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板桥山间行
山间野外行走,自有乐趣。


周末,森呼吸的老毛想跟随松阳登山运动协会走松阳板桥乡。我看了松阳户外的帖子,以山间绕行为主的线路,岭头→黄加铺林场→铜矿→余庄源水库→蓝莓基地→金村→云岭麒上(大毛科村)。全程约是8公里,虽然没特别的景色,深秋时节到山间走走倒也有乐趣,便在走村跑步群中邀约同行。
今年的天气特别的反常,国庆过后,丽水连续艳阳高照,气温居高不下,本是秋日凉爽日子,依然有着酷暑的高热。到11月初气温骤降,略过了秋天的好时光,从夏日直接进入寒冬模式,令人措不及防。幸好这几天,虽立冬已过半个来月,倒是气温慢慢回升,补上了深秋时节的温暖。20日天气晴好,秋高气爽,正是户外行走的好时光。15人三车早7:45分集合从丽水出发,一个小时后到板桥乡的岭头村,与松阳过来的25人汇合。


板桥地处松阳东部,与莲都的丽新、高溪接壤。板桥在明清时为松阳的二十五都,一直是畲族集聚的地区,1984年设立畲族乡,与周边的老竹、丽新形成畲族集聚区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700米以上山峰有7座,有意思的是境内四面山峦叠起,环抱全乡,中部为丘陵地带,全乡诸水汇合于桐榔村,沿桐川流入老竹的宣平溪中。
岭头属于大毛科村的自然村,大毛科旧称驮猫窝。松阳、丽水一带方言“驮猫”、“大毛”皆指老虎,相传昔时此地茅草丛生,有驮猫出没而得名。大毛科村有10个自然村,沿着板桥坑和马翻岭一带分布。岭头就是地处马翻岭头而得名。村子在公路边有10几幢泥屋,只看到几个老年人在此居住了。我们从村子后山起步,40人的大队伍浩浩荡荡的上山。
近村边的山坡上,放眼望去,尽是茶叶和油茶山。茶叶、油茶和毛竹是板桥乡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作物。其实,也是丽水绝大部分乡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虽入冬,茶叶山还是一派绿色,很是养眼。采完茶籽的山茶树,正在欢快地开着满树的白花,为来年结油茶籽做着准备。整片山茶林白花花的,山花正烂漫,为冬日稍显萧条的山林增色不少。油茶果不是当年开花结果的作物,山茶树在冬日开花,要到来年10月才能采果,果实生长期有两年。正是因为在树上挂果时间特别的长,榨取的山茶油品质也特别的好。丽水有“浙南油库”之称,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公社大队时期,便满山遍种山茶树,国务院曾在青田召开全国的油茶种植现场会。山茶油有“长寿油”和“东方神油”的美称,是优质的食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而且不含芥酸,比其他食用油更耐贮藏,不易酸败。丽水由于自然生态环境好,气候适宜,出产的山茶油品质特别的好,富含VE和茶多酚等多种微量物质,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和抗衰老作用。龙泉一家公司,不但精练山茶油,而且从山茶油中提练婴幼儿用的精油,开发纯天然的洗发水、护肤品等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喜欢。


山路缓缓而上,在山林间穿行。踏着满地的枯枝落叶,嘎吱嘎吱的响,脚感舒服,心情愉悦,也便不觉得累。不知不觉便走了3公里,到达黄加铺林场。林场只留下一幢倒塌半边的泥房,房子四周长满了人多高的茅草,无法走近房子边上细看。在小溪边稍息时,才知道松阳户外邀请了岭头村的章氏姐妹为我们做向导。
章氏姐妹性格迥异,大姐温和面善、极少言语,八妹泼辣大方、尖言利嘴,估计在村中是得理不饶人的角色。一路上,八妹说个不停,从言谈中慢慢地得知一些情况。姐妹俩的父亲是缙云人,五八年困难时期为了生计来到板桥黄家铺山上烧炭谋生,觉得这里地势高、土壤肥沃,便举家迁移过来,后来几个兄弟也来投靠,在此山间生活下来。当年,几家人沿溪边搭寮安营扎寨,开发种植玉米高粱、放牧牛羊等。章氏姐妹共有11个兄弟姐妹,老三和老七是男的,其他9个都是女的。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举家搬迁到岭头路边居住。
姐妹俩特意带我们沿溪向上走了几百米,看看当年搭寮生活的地方。过往几十年,只留下一些石块和地基的遗迹。不过,从周边的环境来看,可以想象当年生活的艰辛。
回来我查了查地图,黄家铺林场背靠松阳马鞍山,沿溪上溯,翻过山岙便可走到马鞍山。也就是去年从上梅村起步爬行过的马鞍山。
我们从黄家铺林场返回一小段路,就抄近路沿着岭头村民接自来水管开辟的山路下行。几乎不能称路的山路非常的陡急,前面一段几乎就是沿着谷沟直线下行,许多地段要拉着树杆和枝条,连滚带爬的下山。虽然没有下雨,但山间还是地湿路滑,不好走。这段下山的路,消耗了大家的体力,到得半山腰的横岚山路,许多人便不愿意继续沿着原定线路下山到铜矿,而是要求沿横岚山路走回岭头村了。
站在横岚山路上,可以看到谷底的铜矿厂区,筛选出的矿砂堆积如山,白晃晃的一大片。远处是余庄源水库和村庄,下山到铜矿后,地势就很是平坦了。正如前面说的,板桥乡的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形成碗状的小丘陵地貌。


在岭头村口,两帮人一起拍了合影留念。全程走了7.7公里,用时不到4小时。
中饭订在麒上村的阿亮农家乐,来前与乡里沟通帮助联系的。按人均30元的餐标,上了满满一大桌的菜,味道也是蛮好的,大家吃得相关的满意。尤其是那盘红烧肉,烧得入味好吃,遭到好多人夹抢。农家乐老板娘人很实在,手艺又好,值得推荐。
麒上村也是大毛科村的一个自然村,坐落在山顶下的一个平整的山坳里。村子被山怀抱,村前是大水塘,村子正前方是一座小山,恰是村子的一道屏风。现人常说,其村名是因村庄正对麒麟山而得名。而据《松阳地名志》载,麒上原名箸上,因地处高山上,时常有麂獐出没,旧名麂獐,后演为箸上,又称麒上。



村子不大,几十幢黄土老房子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村边的风水林,古木参天,大多是合抱粗的红豆杉、柳杉、香樟等古树名木,将村庄装扮得清幽寂静。红灰相间的砖瓦,黄泥巴糊的厚墙,绿草掩映的篱笆,像一张延绵的画卷。在冬日暖阳映照下,恬淡而自然,酷似世外桃源。
美丽的乡村,都是人工刻意下的杰作。早些年村子在改造建设时,我便来看过。那时的老村破败脏乱,若不是有心人投入重金精心打造,哪来现在的效果。
村对面小山,居间突出,站在顶上可以俯瞰周围大好山川,把板桥小盘地风光尽收眼底。由于同伴家中有要事,我们没有登顶观景,饭后便匆匆返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