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济水·大清河·小清河之渊源

(2008-04-15 22:08:05)
标签:

情感

分类: 谈古说今
 

济水·大清河·小清河之渊源

自去年11月,济南市政府整治小清河以来,对于小清河的渊源成为街头巷尾热议话题,多数人认为,小清河乃南宋伪大齐皇帝 刘豫为泄泉城众泉之水所凿,其实不然,“小清所行,实为济水故渎。《齐乘》以大清河为古济水,小清为刘豫所创,大谬” 《禹贡锥指》(见《历城县治》卷第九·山水考)。

济水,在《禹贡》、《史记》、《尔雅》、《山海经》、《水经注》等重要历史文献中均有记载。《尔雅·释水》记为:“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禹贡》记载:济水发源于王屋山,而后东流至温县,南流至荥泽,出荥泽后向东流,经山东定陶、济宁、济南、邹平,在博兴入海。济水流经山东,在乘氏县(今巨野县)境地“西分为二:其一水东南流(是为荷水);其一水从县东北流入入巨野泽(《水经注》)”后,在寿张县西、安民亭,“又东北会于汶”(《禹贡》),在济南境地,“济水又东北,泺水出焉”(《水经注》),又云:“济水又东北径华不注山” (《水经注》)。也就是说,在小清河之前,济南泉水流入的是济水,而非现在之小清河。

至唐代,“济枯渠注巨野泽,泽北则清水”( 《水经注》)。由于黄河浸淤,东平以西的济水湮没,而东平以下的济水,“唐人谓之清河”(《禹贡锥指》),后又称大清河北清河区别济水从此,山东境内只知有清河,而不知有济水北宋熙宁十年(1077),黄河夺大清河东阿至历城间河段,在历城东北脱离济水故道,东北流至利津入海。

大清河脱离济水故道之后,济阳入流,章丘之流日微 《禹贡锥指》),为解决济水故道章丘以下日益衰竭的水源,“刘豫泺水使东以益之 《禹贡锥指》刘豫,何许人也?此乃北宋元符年间中进士,政和二年(1112)召拜殿中侍御史,宣和年问判国子监,任河北西路提点刑狱,金军南下即弃官躲避在仪真(今江苏仪征)。南宋建炎二年(1128)因中书侍郎张悫推荐,刘豫任济南知府。同年冬,金兵攻打济南时,刘豫在金军的利诱下,杀害守城的抗金将领关胜,投降金军,于金天会八年九月,金册封刘豫为大齐皇帝,建立伪齐政权。刘豫于南宋建炎四年至绍兴七年在历城东北华不注山阴筑下泺堰百余里,将源于济南诸泉的泺水分流而导入济水故道,以取代大清河,以下婉蜒东流约五百里,至马车渎入海 齐乘),为区别于大清河而称之为小清河。

小清河的源头在哪?元好问的 《爆流泉》曰:“爆流泉在城之西南。泉,泺水源也。”齐乘记载:“泺水,源曰趵突,流曰泺,东导曰小清河”。也就是说,当初开挖的小清河,其源头是以趵突泉为代表的济南诸泉水。只是到了光绪三十年(1904),为补充水源以利通航,在历城西北的玉符河东堤建睦里闸,引玉符河水东流入小清河,从而使小清河的源头西延至现在槐荫区吴家堡的睦里闸,成为目前山东唯一的水陆联运、河联运的内河河道全长216公里,流域面积10336平方公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