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十二月“全國伽人每月共讀一本書”活動獲獎者:宋丽萍
過去的十二月,參與“全國伽人每月共讀一本書”活動近百人,大家共同閱讀了《瑜伽之树》(艾扬格),也有很多人踊躍撰寫讀後感。經于伽老師多方評比,最終獲得十二月“全國伽人每月共讀一本書”活動優勝獎的是,來自湖北武汉的宋丽萍。
于伽老師頒獎致辭:
宋丽萍在過去的十二月,認真閱讀了艾扬格大师的《瑜伽之树》。如宋丽萍所说,这是一本磁场强大的书,译者在开头就说了整本书主要内容是艾扬格在欧洲各国的演讲,語言翻譯上保留了艾揚格原汁原味的印度特色。
通過閱讀這本書,她感受到艾扬格的讲解有一种唤醒的能量,他毫无保留的呼喝我們沉睡的意识,唤醒智觉和灵魂 ,又给我们慈悲地细分了瑜珈體式修行里里种种要注意到的细节,强调心要在當下,保持覺知。不少段落讀來讓她感受到内心的震荡,然后反省到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感慨道:“幸亏倾听到警醒之言”。
通过阅读这本书,她了解到全书分为五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里,艾扬格开篇就强调瑜伽是一,他尊重各个派系差别。
第二部分是對瑜珈之樹清晰的展現,是本書的重點,既是对体式理想的描述,也是方向性的指导。他着意指出单单修炼体式也包含了整个瑜伽八支的修行之道,由此展开了从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树皮,树液,花朵到果实的精辟而独特的阐述,在这里她详细的谈了她感触颇深的几点,并感慨道:“三摩地,老实说这果实太高了太高了,我还站在树根上遙望,看不清楚暂时理解不了,慚愧!”
第三部分里,艾扬格說人因為煩惱,身,心,智,意識和靈魂常常是分裂的,瑜珈能引領邁向整合。
第四部分她结合自己着重谈论了对“呼吸控制”的理解。
第五部分艾楊格充滿感情的說瑜珈是藝術,不僅有美,實用,有善,有靈性。
她讀到最後的一句艾楊格說所有他教過的學生都成了我的孩子,現在我擔心的是:我的孩子怎麼去照顧我的孫子!她不禁為這可愛的老人笑了,書合上了也擋不住艾楊格對瑜珈練習者,修行者殷殷的期盼呀!這份期盼力透紙背,射出光芒!
她感謝師父推薦我們讀了這本書,感恩師父一路引領弟子修行瑜伽!
宋丽萍自入群以來,嚴格按照「弟子要求」,背誦經典、分享心得,並積極配合群內工作。平日里努力学习引领大家一起进步,尽自己的力量帮助群内其它的同修共同成长,并深受师兄弟姐们们的夸赞和喜欢。在过去的十二月里她在《瑜伽经》课堂也担任小组组长,努力为小组成员付出。还阅读了《瑜伽之树》推荐书籍,并认真分享了读后感。
所以經過多方考核,決定把十二月的獎勵頒發給宋丽萍,她將獲得由于伽老師簽名的国学经典一本及由于伽著的《瑜伽365天》、《YOGASTRA瑜伽經》(于伽梵文譯本)和《艾揚格箴言(中英雙語)》(于伽梵文譯本)四本書,以茲鼓勵!
讓我們一起祝福她,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再接再厉!
附:《瑜伽之树》读后感—宋丽萍
《一棵樹的旅程》
这是一本磁场强大的书,译者在开头就说了整本书主要内容是艾扬格在欧洲各国的演讲,語言翻譯上保留了艾揚格原汁原味的印度特色,篇篇如珍宝,總有火花閃耀其間,字行间感受到艾扬格对瑜伽传递如火般的真摯的熱情,冷靜细微又明确的精准,以及好些我们还比较陌生的颠覆的观念,艾扬格的讲解有一种唤醒的能量,他毫无保留的呼喝我們沉睡的意识,唤醒智觉和灵魂 ,又给我们慈悲地细分了瑜珈體式修行里里种种要注意到的细节,强调心要在當下,保持覺知。不少段落讀來讓我感受到内心的震荡,然后反省到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幸亏倾听到警醒之言。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艾扬格开篇就强调瑜伽是一,他尊重各个派系差别,肯定个人修行验证的各种特色,或所用的言词各有差异,强调瑜伽都是一体的。他说,瑜伽在个人与社会的益处是个体归于人类大体当中做一个健康的活组织,他从各方面说明为什么瑜伽是给全人类的,国家地域,语言,种族,宗教信仰等都不会让瑜伽有本质的差别,瑜伽也不是专属印度人的,告诫我们不要被不同国家的用语蒙蔽,要探索精髓,识其本质;他还说生命有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分为25年,在我们第二个阶段除了赚取财富,尝到世间的爱与快乐,不要忘记为灵性做准备;艾楊格以親身經歷和教學實踐講述了教育兒童和老人的差別,更以自身证明瑜伽在家庭生活中的平衡和坚持,他说投入瑜伽修炼而忘了对家庭责任不是修行者的态度,是狂热者的态度;他强调了练习要纪律,每天固定练习,不是想练就练,才能维持成果的品质;艾楊格還告訴我們信心的寶貴,它超過相信並且帶來積極行動,對自己的信心比信神都重要,這是個人前進的強力維它命。在第一部分艾楊格简明描繪了瑜珈之樹完整的輪廓。
第二部分是對瑜珈之樹清晰的展現,是本書的重點,既是对体式理想的描述,也是方向性的指导。我们知道瑜伽的八分支中有一支是Asana,即体式,艾扬格说甘地仅仅遵行了“非暴力”和“真实”就为印度赢得独立,那么能不能修炼另外一支--Asana,能达到灵性的最高境界?他着意指出单单修炼体式也包含了整个瑜伽八支的修行之道,由此展开了从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树皮,树液,花朵到果实的精辟而独特的阐述,在这里我谈谈感触颇深的几点,1.树根是持戒,持戒的不伤害在体式中如果加强了一边而忽视了另一边就造成伤害,过了是有意的伤害,不及的是无意的伤害,两边的平衡才是真正的不伤害。2.树干是内修,用“热情”来清洁我们身体和感官,用热情来演练体式,长保纯净,健康。3.树枝是体式,体式必须用光和美供奉演练者的身,心,灵。應以体式为主体,习者为客体,如此,习者,身体和体式三者迟早合一。4.树叶是呼吸控制,呼吸能导引生命能量的制造,分布与维护,凡是以吸气方式做体式仅作用于身体,而以吐气方式做体式则有活力生机。他提到一個个从大海提炼生命之水的印度古故事非常有趣,在第四部分艾扬格详细讲述了这个有象征意义的故事。5.树皮是收摄,把各种感觉从皮肤的外围往存在的核心(灵魂)收回,肌肉和关节安憩于姿势中,身体,感官,还有心都消融了。6.树液是心灵集中,如果全神贯注地投入所有的细胞,神经,知觉,意识及真我来做体式,或许你会有不同的体验。7.花朵是禅定,人所有的工具全部收摄于存在的核心,形成统一的状态,没有任何分割。8.果实是三摩地,老实说这果实太高了太高了,我还站在树根上遙望,看不清楚暂时理解不了,慚愧!
第三部分里,艾扬格說人因為煩惱,身,心,智,意識和靈魂常常是分裂的,瑜珈能引領邁向整合。瑜珈能帶來意外的治療作用但它不是治療學,依靠本能正確的描述姿勢才能對治某個毛病。他還比對了瑜珈和吠陀醫學的相似和差別,他說很多人缺少與疾病搏鬥的意志力,吠陀医学投以种种药石帮助身體作用,而練習體式應以行動和知識作為藥石來作用我們的身心。對於疾病他特別強調一個實用的方法,先強化病灶遠處的肌肉,上下左右的肌肉都鍛鍊強壯然後才漸漸逼近病灶!在這裡我想起艾楊格層遭遇車禍,仍然依靠他的瑜珈治療自己重新站起來,心底不由升起一股敬意和感動。
第四部分的內容比前面深入很多,此時艾楊格彷彿放慢了語調,特別要用心來讀来领会。在'呼吸控制'這一節我讀的很詳細,目前的練習我一直在關注,體會和觀察呼吸的各種問題,而艾楊格引用《哈他瑜珈之光》中"当修行者精通了體式,能掌握身體後,可在上師的指導下學習呼吸法"重申呼吸法要有基礎要有經驗的老師引導,呼吸控制是瑜珈的核心和枢纽,是精神世家和物質世界的結合點,是心裡機能和靈性機能的橋樑,守住能量是止息達到讓心與真我融合,呼吸控制還是我們學習了解自身從執著到不執著的來回變動。
第五部分艾楊格充滿感情的說瑜珈是藝術,不僅有美,實用,有善,有靈性,他真誠而坦率的道出瑜珈的藝術讓我們每一個人活在靈魂裡,身體是必死的,但可以啜饮不朽的灵魂之仙露,讓藝術也是聖神的而不只流於感官愉悅。最後他總結了多年的教學體會,特別說褝定不是在一角枯坐,他是在到處走動中禪定,他的研究創新是在教學中同時進行的,他教過很多的名家也跟他的學生學習,最後強調所有站在面前的學生都跟自己一樣重要。
最後的一句艾楊格說所有他教過的學生都成了我的孩子,現在我擔心的是:我的孩子怎麼去照顧我的孫子!我不禁為這可愛的老人笑了,書合上了也擋不住艾楊格對瑜珈練習者,修行者殷殷的期盼呀!這份期盼力透紙背,射出光芒!
感謝師父推薦我們讀了這本書,感恩師父一路引領弟子修行瑜伽!
2015.12.26
弟子:宋麗萍
于伽老師頒獎致辭:
讓我們一起祝福她,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再接再厉!
附:《瑜伽之树》读后感—宋丽萍

前一篇:《瑜伽之书》读后感(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