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里他们一再强调,瑜伽是全世界——全人类的财富。瑜伽就和任何科学与真理一样,尽管它确实起源于某一民族,或者是由某一民族所发现或发展起来的,也不能说它就是某一种族或民族所专有的财富。
“如果让我只给你推荐一本瑜伽书的话,我就给你推荐张慧兰和柏忠言共同编著的《瑜伽——气功与冥想》吧。”紫若对我说。
“为什么呢?”我不解地问。
“因为这本书比较浅显易懂,非常适合初学者。而且这本书是编著,就意味着他们也参考了很多瑜伽前辈及同行的精华,比较全面。另外,很多人都是因为张慧兰以及这本书和她的瑜伽碟而开始知道瑜伽,学习瑜伽,有一些人更是由此走上了瑜伽教练之路。”紫若解释道。
“张慧兰是你们台湾人吗?”因为一提起她,我就想起多年前在电视上看到的张慧兰:一位头戴花环,身穿鲜艳夺目衣服的女士,在海边做着时而优雅,时而非常恐怖的高难度动作。还有伸不直的舌头,说着听不太懂的话。慧兰的声音又是那么嗲,一听就不是大陆人。
“不,她是在香港出生和长大,后来又在美国生活。”
“她说话轻柔,举止优雅,好像一直是个乖乖女的形象呀!”
“其实她在没练瑜伽之前,是相当物质化和判逆的。当她还是年轻女孩子的时候,常常抽烟、逃学,有时还用鸦片和海洛因,还沾染过别的坏习惯。她当时像很多人一样,是相当崇拜物质利益的。对别人的幸福丝毫不感兴趣,只关心自己的幸福快乐。到头来更是看不到人生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后来,她从十七岁开始练习瑜伽。像她这样失足颇深的人也能通过瑜伽的练习来纠正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有目的,有成就和健康的人。是瑜伽改变了她的一切。”
如果紫若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影响了很多中国的瑜伽爱好者,被称为“当代中国瑜伽之母”
的张慧兰也有这样的故事。
“这本书为什么称瑜伽是气功和冥想呢?”我问道。
“因为她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就来大陆推广瑜伽。她来中国后发现当时中国人练习气功的人很多。她感觉中国的气功和印度的瑜伽有很多相似之处,气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中国的瑜伽,而瑜伽可也在某种程度上称为印度的气功。另外,从推广角度,称瑜伽为气功,也许更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和接受吧。”
“这本书还有什么特色呢?”我接着问道。
“也许是两位作者长期爱西方的影响,他们不太像有的瑜伽师那样把印度看做瑜伽唯一的正宗。在书里他们一再强调,瑜伽是全世界——全人类的财富。瑜伽就和任何科学与真理一样,尽管它确实起源于某一民族,或者是由某一民族所发现或发展起来的,也不能说它就是某一种族或民族所专有的财富。去年张慧兰的女儿Satya来到中国,发现中国的瑜伽教练前仆后继地到印度去学瑜伽感到不解,曾专门写过一篇《印度
不是瑜伽的唯一》文章。”
“酱子啊!”我又调皮地说道。
“这本书难道就没什么不足吗?”我又问道。
“依我个人之见,这本书有两个不足:第一、这本书中有些示范动作的图片存在着明显的错误,个别文字有待商榷;第二、这本书自1986年第一版后,近三十年又再版二十几次,可惜作者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修订和更新。但瑕不掩瑜,这本书还是初学者的首选。后来大陆出版的很多瑜伽书也可以看到这本书的影子。”
“依我看还有一个缺点!”我说。
“你说说看。”
“在大陆,我相信很多人对瑜珈的最初印象都来自于慧兰,她给人们留下的瑜伽印象在三十年后人们提起时只有两个词:海边、鲜花。这容易让人是对瑜伽产生误解。慧兰的声音又是那么嗲,让不少人以为瑜伽是女人们的专利!如果她当初在电视上身后带一男一女两个学生一起练,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练瑜伽的男学员这么少了。还有啊,她全身戴着花环,好像练瑜伽也不太方便吧。”
“也许吧!”紫若略有所思。
“再推荐一本吧。”我又说。
“第二本给你推荐的,就是被称为瑜伽圣经的《瑜伽之光》”紫若说道。接着她又详细地给我介绍起这本书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