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于伽
于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5,903
  • 关注人气:4,0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瑜伽经》心解(6)

(2007-06-22 13:53:44)
分类: 瑜伽经典:瑜伽经心解
《瑜伽经》心解(6)(作者:于伽)
 

人生烦恼识字始

 

1.7  知覺、推論與親證都是知識。

 

    这里说人生的痛苦和烦恼的原因之一是知识。知识是烦恼的根源。

 

    古人有言:“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 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东西方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佛家有“无学”的理念,道家有“绝学”的说法。

 

    《老子》第二十章曰:“绝学无忧“。绝学就是不要一切知识,什么知识都不执著,人生只凭自然。修道成功,到达至高境界,任何名相、任何疑难都解决了、看透了。“绝学无忧”就是无忧无虑,没有什么牵挂。这种心理状态,一般人很难做到。

 

     佛家有“无学”的理念。汉朝以后,佛学从天竺传入中国,佛学称成了道的大阿罗汉为“无学位”的圣人,意思是说已经到了家,不需再有所学了。其实,严格而言,不管是四果罗汉或菩萨,都还在有学有修的阶段,真正“无学”,那已经是至高无上的境界了。

 

    不论是道家的“绝学”,还佛教的“无学”,都是要我们不要死读书,不要钻牛角尖。这里的“学”仅是指书本,指知识,而不是指学问,更不是指智慧。有学问有智慧的人,不一定读过什么书。读过博士的人不一定有智慧。六祖慧能对于烦恼与菩提的关系,曾说过:“烦恼来,菩提度,”也就是主张用智慧解除烦恼。

 

     每个人都觉得童年是最快乐的,长大了却不快乐了。其实世界没有变,是心变了;人生本无苦,是心苦。佛家“四谛”中的第一谛是“苦谛”,认为人的一生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苦”是绝对存在和绝对真理,没有人能够幸免逃脱。

 

    尘世的“苦”是知识带来的“心苦”。穷有穷苦,富有富苦,但无论穷苦或富苦,苦的道理都一样:“心”被穷与富的知识“累”着了。

 

    《瑜伽经》心解(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