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扬格传(7)》
(于伽编著)
第七章:艾扬格的调息之路
1944年艾扬格开始修习调息,这时他已经36岁,已经练习瑜伽12年,教授瑜伽8年了。
艾扬格早期练习的瑜伽其实就是现在欧美比较流行的阿斯汤伽瑜伽。他是从他的上师那里学到这种充满力量的方法。而这一方法是他的上师翻译古老的著作《瑜伽昆仑塔》(Yoga
Korunta)并改良这一瑜伽方法,这就是后来的阿斯汤伽瑜伽。
能真正把阿斯汤伽瑜伽和其他流派的瑜伽形式区别开来的特征是它独特的运动/呼吸系统,或者说是串联体位法(Vinyasa)。这一系列的体位运动就是为了产生热量、热量转化从而产生汗水。汗水既具有清洁作用又具有净化作用,帮助排除残留在身体表面脂肪层里的毒素。
阿斯汤伽的梵文是ashtanga,这是借用《瑜伽经》里的astanga这个词,意思是瑜伽八分支,也可以说是瑜伽修习的八个步骤。这八个步骤分别是:
1、制戒 Yama,指为改进外在行为所需遵守的行为规范,自制。包括:非暴力、诚实、不偷盗、节欲和不贪婪。
2、内制 Niyama,指为改善内心环境,每天实际应做到的行为规范。包括纯净、自足、自律、内省和向神的臣服。
3、体式
Asana,指让人感觉舒适并能长久保持的身体姿势。体式给身体带来健康和轻盈,稳定的体式也可以带来我们内心和精神的宁静。
4、呼吸控制
Pranayama,对呼吸的延长和控制。主要包括对吸气、呼气、吸气与呼气之间的停顿(内悬息)、呼气与吸气之间的停顿的控制(外悬息)。
5、制感 Pratyahara,指通过控制感官,使练习者从对外关注转移到向内在专注的状态。
6、专注 Dharana,指意识集中在一点,大脑不再波动,而是集中在一个事物上,是进入冥想的初始步骤。
7、冥想 Dhyana,指意识能长久的集中,并不会被外在的事物所干扰,此时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会从表面逐渐深入到本质。
8、入定
Samadhi,在入定的阶段,不再有具体的冥想对象,而是意识进入到空灵的状态。身体和感官都处于一种休息的状态,心灵隐藏的力量被逐渐开启,体悟到生命的最高智慧。
所以艾扬格在前面三支修习多年的基础上,准备第四支,也就是调息的修习。
调息,梵文词为Pranayama,其中Prana指生命的能量、呼吸的气息、生命之气,yama的意思是延长、控制。因此,调息法就是对呼吸的控制和延续,也称为呼吸控制法。通过调息法的练习,我们可以获得对生命能量的控制,使神经系统安静下来,平息大脑的活动,使注意力更加集中,使身体和大脑产生宁静广阔的感觉,有助于机体内在潜藏的精神能量的唤醒。
在瑜伽的理论里,当人控制了生命之气以后,就可以进而控制宇宙中的其他能量。虽然瑜伽调息法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但确实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健身调息法。
瑜伽行者认为:呼吸是将身体与精神联系起来的纽带。呼吸的方式与人的感情和心态有着本质的联系,平稳而有控制的呼吸能增强人的力量和活力。有意识的呼吸控制可以平抑情绪的波动,帮助您找到强大、平静的内在自我。所以,在所有的瑜伽经典理论中都认定:
“呼吸是瑜伽实践的源头。”
17世纪一位神秘主义者卡得成埃肯(Kariba
Ekken)曾经说过:“假如你想培养宁静平和的精神,那么首先你应该控制你的呼吸,因为只有当呼吸处在控制之中,精神才会得以安宁;如果呼吸是间歇而不规则的,以精神就会被搅扰。因此,在尝试其他之前,应该先控制自己的呼吸,从而使性情变得温和,精神也会得以安宁。”
开始他的上师断言艾扬格不适合修习调息。这有二方面原因。一是在过去的时代,人们把心性知识当做深奥的学问,此类知识的专家都心存警戒,从不将学问轻易示人。另外一个原因,还是艾扬格的身体情况。
艾扬格当时每天凌晨四点醒来,与他的妻子喝咖啡。他常常要马上接着睡觉,不然三四分钟之后,他就会开始气喘,不得不停下来。他的肺活量仍受小时候肺结核的影响,而且他做后仰式一向过度用力。通过后仰式他的柔韧性有所增强,但并未增加抵抗力。他想办法坚持练习。便他的胸腔紧绷、肌肉酸痛。即便他的背靠在墙上,他的呼吸也会沉重而费力。但是艾扬格以坚强的毅力不断地练习着。
后来他的上师态度有所缓和,开始允许艾扬格吸气、屏息、深呼气。在《哈他瑜伽之光》(Hatha Yoga
Pradipika)中,屏息也泛指包括吸气、呼气和屏息在内的所有这三个的呼吸过程。虽然他的上师允许他开始练习调息,但他的上师并不给艾扬格任何技术上的指导。结果艾扬格很容易受到帕坦伽利警告的调息不对,身体会出现不稳、呼吸紊乱而费力等现象。
“排空心中所有的幻想和杂念才是真正的呼气。意识到我即是心才是真正有吸气。稳定保持这种意念才是真正的屏息,这就是真正的呼吸控制”。《数论颂》(Sankarachaya)里这样说到呼吸控制。
就像练习体式时没有上师的指导一样,艾扬格在练习调息时也只有自己摸索。他不断调节与转变他的身体以适应调息的要求。经过多年漫长的努力,他终于掌握了调息的艺术。后来他还也写了关于调息方面的权威著作《调息之光》(Light
on Pranayama)。
通过练习,艾扬格明白了调息不是通常的呼吸,也不仅仅是深呼吸。调息是通过火与水两大对立元素之融合而产生生命能量的技能。
瑜伽行者的生命不是以天数而是以呼吸的次数来计算。大脑仿佛是由一群强健的马匹拉着的战车,这些马匹中就包括呼吸和欲望。战车总是会朝着最为强壮的那匹马的方向移动。如果呼吸更强大,那么欲望和感觉就会受到控制,大脑也得到安宁。而如果欲望更强大,那么呼吸就会混乱。因此瑜伽修行者掌握了呼吸的科学方式,并通过控制和约束自己的呼吸,控制大脑,使其得到安宁。由于瑜伽的目标就是让大脑安宁,因此瑜伽修行者应该首先练习呼吸控制,掌握了对呼吸的控制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感觉,从而达到制感的境界。
像火堆上的灰烬被风吹散后,火会烧得更旺一样,当欲望的灰烬补呼吸控制的练习吹散,身体内的圣火才会完全显露出它的光芒。艾扬格经过多年的修习,掌握了调息的艺术,瑜伽之光也在内心中涌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是个动荡的年代,刚刚经历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多殖民地国家纷纷加入了国家独立的运动,印度就是其中之一。让印度独立的不是印度人民拿起武器,而是在一位让艾扬格尊重的老人的带领下,不费一枪一弹就把英国几百年的殖民统治推翻了,而他的法宝就是《瑜伽经》中的一条“非暴力”。他就是印度的国父甘地,一个真正的瑜伽行者。
继续关注第八章:甘地领导的印度独立运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