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香港长大,母亲却是地道的宁波人,所以小时候吃的家里饭菜充满着宁波风味,可直到前年宁波当代舞团的李光和沙日娜伉俪提出要创作舞剧《句章》时,才知道母亲出生的这片土地上,曾经出现过另一个城市,名叫“句章”。
探查历史,却发现有关“句章”的资料很少,只知道“句章”是春秋时,越王勾践为庆祝攻灭吴国而建,那应该是公元前473年的事了,距离今天2020年,已经差不多有两千五百年;“句章”消失,却是因为汉末太平道孙恩之乱,最终于公元402年在这里背水一战,虽然乱平,城市也被毁于战火。“句章”因战争而始建,也因战争而毁灭,整整875年的时光,当中有多少悲欢离合、人生散聚、可歌可泣的故事,化在历史的寥寥数语中,宁不叫人唏嘘!
当我听见宁波当代舞团要把“句章”故城编成一部舞剧时,吓了一跳,因为过去的舞剧,主要以传统主流的写实主义手法来编创剧本,这样去创作舞剧《句章》,绝对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要从历史的片言只语中,无中生有地编造出一段人物生活故事,然后为了感动观众,又要把种种无端宏大的感情,勉强塞进这些虚构的情节当中。如此一来,可能舞台上的场景,‘美’则美矣,却因为一开始就建筑在伪造的剧情之上,这种作品便缺乏了‘真’的动机和情操!
当然在舞台上的作品,可以凭艺术家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地创造出来,但如果希望对观众有感染力,便不能脱离‘真’的状态。我们耳熟能详的“梁祝”、“白蛇传”、“红楼梦”等屡屡被搬上舞台,虽然这些故事都是被创造出来,不是‘真’的事件,但仍然能打动人心,是因为这些作品背后,有着成百上千年的民间传说或文学作品支撑;而这些被老百姓接受并传颂的作品,正是因为反映‘真实’的人间情怀,才能获得成功。
如何在舞剧《句章》中求‘真’?可能總编导沙日娜的思路才是对的!她撇开写实主义手法里依赖于各种故事人物情节,而以现代主义的手法入舞,以纯粹的肢体动作直指人心;她带着好奇心和探索态度,通过一段又一段的舞蹈,表达对“句章”故城的‘真正’思考和‘真诚’感受。在序章中,我们看见舞者们化身遗骸,从古城遗址中站立起来;在第一幕“遇光而兴”中,看见舞者们模拟早期开拓城市,体会先民勤奋工作的情形;第二幕“遇海涌进”中,看见舞者们既是古人、也是今人,同样身处于时代洪流,努力探索远洋航线的精神;第三幕“遇知未来”中,舞者们以今天中国宁波人对先辈们的感恩之心,憧憬着这片土地发展的种种可能性!

我很荣幸能够参与这部舞剧《句章》的部分筹备工作,也是第一次在母亲的家乡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对我来说,舞剧《句章》的珍贵之处,不在于如何重塑一个‘真实’的“句章”故城,更没有必要为了博取一些眼泪,去建构一段虚假的历史故事;它的重要在于彰显了今天的宁波人,能够以现代的思维去审视过去,以现代的审美去感受家乡,因为宁波人有了现代化的思维和感受,它才能够延续过去,迈向未来。但愿舞剧《句章》只是一个启发点,更多属于宁波人的现代舞蹈,接踵而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