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六年前(2015年),我在新浪博客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现代舞历史的文章,其后辑录成书,书名【一步一脚印】。书中除了缅怀早期裕容龄、黎锦晖、吴晓邦、戴爱莲、梁伦、郭明达等老一辈艺术家们的筚路蓝缕外,还尝试以自己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为基础,描绘三十多年来中国大陆现代舞的变化和发展。根据书中描述,中国的现代舞是自1980年改革开放政策落实之后,才得以免受战争和政治运动的干扰,建立了可供延续研究的‘代际传承’系统。所谓中国现代舞的‘代际传承’,是以每十五年为一代,详细描述期间的中国现代舞发展,并检视同时期的社会状态。现代舞的本质就是舞者的心灵,而艺术家生活在当下,影响他们创作的最主要因素,便是这一时期的社会精神面貌,所以研究现代舞的发展,便不能不关注同时代的社会现象,并探索现代舞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第一代(1980年至1995年)从第一届“全国舞蹈大赛”的华超以现代舞《希望》获得表演金奖开始,历经1987年广东舞蹈学校举办现代舞大专班、1992年广东实验现代舞团成立、1993年北京舞蹈学院建立编舞系现代舞专业,十五年间出现了王玫、金星、沈伟、马守则、邢亮、桑吉加、李捍忠、侯莹、马波、刘琦等到如今依然是标杆式的风云人物。第二代(1995年至2010年)从北京现代舞团出现,到1999年广东现代舞团、北京现代舞团和上海金星舞蹈团鼎足而三,到2005年国家文艺政策容许民营表演艺术团队成立,北京雷动天下得以正式独立注册,期间全国各地现代舞团队陆续出现,如南宁青谷舞社、济南凌云焰、常德九鼎现代舞团等,而今日现代舞圈里的重要编舞家如小珂、陶冶、段妮、谢欣、何其沃、许一鸣、訾伟、赵梁、李翩翩等,都是在此一时期开始崭露头角。
【一步一脚印】内容对中国现代舞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作了充足阐述,但因为成书于2015年,限于时间维度,无法对第三代的中国现代舞进行预测。就如我在书中描述的,第一代十五年间中国现代舞面对的压力主要来自国家内部的政治官场文化,第二代十五年间则面对的主要是社会转型后的经济市场文化,那第三代(2010年至2025年)的十五年间,中国现代舞将面对什么压力?又将如何发展?虽然如今是2021年5月,我仍然身处第三代的时间维度中,很难完整客观地为第三代中国现代舞‘盖棺定论’,但第三代中国现代舞的整体格局已经初见端倪,稍为关注,却止不住让我心生欢喜。
因为受到国内现代舞发展势头的鼓舞,我准备在2015年之前,便尝试开始整理中国第三代现代舞发展的资料。当然在撰写有关文章时,又要面对一些对中国现代舞的严厉批评,难免闹心;不过现代舞自1900年出现之初,各种责备声音和不屑眼光纷至沓来,却阻挡不了它被世界各地年青艺术家们的喜爱,并茁長得越来越多姿采。其实今日许多中国舞蹈评论人对中国现代舞瞅不顺眼,更多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这些舞蹈没有朝向自己认可的方向发展;但现代舞是自由而包容的,如果一个社会真的越来越自由和包容,越敏锐的年青现代舞者便越会以出其不意,甚至让人无可适从的方式跳起他们的现代舞!在我看来,这些舞蹈可能没有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文化负担或功利追求,却显得更轻松自在,那接下来的四年时间里(2021至2025年)我便可能以更轻松自在的心态,关注中国现代舞的样子和内容,还有影响这些现代舞出现的社会原因,为中国勾勒出一幅属于第三代的现代舞图像!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