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于伽師徒共背經典》(9—12)七月內容
《于伽師徒共背經典》(9):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爲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爲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爲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爲痿厥,奉生者少。
于伽節選自——《黃帝內經·素問》第一卷第二篇《四氣調神大論第二》
《于伽師徒共背經典》(10):
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4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1.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于伽節選自——《論語·學而第一》
《于伽師徒共背經典》(11):
13·1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13·2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13·3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于伽節選自——《孟子·盡心上》
《于伽師徒共背經典》(12):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執燈,書偈於南廊壁間,呈心所見。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秀書偈了,便卻歸房,人總不知。
惠能向別駕言:“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別駕言:“汝但誦偈,吾爲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言。”惠能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書此偈已,徒衆總驚,無不嗟訝。
于伽節選自——《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
《于伽師徒共背經典》(9):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爲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爲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爲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爲痿厥,奉生者少。
于伽節選自——《黃帝內經·素問》第一卷第二篇《四氣調神大論第二》
《于伽師徒共背經典》(10):
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4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1.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于伽節選自——《論語·學而第一》
《于伽師徒共背經典》(11):
13·1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13·2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13·3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于伽節選自——《孟子·盡心上》
《于伽師徒共背經典》(12):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執燈,書偈於南廊壁間,呈心所見。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秀書偈了,便卻歸房,人總不知。
惠能向別駕言:“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別駕言:“汝但誦偈,吾爲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言。”惠能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書此偈已,徒衆總驚,無不嗟訝。
于伽節選自——《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