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谈丽水人过端午节的习俗

(2009-05-25 22:31:47)
标签:

端午节

知识/探索

文学/原创

教育

旅游

美食

文化

休闲

娱乐

杂谈

照片

分类: 所悟所得

 再谈丽水人过端午节的习俗

    五月初五,中国人传统的端午节将至。前面的博客中谈到了丽水各地民众过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许多朋友又向我介绍了各自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在此,再作一些整理归纳。

    一是有关丽水人过端午节的谚语、童谣

  “吃了端午粽,洗浴不肚痛”,“过了端午骨,棉衣远远丢”,“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这些谚语,表示了丽水的天气变化,表明丽水在端午节才真正的进入夏季,五气运行,百虫出动,五毒弥漫。

    二是莲都人端午节门前挂菖蒲和艾草的来历。明嘉靖年间,倭寇频频侵犯甬台温沿海,烧杀抢虏,严重危害沿海民众的生产生活。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500多人,多次攻陷温州临山卫,乘势西犯,先后占领乐清、青田、丽水,并转掠松阳等地。朝庭为了抗击倭寇,升戚继光为参将,由山东调往浙江,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抵御倭寇的侵略。戚继光到浙后,招募当地的农民和矿工组成军队,并对这支军队进行了严格训练,更新了战舰、火器等装备,很快就使这支新军成为日后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戚家军”。这一年的四月初四日,戚继光率领俞大猷、卢镗等名将到丽水城外,准备次日端午节时攻打丽水城。因为戚家军中许多战士是丽水人,戚继光允许丽水籍战士偷偷传信给城内的家属,第二天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同时命令士兵,凡门口插菖蒲和艾草的家庭都不能伤害,使丽水城幸免于难。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在抗日战争期间,因日本鬼子的进攻,浙江省的机关都先后搬迁到丽水,丽水成为战时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激励军民抗战斗志,丽水先后以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卢镗的名字命名了三条主要的街道,即现在的继光街、大猷街、卢镗街。

    而庆元、龙泉等地的民众,端午节把菖蒲和艾草扎在一起挂在家门口的两边,其意思又有不同。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民间方士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艾草代表刀枪,在家门口两边正面朝上挂菖蒲和艾草,有着驱邪避害的意思。而邻近的闽北松溪、政和等县的民众,端午节却在家门口两边倒挂菖蒲和艾草,与庆元等地正挂不一般,有着类似春节倒贴“福”字的意思,表示“枪剑到”了。

    三是庆元、景宁、龙泉一带的“献饭”风俗。“献饭”风俗是一种尊敬已故老人,表达对已故祖先的思念之情,祈盼先人在阴间幸福,并祈愿保佑家庭子孙后代平安吉祥、兴旺发达。每年要在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四个节气“献饭”。“献饭”时,要准备六盘菜、六盅茶、六注酒、六碗饭和六副空碗筷,于这些节气的当天早晨,摆到圆桌或方桌上,并点上两副香烛,供先人回家来享用。而其中春节是在年二十七和年后初三的早上两次“献饭”,表明在春节这个重要的时节要请先人回来过年,并在年初三送走。在菜肴上,菜的品种上可以随行就市,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一般是荤素搭配,家中常备的菜肴为主,数量上规定只能是六盘,不能多也不能少,对于为什么要用“六”,说法是六六吉祥,并保佑子孙六代兴旺发达。除了菜、饭、茶、酒规定六之外,可以随着节日的不同,摆上时令水果和粽子、清明果、馒头、年糕、汤圆等糕点。

    摆上菜肴、酒水开始“献饭”后,家庭主妇就要点上一把香,分别插到家的大门口、后门口和厨房门口等处,如果供佛的家庭,还要在佛像前插香。同时,要在厨房的门口,先烧几贴黄纸,表示受门神阻拦,在门口会有许多的孤魂野鬼讨饭吃,烧几张纸钱后就可以打发他们走了,让家中的先人可以安心的食用。祭祖的过程中,全家人要保持安静,小孩子也不能在边上观望和玩耍,以免惊扰先人而不敬。大约半个时辰左右,要在供桌前烧上许多的黄纸钱,酒、茶洒在桌前,燃放鞭炮,表示送别先人,并给带走许多的零用钱。收下来的菜、饭和果点,中午回锅后,给全体家人食用,带有平安吉祥的含意,尤其是身体不好的家庭成员和小孩子要多吃一点。

    目前,“献饭”的习俗在庆元、景宁、龙泉一带还是很为盛行,兴旺和睦的家庭主妇都是要“献饭”的。各家的“献饭”仪式大同小异,一般都是代代口述手传下来。

    四是丽水城区人端午节吃卷饼的由来。端午节各地普遍是吃粽子,而丽水城区的居民与众不同,却是吃端午卷饼。据唐宗龙老前辈的博客介绍,丽水城区内民众端午节吃卷饼是有由来的。据传,卷饼古称“绢饼”,和粽子一样,也是为悼念大诗人屈原投江,以绢包扎菜肴投入江河,希以此物供作鱼类之食,而勿伤害屈原的躯体。随着时光的推移,民间不再以绢包束,而代之以平锅烤烙薄面皮卷菜而食,又以“绢”之谐音称为“卷饼”。从此,端午卷饼就成为丽水一道独特的风味小吃。

再谈丽水人过端午节的习俗

    五是松阳、庆元等地采“午时茶”的习俗。在丽水的松阳、遂昌、庆元等地,有在端午节的当天上山采“百草”的习俗。据说,在端午节这天,春厦之交,五气并行之时,山上的百草都有药性,当天上山采收的草药,洗净晒干后,具有生津补气、清凉解暑、杀菌治虫的功效。尤其是在接下来的酷暑烈日的季节中,可以代茶叶泡茶饮用。这就是大家常常饮用的“午时茶”。采下的百草也可稍加晾晒后,泡水给小孩子洗涤,能有杀菌治虫、滋养皮肤的功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