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明知前方辛苦,依然义无反顾
——瑜伽改变人生
(文:青青,洛阳)
我一直在追寻瑜伽,直到有一天,这才发现,其实我是在瑜伽的练习中寻找自己。
——题记
2010年,第一次接触瑜伽,印象中的瑜伽老师是个长相清秀的孕妇妈妈,已经怀了7个月的宝宝,全然看不出体态臃肿的样子。我记得第一次课上的是高温瑜珈,26个体式下来,完全的累瘫在垫子上,那个时候的自己,从未想过自己会一路坚持下来,甚至成为一名瑜伽教练。
后来,春天的时候,学校体检,我被查出了抗连O和血沉过高,妈妈怀疑可能会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因为爸妈都是医生,而爸爸和爷爷都有心脏病),一大堆检查过后,他们和几个相关领域的医生朋友一致认为,必须用药物消炎,防止病变。于是接下来的时间,本来就骨瘦嶙峋的手上满满的都是针眼,我觉得自己的身体像及了一个不久将辞世的老人,然而化验的结果并没有丝毫好转。
爸妈又带我去看各种大医院的专家坐诊,和他们交流,除了继续用药并没有给出太中肯的建议。他们认为我的身体不适合任何运动,就连我每天都练习的瑜伽也建议停止,因为从医学上来讲,任何不当的运动都有可能引起心脏疾病的发作。
我是一个从小就很听话的孩子,比如每天早上都和爸爸一起晨练,乖乖的吃下爸妈拿来的一大堆五颜六色的药品,爸爸怕我身体不好,就不让我早上5点起床跑步了,他也不让我练瑜伽。只有这一次,我没有听话,每天还是坚持去上课,自己在家也练习,爸妈担心我的身体,甚至说过很多极端的话,搞得瑜伽就像封建迷信的宗教一样,可我喜欢瑜伽,喜欢自己安静下来的内心,喜欢聆听自己呼吸的声音,也喜欢体式带给身体的痛并快乐着。就这样一直到我高考,上大学,没有了在家时可以天天上课的条件,断断续续的一个人跟着视频做,每一盘光碟都可以熟悉到基本不用听老师的口令引导。
大二下学期,作为学校的交换生,我去了日本。日本似乎是个不特别推崇瑜伽的国家?我依然是一个人练习,一个小时的健身操,一个小时的瑜伽,很多人都说你那么瘦了还减肥,可我心里清楚,我只是不想再一瓶一瓶的吃药了,我不想自己年纪轻轻就要承受被各种药物透支了的身体。
回国不久,就是大四了,很多同学考研,找工作,我有点迷茫了。回想着过去的三年大学时光,我卖过衣服,在食堂打过工,参加过本地三所高校联盟的新声音(报纸)、复制采访、编辑和素材的整理,我曾经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媒体人,在日本的时候,也和朝日新闻社(名古屋分社)的担当有过几次交流,见学日本的传统媒体行业……随后又在一家新媒体地产公司实习AE和策划,一大拨忙忙碌碌的生活,让我自己怀疑是否还适合这些行业,暑假最忙的时候常常凌晨到家,随便在地摊上吃碗面,急急忙忙赶回家,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脸上还敷着没来得及清洗掉的清洁面膜。真正意义上的实习虽然很辛苦,也让我成长了很多,老板问到毕业之后还有没有继续回公司的打算,我心里变得很犹疑,很喜欢和大家的相处,也真的很荣幸可以同时得到执行和策划两个部门负责人的厚爱,可我也清楚,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创意公司,在国内的中小城市并不会有太好的进步空间。可能是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离家的经历,爸妈包括我自己都不想再离开洛阳出去打拼了。我想留在父母身边,简简单单的过日子,安心照顾年近六旬的爸妈,不想忙碌到让他们等不到我吃饭,同时也不甘心做一个安守本分的公务员,朝九晚五,过那种几乎可以看到30年后自己的样子——同样循规蹈矩的生活,(当然现在想想,这可能是我还有很多年轻人的偏见吧)
于是,大四初,我报名参加了瑜伽老师的培训学习。
和大部分年轻的瑜伽老师一样,刚培训完我甚至没有勇气去试课,因为我自己都不认为自己足够专业,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硬着头皮带了一节会员课。或许是之前很长段时间我都在准备一套体式,自己给自己上课,练习最舒服的说辞,抱着厚厚的瑜伽书籍,一本一本去查看我所用到的体式,呼吸、肌肉走向、发力点等等,反复的去实践,即便赶鸭子上架,会员的课后的反响远远在我的意料之外。然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准备充分,自信必然如影随形。
零零散散的代了一些课后,迎来了我大学四年的最终毕业。爸妈整天为了我的工作问题夜不能寐,碍于他们古朴安逸的思想,我实在没有勇气告诉他们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全职的瑜伽老师。勉强找了份还算轻松的少儿英语培训的工作,起初中午晚上不忙的时候,还有一些时间继续去代瑜伽课。没过多久,学校的教学主任找我谈话,表示希望我把心思完全放在工作上,她说很看好我,想让我作为新店筹备的负责人加入领导层,这就意味着工作和瑜伽我必须选择一样,当时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我选择了辞职。校长很惊讶,“没想到你对瑜伽的热情远远超过了工作,宁愿放弃升迁的机会。”一语惊醒梦中人吧,我回家和爸爸妈妈好好聊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他们我想要成为一名全职的瑜伽老师。
就这样,没有太多的支持,我开始了跑场瑜伽老师的职业生涯。
瑜伽馆一般都要提前半个月排课,突然的辞职,并没有找到新的兼职代课。我也没太着急,在当地一家经营了十多年的瑜伽馆办了会员卡,没事就过去跟馆主老师的会员课,练辅助,练自己十分薄弱的力量,一天将近6个小时都在练习瑜伽。没过多久,就有瑜伽馆打了电话,让我过去试课,接课慢慢地多了起来。想想自己也还算顺利,虽说折腾的几个月,没有挣到什么钱,还都是入不敷出的状态,最让我自豪的就是,一直都没有放弃瑜伽,停止学习,其实我自己代课不过几个月而已,去代课的地方,慢慢有会员反应要加我的课,连那里的全职老师都以为我已经有好多年的代课经验了,我觉得这跟自己的日常积累分不开吧,虽然自己也是瑜伽老师了,只有没课就抽时间去跟觉得不错老师的课,从来不盲目崇拜一个老师,也没有否定过一个老师,保证每天练习的时间绝不低于代课时间,为了增强体质,只要天好,每天来回几十公里蹬着自行车去上课,碰上突然的下雨天,全身都淋的像只落汤鸡,只要进了瑜伽馆,我就可以快速用吹风整理好衣着发式,处之泰然的给会员上课,心如止水,每天排体式、自学瑜伽解剖,同样的体式重复过成千上万遍也不会觉得简单,因为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有坚持不断的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所以我也觉得自己理所当然被认可,当然,这种认可会激励我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
11月份,歪打正着的进了师父这个瑜伽学堂,每天点卯,打坐,大家互相分享,这个人数不停增多的大家庭一直像小太阳一样温暖着我,遇到和我曾有过一样经历的瑜伽老师,我也会积极的分享自己的一点点经验,我一直跟别人说,对方有一个苹果,而我有一个梨,互相分享就意味着我们有两种水果,人数多了,我们慢慢会有更多种,这就是1+1可以等于2,也可以大于2的道理,我觉得这就是分享的力量。
上个星期做了一期的值周,本来跑场教练的时间就非常紧迫,为了尽量不耽搁时间统计群内的分享,常常回到家里,妈妈给热了两三遍的饭都还是放凉,还是有一天晚了将近半个小时才把整理发给了学姐。不管是什么原因,自己没有处理好本职工作就是我的疏忽,在这还要谢谢师父和师姐们的包涵,也谢谢大家的配合,在每个人的分享里,我都看到了大家积极热情的一面,正能量是可以传递的,在某天想要偷懒的时候,一看到对方认真努力的样子,自己也会变得阳光起来。如果说瑜伽改变人生的话,我会觉得,因为瑜伽,我们变得更加的自信、宽容、努力而富有正能量,我觉得每个瑜伽老师,或是长年累月的习练者都是坚韧的,正如瑜伽,柔软如水而不柔弱,坚韧有力而不僵硬。
这些年一直寻找瑜伽,和很多新进的瑜伽老师一样,害怕体式做的不够标准,担心不当的练习反而练伤自己或者会员的身体,想要学到更为系统的瑜伽知识,去跟最好最为专业的瑜伽导师,我们在这条路上入不敷出、步履维艰,却还是坚持着,希望有天自己可以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合格的瑜伽老师。而师父的话,却慢慢地感悟了我。
1.“从古书中看到一句话,叫执着必失,深有感触。以前,当我想把体式做好的时候,我就失去了体式;当我想把呼吸做好的时候,我就失去了呼吸;当我想把冥想做好的时候,我就失去了冥想。后来,当我什么也不想要,持续练习瑜伽的时候,一切不期而至。”
2.“中国的瑜伽届目前流行争论,有的就瑜伽流派的争论,有的就某个瑜伽人的争论,有的就某个瑜伽体式的争论,不一而足。更有的从争论到争吵,甚至升级到互相谩骂!其实瑜伽人只争论而不练习瑜伽,就像一群聋子在谈音乐,一群瞎子在谈绘画一样,一切都是空谈。让我们少些争论,多些练习。”
3.“瑜伽是有灵魂的,而只有体式的瑜伽只是空架子,是魂不附体的瑜伽。”
……
其他的就不一一列举了。每一天师父的分享都会让我反复的去读这些话,有时候一不小心自己还长篇大论起来,让大家见笑啦,不过真的是获益匪浅。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旅行,瑜伽就是每一个旅者在这场人生路上的自我修行。我曾经问过一个会员,为什么可以十年如一日坚持来馆里上课,她笑言“因为不想死的太难看”,仔细观察每一个习练已久的伽人,除了有气质,远远年轻与自身真实年龄之外,他们或幽默或内敛或大大咧咧,不管是哪一种性格,他们往往都有一颗开朗的心,自信而又谦逊,温和而不失坚韧,这就是瑜伽带给我们的自我超越——在身和心上不断战胜自我,寻找更好的自己,正如海明威所言“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我一直坚信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老灵魂,指引着你做某一件事情或者对生活的态度,那就是我们的信仰——哪怕我们的信仰并不相同,而瑜伽,就是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它也是有灵魂的,需要我们用心感悟,绝不仅仅局限于简单机械的体式。
一直跟会员强调,之所以说瑜伽是修身养性的一门学科、一项运动,是因为我理解的瑜伽有别于其他器械的健身,是需要我们肌肉主动的收紧,而我们稍不留意,就极有可能放松对自身体式的要求,这需要我们觉醒的意志力不断提醒我们的身体,也就是所谓的身体力行。师父也说过,“这种身体力行必须是严格的、持久的、无所间断,在实现的时候要满心虔诚,充满敬意。这样,瑜伽之路的基石便铺好了。”
好了,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谢谢大家的阅读,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在这条路上不断的进步、在瑜伽中找到自己。愿你成为自己心中的小小太阳,无需借助任何人的光。至于开篇提到的我的身体情况,今年检查的时候,一切正常,没有依靠任何的治疗。并不是说瑜伽可以包治百病,但是至少瑜伽可以让一个亚健康状态的人慢慢地健康起来,充满阳光。
(文:青青,洛阳)
2015年12月14日星期一
我一直在追寻瑜伽,直到有一天,这才发现,其实我是在瑜伽的练习中寻找自己。
2010年,第一次接触瑜伽,印象中的瑜伽老师是个长相清秀的孕妇妈妈,已经怀了7个月的宝宝,全然看不出体态臃肿的样子。我记得第一次课上的是高温瑜珈,26个体式下来,完全的累瘫在垫子上,那个时候的自己,从未想过自己会一路坚持下来,甚至成为一名瑜伽教练。
后来,春天的时候,学校体检,我被查出了抗连O和血沉过高,妈妈怀疑可能会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因为爸妈都是医生,而爸爸和爷爷都有心脏病),一大堆检查过后,他们和几个相关领域的医生朋友一致认为,必须用药物消炎,防止病变。于是接下来的时间,本来就骨瘦嶙峋的手上满满的都是针眼,我觉得自己的身体像及了一个不久将辞世的老人,然而化验的结果并没有丝毫好转。
爸妈又带我去看各种大医院的专家坐诊,和他们交流,除了继续用药并没有给出太中肯的建议。他们认为我的身体不适合任何运动,就连我每天都练习的瑜伽也建议停止,因为从医学上来讲,任何不当的运动都有可能引起心脏疾病的发作。
我是一个从小就很听话的孩子,比如每天早上都和爸爸一起晨练,乖乖的吃下爸妈拿来的一大堆五颜六色的药品,爸爸怕我身体不好,就不让我早上5点起床跑步了,他也不让我练瑜伽。只有这一次,我没有听话,每天还是坚持去上课,自己在家也练习,爸妈担心我的身体,甚至说过很多极端的话,搞得瑜伽就像封建迷信的宗教一样,可我喜欢瑜伽,喜欢自己安静下来的内心,喜欢聆听自己呼吸的声音,也喜欢体式带给身体的痛并快乐着。就这样一直到我高考,上大学,没有了在家时可以天天上课的条件,断断续续的一个人跟着视频做,每一盘光碟都可以熟悉到基本不用听老师的口令引导。
大二下学期,作为学校的交换生,我去了日本。日本似乎是个不特别推崇瑜伽的国家?我依然是一个人练习,一个小时的健身操,一个小时的瑜伽,很多人都说你那么瘦了还减肥,可我心里清楚,我只是不想再一瓶一瓶的吃药了,我不想自己年纪轻轻就要承受被各种药物透支了的身体。
回国不久,就是大四了,很多同学考研,找工作,我有点迷茫了。回想着过去的三年大学时光,我卖过衣服,在食堂打过工,参加过本地三所高校联盟的新声音(报纸)、复制采访、编辑和素材的整理,我曾经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媒体人,在日本的时候,也和朝日新闻社(名古屋分社)的担当有过几次交流,见学日本的传统媒体行业……随后又在一家新媒体地产公司实习AE和策划,一大拨忙忙碌碌的生活,让我自己怀疑是否还适合这些行业,暑假最忙的时候常常凌晨到家,随便在地摊上吃碗面,急急忙忙赶回家,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脸上还敷着没来得及清洗掉的清洁面膜。真正意义上的实习虽然很辛苦,也让我成长了很多,老板问到毕业之后还有没有继续回公司的打算,我心里变得很犹疑,很喜欢和大家的相处,也真的很荣幸可以同时得到执行和策划两个部门负责人的厚爱,可我也清楚,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创意公司,在国内的中小城市并不会有太好的进步空间。可能是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离家的经历,爸妈包括我自己都不想再离开洛阳出去打拼了。我想留在父母身边,简简单单的过日子,安心照顾年近六旬的爸妈,不想忙碌到让他们等不到我吃饭,同时也不甘心做一个安守本分的公务员,朝九晚五,过那种几乎可以看到30年后自己的样子——同样循规蹈矩的生活,(当然现在想想,这可能是我还有很多年轻人的偏见吧)
于是,大四初,我报名参加了瑜伽老师的培训学习。
和大部分年轻的瑜伽老师一样,刚培训完我甚至没有勇气去试课,因为我自己都不认为自己足够专业,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硬着头皮带了一节会员课。或许是之前很长段时间我都在准备一套体式,自己给自己上课,练习最舒服的说辞,抱着厚厚的瑜伽书籍,一本一本去查看我所用到的体式,呼吸、肌肉走向、发力点等等,反复的去实践,即便赶鸭子上架,会员的课后的反响远远在我的意料之外。然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准备充分,自信必然如影随形。
零零散散的代了一些课后,迎来了我大学四年的最终毕业。爸妈整天为了我的工作问题夜不能寐,碍于他们古朴安逸的思想,我实在没有勇气告诉他们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全职的瑜伽老师。勉强找了份还算轻松的少儿英语培训的工作,起初中午晚上不忙的时候,还有一些时间继续去代瑜伽课。没过多久,学校的教学主任找我谈话,表示希望我把心思完全放在工作上,她说很看好我,想让我作为新店筹备的负责人加入领导层,这就意味着工作和瑜伽我必须选择一样,当时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我选择了辞职。校长很惊讶,“没想到你对瑜伽的热情远远超过了工作,宁愿放弃升迁的机会。”一语惊醒梦中人吧,我回家和爸爸妈妈好好聊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他们我想要成为一名全职的瑜伽老师。
就这样,没有太多的支持,我开始了跑场瑜伽老师的职业生涯。
瑜伽馆一般都要提前半个月排课,突然的辞职,并没有找到新的兼职代课。我也没太着急,在当地一家经营了十多年的瑜伽馆办了会员卡,没事就过去跟馆主老师的会员课,练辅助,练自己十分薄弱的力量,一天将近6个小时都在练习瑜伽。没过多久,就有瑜伽馆打了电话,让我过去试课,接课慢慢地多了起来。想想自己也还算顺利,虽说折腾的几个月,没有挣到什么钱,还都是入不敷出的状态,最让我自豪的就是,一直都没有放弃瑜伽,停止学习,其实我自己代课不过几个月而已,去代课的地方,慢慢有会员反应要加我的课,连那里的全职老师都以为我已经有好多年的代课经验了,我觉得这跟自己的日常积累分不开吧,虽然自己也是瑜伽老师了,只有没课就抽时间去跟觉得不错老师的课,从来不盲目崇拜一个老师,也没有否定过一个老师,保证每天练习的时间绝不低于代课时间,为了增强体质,只要天好,每天来回几十公里蹬着自行车去上课,碰上突然的下雨天,全身都淋的像只落汤鸡,只要进了瑜伽馆,我就可以快速用吹风整理好衣着发式,处之泰然的给会员上课,心如止水,每天排体式、自学瑜伽解剖,同样的体式重复过成千上万遍也不会觉得简单,因为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有坚持不断的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所以我也觉得自己理所当然被认可,当然,这种认可会激励我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
11月份,歪打正着的进了师父这个瑜伽学堂,每天点卯,打坐,大家互相分享,这个人数不停增多的大家庭一直像小太阳一样温暖着我,遇到和我曾有过一样经历的瑜伽老师,我也会积极的分享自己的一点点经验,我一直跟别人说,对方有一个苹果,而我有一个梨,互相分享就意味着我们有两种水果,人数多了,我们慢慢会有更多种,这就是1+1可以等于2,也可以大于2的道理,我觉得这就是分享的力量。
上个星期做了一期的值周,本来跑场教练的时间就非常紧迫,为了尽量不耽搁时间统计群内的分享,常常回到家里,妈妈给热了两三遍的饭都还是放凉,还是有一天晚了将近半个小时才把整理发给了学姐。不管是什么原因,自己没有处理好本职工作就是我的疏忽,在这还要谢谢师父和师姐们的包涵,也谢谢大家的配合,在每个人的分享里,我都看到了大家积极热情的一面,正能量是可以传递的,在某天想要偷懒的时候,一看到对方认真努力的样子,自己也会变得阳光起来。如果说瑜伽改变人生的话,我会觉得,因为瑜伽,我们变得更加的自信、宽容、努力而富有正能量,我觉得每个瑜伽老师,或是长年累月的习练者都是坚韧的,正如瑜伽,柔软如水而不柔弱,坚韧有力而不僵硬。
这些年一直寻找瑜伽,和很多新进的瑜伽老师一样,害怕体式做的不够标准,担心不当的练习反而练伤自己或者会员的身体,想要学到更为系统的瑜伽知识,去跟最好最为专业的瑜伽导师,我们在这条路上入不敷出、步履维艰,却还是坚持着,希望有天自己可以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合格的瑜伽老师。而师父的话,却慢慢地感悟了我。
1.“从古书中看到一句话,叫执着必失,深有感触。以前,当我想把体式做好的时候,我就失去了体式;当我想把呼吸做好的时候,我就失去了呼吸;当我想把冥想做好的时候,我就失去了冥想。后来,当我什么也不想要,持续练习瑜伽的时候,一切不期而至。”
2.“中国的瑜伽届目前流行争论,有的就瑜伽流派的争论,有的就某个瑜伽人的争论,有的就某个瑜伽体式的争论,不一而足。更有的从争论到争吵,甚至升级到互相谩骂!其实瑜伽人只争论而不练习瑜伽,就像一群聋子在谈音乐,一群瞎子在谈绘画一样,一切都是空谈。让我们少些争论,多些练习。”
3.“瑜伽是有灵魂的,而只有体式的瑜伽只是空架子,是魂不附体的瑜伽。”
……
其他的就不一一列举了。每一天师父的分享都会让我反复的去读这些话,有时候一不小心自己还长篇大论起来,让大家见笑啦,不过真的是获益匪浅。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旅行,瑜伽就是每一个旅者在这场人生路上的自我修行。我曾经问过一个会员,为什么可以十年如一日坚持来馆里上课,她笑言“因为不想死的太难看”,仔细观察每一个习练已久的伽人,除了有气质,远远年轻与自身真实年龄之外,他们或幽默或内敛或大大咧咧,不管是哪一种性格,他们往往都有一颗开朗的心,自信而又谦逊,温和而不失坚韧,这就是瑜伽带给我们的自我超越——在身和心上不断战胜自我,寻找更好的自己,正如海明威所言“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我一直坚信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老灵魂,指引着你做某一件事情或者对生活的态度,那就是我们的信仰——哪怕我们的信仰并不相同,而瑜伽,就是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它也是有灵魂的,需要我们用心感悟,绝不仅仅局限于简单机械的体式。
一直跟会员强调,之所以说瑜伽是修身养性的一门学科、一项运动,是因为我理解的瑜伽有别于其他器械的健身,是需要我们肌肉主动的收紧,而我们稍不留意,就极有可能放松对自身体式的要求,这需要我们觉醒的意志力不断提醒我们的身体,也就是所谓的身体力行。师父也说过,“这种身体力行必须是严格的、持久的、无所间断,在实现的时候要满心虔诚,充满敬意。这样,瑜伽之路的基石便铺好了。”
好了,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谢谢大家的阅读,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在这条路上不断的进步、在瑜伽中找到自己。愿你成为自己心中的小小太阳,无需借助任何人的光。至于开篇提到的我的身体情况,今年检查的时候,一切正常,没有依靠任何的治疗。并不是说瑜伽可以包治百病,但是至少瑜伽可以让一个亚健康状态的人慢慢地健康起来,充满阳光。
2015年12月14日星期一

后一篇:《瑜伽改变人生》征文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