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瑜伽工作室的片面思考
——于伽的教练手记之九
因为没有建过瑜伽工作室,所以不应该写这个题目。但受好友之托,不得已思考一下。就算我是旁观者清吧。
瑜伽工作室是自去年以来在中国瑜伽界的又一新生事物。北京有陈惠的惠瑜伽工作室,武汉有裴蓓的天一工作室,昆明有余涛的瑜伽工作室,厦门有少君瑜伽工作室,深圳有心怡瑜伽工作室……
之所以叫工作室而不叫瑜伽馆,肯定有它的特别之处。什么是瑜伽工作室,瑜伽工作室的内涵与外延等问题不是我想说的,等以后写瑜伽论文时再研究。按我的理解,如果可以把各种瑜伽练习场所和各种医院相对比的话,那么健身房就是综合性的大医院,你可以在里边找到瑜伽的踪影,只是可能不太专业,或不能保证随时随地瑜伽;瑜伽馆就像专科医院,专业的多,而且只为你提供瑜伽服务,没有健身操;瑜伽工作室就像是专家私人诊所,为你提供更专业、更到位的瑜伽服务。(我预测再过几年,现在美容院等机构将回归美容服务的本业,不再涉及瑜伽。)
如果以上比喻恰当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理出一个关于瑜伽工作室的生存与发展的清晰思路:
一.掌门人一定要专业:既然瑜伽工作室是专家私人诊所,那么支撑门面的掌门人一定是业内专家级人物。专业要精,还要在当地小有名气才行。哪怕是浪得虚名也比没名强,口碑重要!
二.工作室要有定位:专家一定要有专长,才叫专家。所以瑜伽工作室一定要有自己的定位,就像工商管理书上说的,一个企业或组织要有愿景(Vision),不能什么都抓。有道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为也。
三.管理与教学要分离:人人都不是全才,专业精通了,你可能在管理上就差点。而你又不可能刚在课堂上与学员讲要淡泊明志,转眼下课了又跟人家学员讨价还价,多影响自己在学员中的高大形象呀!管理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比如前段时间惠工作室闹的“捐款风波”就是管理的问题。
四.价格要高:既然是专家门诊,价格自然要贵一些,最起码比当地的一般的瑜伽馆要贵。掌门人要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硬撑价格,不可为五斗米折腰。当然一定要让人家感觉你是物有所值。
五.请进来,走出去:一般瑜伽工作室面积都较小,装不了几个人,但这也是特色,讲的就是为少数人服务。但专家也有出诊的时候,不要死守工作室。可以联系一些银行保险等女员工多而又有钱的单位,利用人家的现成场地进行团体瑜伽教学工作。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只要不把瑜伽工作室开成瑜伽馆就至少对一半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