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雷动天下《立春(前)》的六支舞蹈

标签:
雷动天下现代舞团文化舞蹈现代舞 |
上周末(1月18、19日)雷动天下于舞团剧场里,推出了一台名为《立春(前)》的节目,内容包含由六位演员编创的六支舞蹈,各具特色风采,让我惊喜不断。
我尤其感到欣慰的是,其中有三位演员(田茹梦、冯晓明、陈伟杰)第一次在舞台上发表创作。如所有现代舞者编创的第一支舞蹈一样,这三部作品的内容离不开他们对过往的回溯、对未来的思考,但三位舞者呈现的手段,又各极其异。从他们踏出的第一步来看,将来的发展似乎会朝向三个不同方向前进………
冯晓明的《生死线》走的是简约派实验路线,重复的动作,不断去芜存菁,剩下的是最纯粹的思考和实践;田茹梦的《旁观》以爆发性的肢体动作,挖掘沉淀已久历史和生活点滴,绝对是将来舞蹈界情感流的悍将;陈伟杰的《远方即眼前》近似舞蹈剧场,在漆黑的空间里,手机闪烁的光筒带引观众进入更多想象的空间。很难想象这三支舞蹈只不过是三位舞者的初试啼声,而啼声何其嘹亮!
《生命线》编舞:冯晓明
《旁观》编舞:田茹梦
《远方即眼前》编舞:陈伟杰
至于另外三位舞者的作品相对成熟,其中郝萤的《女人和猫》显得大胆和探索性。舞蹈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悬浮于半空的方笼子,然后一圈由灯光铺设而成的走道,以圆形轨迹环绕笼子,方和园的对比,简单却肃穆雅静。两位女演员,一位抱着一头大黑猫,走在光弄里,另一位在台中间拨弄笼子,两人无视彼此,沉浸在各自的空间轨迹中。当大黑猫被放在笼子里之后,两位女士终于有了交集,她们互相纠缠、抗争,动作充满即兴感,而猫,却静静地趴在笼子里,观看女人们的交集。整个舞蹈的实验性,除了即兴演出的动作处理外,更在于视觉的切换,带出许多不同观察舞蹈的可能性。比如开始时,观众观察女子和猫,猫观察观众,女子什么都不看,但当猫趴在笼子里,默默地看向笼子外纠缠女人的时候,观众坐在漆黑的小盒子剧场里,也关注着同样的事件发生。在那一刻,观众和猫的视线重叠,环境重叠,感觉也便重叠起来!
《女人和猫》编舞:郝萤
《女人和猫》编舞:郝萤
《女人和猫》编舞:郝萤
吴觅编排的《似变亦变》显得细致而流丽,吴觅在加入雷动之前,已经在新加坡有了十年的专业舞蹈经验,这是他第一次在国内发表作品,主题便紧扣人在异乡,希望融入环境而不可得的困境和心态。舞蹈分成明显的三部份:第一部分六位光着脚的舞者拥挤在舞台中央,互相纠缠拉扯,六双鞋子围绕着他们形成一个圈子,又像似限制他们离开的牢笼;第二段舞者们分别穿上鞋子,开始自由起舞,在舒展和欢快的舞姿中,空间因此也宽阔起来,但舞者会因此更快乐吗?第三部分一位女舞者脱去鞋子,拿起话筒,开始用粤语诉说心事,而其他人却把她百般摆弄。我估计大部分观众听不懂舞者在说什么,但没关系,从声音的节奏、力度和语气中,还是听出许多不甘、无奈和悲伤。吴觅的创作手法很多元,第一段六人的纠缠中带有即兴互动成分;第二段敞开来跳舞,动作的编排,疏密有致,动静结合,是一次教科书式的展示;第三段则更像舞蹈剧场的处理手法,不在乎动作美不美,却直指人的内心。
《似变亦变》编舞:吴觅
《似变亦变》编舞:吴觅
《似变亦变》编舞:吴觅
《似变亦变》编舞:吴觅
张雪峰的《小故事》,以夸张幽默的手法,描绘了五个“非正常”人士的生活点滴。五个人中,有一个男子四肢扭曲,无法站直;有一男一女是对吃货,对食物有着无法抗拒的欲望:有一个撑着傘的黑袍忧郁男子,傘里簌簌落着枯叶;最后一个是疯狂爱恋着这位男子的女子。五个人,因为身体和行为的异常,引起观众阵阵如潮笑声;可是笑闹过后,观众免不了回味,舞台上的五个疯狂身体,难道没有自己的影子在其中?在雷动的现役演员中,张雪峰是最有编舞经验的一人,毕业于北舞现代舞编导系,曾在新加坡和广东的专业现代舞团中跳舞并发表作品,可说是理论实践兼备。难得的是,他的创作平易近人,却又言之有物,在轻松挥洒之间,总有那么一抹道理闪烁在前。至于这支舞蹈大受观众欢迎,离不开五位演员的精彩演出。他们歇斯底里的表情,肆无忌惮地颠覆形象,更让人想不到雷动天下的舞者可以如此放飞自己,也是舞蹈中最好玩的地方。
《小故事》编舞:张雪峰
《小故事》编舞:张雪峰
《小故事》编舞:张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