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北京跳舞》举起“实验流”旗帜

(2019-04-08 15:43:32)
标签:

雷动天下现代舞团

文化

舞蹈

现代舞

《在北京跳舞》举起“实验流”旗帜

由台湾编舞家周书毅编创,雷动天下14位舞者演出的《在北京跳舞》,于前晚(46日)试演结束。我很喜欢这台节目,不但因为整个制作包括舞蹈、音乐、灯光、服装融合无间,更在创作的形式和概念上,带来许多实验性的尝试,为中国的现代舞发展增添一页重要篇章。

舞蹈以“在北京跳舞”为名,从舞者各自的背景出发,因为不同理由来到北京跳舞,而以此为轴线,发展出一个70分钟的作品。刚好舞团14位舞者来自澳门、天津、重庆、河北石家庄、河南许昌、四川绵阳、湖北鄂州、湖南岳阳、广东揭阳、江苏南京、内蒙包头、山东济南、山西大同和台湾台北14个不同城市,舞蹈便以舞者们各自的家乡话介绍自己开始,展开旅程。

在传统的舞剧来看,舞者的背景确实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舞者生活怎样艰苦?受过什么委屈?身体的疼痛?精神的紧张?和家人的关系?当然还有金钱物质上的考虑,这些都一定能获得浓郁的煽情效果。不过,《在北京跳舞》的实验性特质,在于编舞把一切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故事情节抛弃,而专注于挖掘舞者的身体感觉。在排练时,舞者每天在编舞的观察下,找寻在家乡时的身体活动方式,和来到北京之后的质感变化。最后敲定的动作,在舞台上看起来极具即兴成分,却其实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后,呈现出来的结果。

《在北京跳舞》中,舞者们不断重复三句话:“我什么名字”、“我从哪里来”、“我在北京跳舞”。他们通过身体呈现一种无间断状态,无论是轻快地呈现家乡小调舞步,或展示情绪的慢板控制动作,或感性的双人肢体接触,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情节,最后剩下让人无法忽视而熠熠生辉的,就是舞者们的精神——坚持着跳舞。所以在最后一个章节中,看见舞者们集中在舞台中央翩翩起舞,看似是抱团取暖,各人跳着自己的舞蹈,动作有点杂乱,却又出奇地和谐。当浪漫的音乐响起、明灭的灯光轻抚舞者们的肢体,间隙中听见不同的家乡话,说:“我在跳舞诶”。真正喜欢跳舞的观众,很难不被这些舞者们感动。

《在北京跳舞》举起“实验流”旗帜 

《在北京跳舞》用力探索舞者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没有迎合大部分观众观赏舞蹈的审美趣味,所以当之无愧的是一部“实验流”的现代舞作品。

中国现代舞于2010年正式踏入第三代的发展。跟以往第二代只限囿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并纠缠于“学院派”和“非学院派”之争不同,新一代的中国现代舞者更多分散于全国各地工作,而且因为随着国家经济腾飞,互联网科技和高速交通工具改变了生活方式,舞者们更容易获取资讯,交流日益频密,尤其是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和文艺体制改革,使舞者們可以在国营机构之外,自力更生,自由起舞,也有更多机会和国际接轨。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中国第三代现代舞拥有了多元化面貌,更分成六个流派各自发展。这六个流派:“意识流”、“动作流”、“生活流”、“即兴流”、“实验流”和“新民族流”呼应着当今世界各地现代舞的发展。其中“意识流”是大部分中国编舞家们的至爱,他们包括马波、桑吉加、谢欣等徜徉于感情意象的处理中,自由而洒脱;“新民族流”则非常合乎中国国情,杨丽萍、赵梁、万马尖措等都各有建树;“动作流”的代表陶冶和“生活流”的代表文慧,则早已成名立万,常常被邀请演出于各大国际艺术节中;“即兴流”近年深受群众欢迎,在许多国内的表演场所,如乌镇戏剧节期间,随时可以看见舞者们甚至普通老百姓,扑身而上;唯有“实验流”的创作,显得稍为寂寞,我印象中,就只有广东的何其沃、上海的小柯和北京的汪圆清等,曾经制作过长篇实验性的舞蹈。

可能中国的现代舞需要更多大胆挑战传统既定观念的“实验流”作品。记得70年代中(近半个世纪之前)我在美国学習现代舞,当时许多编舞概念如文本、结构、动机、元素、发展、变奏等,成为多少年来自己创作时挥之不去的桎梏。如今国际年青舞蹈人才辈出,他们认为那些五十年前的编舞观念,如果不是老套落伍的话,也一定是必须被挑战的对象,否则何来现代舞的多元、变化和发展?

或许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经典,具有中国传统思维的文化人,免不了要求中国的现代舞要出经典,因此要为中国现代舞订立条条框框,好让中国的艺术家能够根据規条,把现代舞传承下去!可是现代舞的出现和其核心价值,便是要在传统之外,走出新的路子来。“实验流”的现代舞勇于挑战传统思维、审视舞蹈的创作观念,也因此常常以不讨观众的喜欢而告终。幸好“实验流”的作品并不必然失败,而恰恰是那些成功的“实验流”作品,最有可能成为国际现代舞中的“里程碑”,带领现代舞开疆辟土,继续往前发展。

《在北京跳舞》举起“实验流”旗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