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以凤凰为中国的形象标志
文/越楚

广州亚残运会上的凤凰
中国远古先民崇敬的是“四大神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四大动物灵”(鸟、龙、虎、犬),“唯龙独尊”是秦汉之后君主专制政治的结果。而中国广大的稻作民族地区则一直视凤(即朱雀)为自己的至真神物,甚至是“尊凤贬龙贱虎”(张正明《楚文化史》)。
众所周知,中国古老的图腾文化是“凤翥龙腾”,在历史上很大时间内,南北两大图腾崇拜“龙凤呈祥”,并驾齐驱。
古代楚人尤崇凤,人们凭借其丰富的想象力,塑造出一只“身披五彩、鸣若箫笙、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非琅玕不食”的大凤鸟,以寄托远大的志向与高洁的抱负。
因而在楚人心目中,“魂兮归来,凤凰翔只”,凤是至真、至善、至美的象征,是导引人的精魂“飞登九天、周游八极”的载体。
当年楚庄王自喻是一只大凤,“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后来果然一鸣惊人,一度问鼎中原。
庄周《逍遥游》中那只“展垂天乌云之翼,击三千里之水,抟扶遥而直上者九万里”的大鹏鸟,其实也是指凤鸟,更确切地说是庄周自身的化身。

鸟巢:残奥会开幕式上的太阳鸟
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笔者终于见到了那只期盼已久的“太阳鸟”。
在鸟巢顿见腾飞的“太阳鸟”,禁不住让人想起那只远古时代环飞地球的太阳神鸟,而这只太阳鸟,曾经是远古人类共同的图腾。
太阳崇拜与鸟灵崇拜,是人类社会最早的两大崇拜,而且太阳崇拜几乎跟鸟灵崇拜融为一体。因为,在人类的原始思维中,太阳便是天空中飞翔的一只火鸟。
其实,这与远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紧密相关联。
一方面,太阳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取暖、烧烤食物的火种,这与奥运圣火源自古希腊人纪念为人类盗得火种的火神普罗米修斯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远古农耕民族的稻作文明最早是从鸟兽处学来的,也就是古籍中常见的“兽耕鸟耘”之说。稻作最大的特点便是离不开耕耘,野生稻长在沼泽地里,当野鸟在沼泽地觅食的同时,也就起着耕耘的作用。故野鸟多的地方,野生稻自然丰产。
于是,原始人类便将鸟与太阳视作同等重要的神灵,形成融二者为一体的太阳鸟图腾崇拜。
《越绝书》有载:“大越滨海之民,独以鸟田。”这里的“鸟田”即“鸟耕”。
《吴越春秋》则有“天美禹德,使百鸟还为民田”,“人民山居,有鸟田之利”等记载。
王充《论衡》说“舜葬于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田,盖以圣德所致,天使鸟兽报佑之也。”说的是苍梧之地多象,会稽之地多鸟,而人们则将“象耕鸟耘”视作天神使鸟兽来报佑舜、禹的圣德。
郦道元《水经注》有“有鸟来为之耕,春拔草根,秋啄其秽,是以县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鸟,犯者有刑无赦”。可见,直到北魏时期,中国江南的稻作仍是以“鸟耘”为主。
据大量考古发现表明,中国的“太阳鸟”崇拜大约产生于距今8000年前的农耕文明初期,在一些陶器、玉器或骨器上,多见将太阳与神鸟融为一体的太阳神鸟纹。
浙江河姆渡出土有“双鸟捧日”、“双鸟共日”、“双鸟拱嘉禾”等饰纹。在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我们也经常能见到“太阳鸟”饰纹,大都是太阳与鸟的组合,或在太阳中绘刻鸟纹,或在鸟身上绘刻太阳纹。
在距今四五千年的中国稻作民族地区,几乎是“太阳鸟”的天下,直至周代以后,“太阳鸟”的主体地位才逐渐为“龙纹”所取代。
“太阳鸟”又被古人称作乌金、阳鸟、鸾鸟、凤鸟等,并最终演变为凤图腾。
《白虎通义》中说炎帝氏族的神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说明炎帝氏族的图腾是鸾鸟。
《禹贡》中“阳鸟悠居”一语,反映出夏王朝是以阳鸟(鸾凤)为图腾的农耕民族。
商民族是“玄鸟生商”(《诗经》),自然也是鸾凤图腾。
在受楚文化影响深远的南方地区,阳鸟(鸾凤)更是至真、至美的神灵,屈原在《离骚》中即自称是“天帝太阳神的苗裔”、“火神祝融的子孙”。
更让人颇为惊奇的是,这只太阳鸟还曾经是全人类共同的崇拜物。
中国古代的鸾或雒,日本的天照大神,古埃及的赖鸟,古美洲的雷鸟,古希腊的克劳诺斯(宙斯),古印度的迦娄罗鸟,蒙古的脱斡林勒鸟,等等,都是太阳鸟。
而且有关太阳鸟的称谓在语音上都很近似,中国的“鸾”,古埃及的“赖”,古美洲的“雷”,古印度的“迦娄罗”,都是类似音。
其间究竟有何玄奥之处?着实让人百思难解。
如果我们还历史以真实,“凤凰鸟”才应该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象征与标记。
前面说过在距今五千年前的长江以南百越之地,基本上是凤鸟的天下,至今尚未找到龙的踪迹。
历史上凤的地位与影响在当时的南中国大地上远在龙之上,而且是“重凤轻龙”。因而在历史上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凤作为“太阳神”的化身一直代表着“阳刚”,龙则一度代表着“阴柔”,而并非某些“学者”令人发笑的推论:龙代表男人,所以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四鸟绕日金饰
河南濮阳西水坡古墓群应该是6000多年前部族大巫的墓葬,出土的“神人骑龙图”等三幅“龙”的图案,反映出神巫“踏罡布斗、龙伴虎随”的神圣权威,其中的“龙、虎、鹿”是神巫上天用的三种坐骑。这反映出我们的古人敢于“降龙伏虎”,我们的民族是敢于“骑龙腾飞”的民族。
《史记》有载“黄帝驭龙升天”,《淮南子》则有“其帝黄帝,其兽黄龙”,似乎印证黄帝氏族也是敢于“驾龙御虎”。这与西方人害怕龙、不敢降服龙,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
但“骑龙腾飞”与“龙的传人”这两个概念是绝对不能混淆的。如果我们把“骑虎的人”当成“虎的传人”,“骑马的人”看作“马的传人”,“骑牛的人”视为“牛的传人”,便陷于逻辑上的混乱。
“凤文化”曾给我们带来大江南北的万顷良田、稻香一片。“凤文化”的基因是稻作文化,善于技巧,富具发明,一旦立国即把发明创新精神用于治国,营造安居乐业的环境。“凤文化”曾为中国创造了农耕文化、和谐社会、民主开放、能工巧匠、傩坛神灵、海洋文化等基层文明。
历史上黄帝一统中国后,曾用“凤文化”发展生产,人民安居乐业。
中华民族既是一个骑着“巨龙”腾飞的民族,更是以凤为崇拜物的农耕文化之乳汁哺育长大的民族。
是鸾凤把我们抚养成勤劳智慧、富于创造力的民族;
是鸾凤把我们培养成热爱和平、仁义礼让、平等待人等种种美德;
是鸾凤创造出一个丰衣足食、文化发达、科技先进、文明昌盛的东方文明古国;
是智慧的鸾凤哺育了中华民族。
是故,笔者建议以凤凰作为中国的形象标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