欢爱喝白茶的人,也像白茶一样简单大方,自然不做作。他们就像日晒的白茶那样,充满阳光的味道,乐观、开朗、正能量。他们于己从不掩饰,于人不玩心计,简简单单。有这样的朋友,值得好好珍惜。——《瑜伽•茶道》(于伽著)

70、喜欢阴瑜伽的人就像喜欢喝普洱茶的人,很少初接触茶的人能接受普洱茶。普洱茶醇和、浓厚,经得起人生的磨砺、岁月的历练。普洱茶往往是一些有所经历、有所沉淀的人的最爱。喝普洱茶的人,像普洱茶一样有种成熟的魅力。他们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之后,开始追求平淡。他们会享受生活,但却不是追求物质,对他们来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只要有事做,有人陪伴,有茶喝,有所期待,就是最好的幸福。——《瑜伽•茶道》(于伽著)

《瑜伽·茶道》71-80(于伽著)

71、瑜伽和茶一样,属于“无用之用”。如果为了吃饱,用不着茶;如果为了解渴,喝水就行了。但瑜伽和喝茶都是精神生活,是灵魂生活。与茶交流,与瑜伽对话都是灵魂深处的修行。——《瑜伽•茶道》(于伽著)

72、喝茶是要放下它,不是越喝越迷,越喝越恋,越喝越表演;瑜伽是要控制它,不是越练越狂,越练越妄,越练越我执。——《瑜伽•茶道》(于伽著)

73、瑜伽应该像喝茶,越喝越无相,越喝越简单。一句话,喝茶就喝茶,瑜伽就瑜伽。——《瑜伽•茶道》(于伽著)

74、学瑜伽与学茶一样,即是一种外在形式,更是一种内在修为。——《瑜伽•茶道》(于伽著)

75、学茶和学瑜伽一样,刚开始学茶的人都是迷糊的,东家说东家的道理,西家唱西家的戏。所以学茶的第一个境界就是形成主见。不管谁的说法都好,都能用心去想,去领悟,然后做出判断。不一定偏向哪一方,但至少有了自己的观点。——《瑜伽•茶道》(于伽著)

76、当你在学茶和瑜伽路上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就会开始形成自我,形成圈子,与你观点相同的,与你观点相左的。这个时候受到冲击是最大的,各种前后矛盾的说法蜂拥而至。对各种观点的解释保持怀疑,对各种大师表示不信任,甚至灰心丧气,面对各种问题,心里开始迷茫,不知道上哪求证。只有自己踏上这条道路去寻,与你相伴的只有你的茶和瑜伽,这时也才是真正的学茶和瑜伽之旅。——《瑜伽•茶道》(于伽著)

77、茶和瑜伽都即可阳春白雪,也可下里巴人。茶,下至市井小民,以茶代水、解渴解乏,便是平淡幸福;茶,上至文人贵族,精致排场、品茶焚香,追求艺术品位。瑜伽,用来减肥塑形,无可厚非;瑜伽,用于修心养性,毋庸置疑。——《瑜伽•茶道》(于伽著)

78、鲁迅喜欢茶,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便是:“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套用他的话,有瑜伽练,会练瑜伽,是一种清福。——《瑜伽•茶道》(于伽著)

79、自古以来,茶在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口干时人们饮茶解渴,疲劳时人们饮茶提神,空闲时人们品茶消闲,烦闷时人们饮茶清心,滞食时人们饮茶去腻。同样,你快乐时瑜伽增加快乐,悲伤时可以瑜伽减少悲伤,你疲倦时瑜伽补充能量。——《瑜伽•茶道》(于伽著)

80、茶很俗,茶是生活,是最接地气的生活;茶很雅,茶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瑜伽可也可以很俗,用于减肥瘦身;瑜伽也可以很雅,用于坐而论道。——《瑜伽•茶道》(于伽著)

《瑜伽·茶道》81-90(于伽著)

81、这是一个喝茶最好的时代。身边几乎每个人都在喝茶,越来越多的人喝茶,不喝茶的人都开始喝茶。中老年人在喝茶,年轻人也在喝茶,中国人在喝茶,外国人也在喝茶。同样,这是一个瑜伽最好的时代。身边几乎都有人都在瑜伽。不要等到老了才练瑜伽,再不瑜伽就老了。—《瑜伽•茶道》(于伽著)

82、这是一个喝茶的时代,茶在全世界范围都已经形成一种潮流。因为茶能给身体带来健康,给心灵带来抚慰,给生活带来活力,给人生带来品味。

83、古代中国,茶是帝王将相的专属;古代印度,瑜伽是王室贵族的专利。随着时代的进步,茶和瑜伽都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乌衣巷》中的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我们好好珍惜能享受瑜伽和茶的时代吧。—《瑜伽•茶道》(于伽著)

84、瑜伽和茶一样,即可大俗,亦可大雅。茶,俗能俗得市井气,雅能雅到书卷气,这就是茶;瑜伽,俗能俗到减肥瘦身的工具,雅能雅到梵我合一的阶梯。—《瑜伽•茶道》(于伽著)

85、都说,茶是最低成本的高贵,雅俗可以共赏。瑜伽何尝不是呢?投入少量的金钱和时间,就能保你身心安康。—《瑜伽•茶道》(于伽著)

86、茶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可以了解历史文化、接触琴棋书画,可以广交朋友,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味;瑜伽同样也是一个很好的桥梁,可以了解印度的文化、接触阿育吠陀,可以结交知己,熏陶个人的情趣和素质。—《瑜伽•茶道》(于伽著)

86、长期喝茶下来,从内到外自然地发生变化。泡茶的练习,茶叶品鉴,与茶友的联络交流,慢慢地,生活变得更有了归属感、仪式感。喝茶的经历,让每个都在慢慢地从俗到雅。长期练习瑜伽下去,也能让你从身体到心灵,从外到里,有脱胎换骨的蜕变。—《瑜伽•茶道》(于伽著)

87、不管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优雅的茶室,不管是拿着粗犷大碗泡着普通的茶叶,还是用精致的功夫茶具泡着名贵的茶,怎么自在,怎么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喝茶本无门槛,雅俗共赏。瑜伽也是没有门槛,男女老少皆宜,健康不健康均可。—《瑜伽•茶道》(于伽著)

 

88、喝茶,其实不用想太多。管它俗还是雅,只管喝茶去。瑜伽,别别高这派那派,练就好了。—《瑜伽•茶道》(于伽著)

89、茶,苦在口中,润在心头。瑜伽,痛在身体,疗愈内心。—《瑜伽•茶道》(于伽著)

90、茶,下至市井小民,以茶代水、解渴解乏,便是平淡幸福。茶,上至文人贵族,精致排场、品茶焚香,追求艺术品位。瑜伽即可要求减肥瘦身,也可追求灵魂救赎,即可下里巴人,也可阳春白雪。—《瑜伽•茶道》(于伽著)

《瑜伽·茶道》91-100(于伽著)

91、世间一切,为茶而停;世间一切,因瑜伽放慢脚步。让瑜伽和茶伴你的心享受每一个当下。—《瑜伽•茶道》(于伽著)

92、茶只是一个媒介,禅才是目的。如果把禅作为茶的表象,甚至表演,实在可笑。同样,体式也只是一个媒介,三摩地才是目的。不要把体式或者体式表演当作瑜伽的全部。—《瑜伽•茶道》(于伽著)

93、喝茶与练瑜伽绝不能喧哗,哪怕一个人喝茶或者瑜伽也不能喧哗。你不安静,茶就不会理你,你只是喝了一种茶的形式而已。你不安静,瑜伽也会怠慢你,你只是练了一种表皮的形式罢了。—《瑜伽•茶道》(于伽著)

94、瑜伽和茶都应该无我寂灭。就像泡茶泡到无我,喝茶喝到寂灭。不著相泡茶,也不著相喝茶。瑜伽也是“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瑜伽•茶道》(于伽著)

95、茶的“禅茶一味”和瑜伽的“梵我合一”是一个意思。禅茶一味,需要有一颗清净之心,无系无缚的空灵自在,品茶在于由静而净。梵我合一,讲究放下肉身自我,如来如去的自由解脱,瑜伽在于由身而心。—《瑜伽•茶道》(于伽著)

96、练瑜伽的女人与爱喝茶的女人都优雅时尚。为什么呢?只因爱喝茶的女子那泡茶的一招一式,爱瑜伽的女人那瑜伽时的一动一静,都会不自然地变成自己生活中的样子。—《瑜伽•茶道》(于伽著)

97、瑜伽与茶道都需要耐心。就像学茶需要我们会泡茶,而泡茶本身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当你在细心地准备茶器,等待水烧开的时间里,人会自然变得平静,心境开始沉下来将内心放空。—《瑜伽•茶道》(于伽著)

98、瑜伽与茶道都是让你向内。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去外面走走,去挑战自己,而是在一个时间段里放空自己,甚至忘掉自己。—《瑜伽•茶道》(于伽著)

99、瑜伽和喝茶都是大量的重复。喝茶的有趣在于重复却又不同,看似一个人每天做同样一件事情,但每一种茶,每一种泡法,每一位朋友的感受,它们都会有所不同。不断地去鉴别,去了解,去发现的过程才是最大的乐趣。同样的道理,每一天的瑜伽也都是新的。—《瑜伽•茶道》(于伽著)

100、如果茶只是一杯普通饮品,如果瑜伽只是一种减肥方法,恐怕不会受到那么多人喜爱。茶有内涵,不仅在于茶在水中弥漫的滋味与香气,能在于在这一杯小小的茶中,蕴含着的深刻人生哲理,耐人寻味。瑜伽更是哲学,让你回味无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