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舞蹈双周”每年为中国观众带来一部来自以色列的现代舞作品,备受触目。对许多敏锐的观众来说,从以色列的舞蹈家和他们的作品里,总能感受到一个悲情民族的历史沉淀,那种深邃压抑的重量,其实和中国华夏民族的经历,息息相通,所以每次以色列现代舞在“北京舞蹈双周”中的演出,引来的不是结构逻辑上的哲理思考,也不是动作设计间的美学论辩,却更多是一种人类灵魂彼此碰撞后所产生的震撼吧!
不过,每次当震撼过去,我们有机会安静下来梳理曾经的观赏经验时,会发现以色列的现代舞作品能够一次又一次地打动中国观众,并不是单纯地依靠某种共通的民族悲情,更正确地说,以色列的现代舞带着强大的民族气场,只是提供了一个让中国观众比较容易靠近作品的渠道,而真正吸引并给予观众信心的,是以色列的艺术家能够在作品中无畏地呈现自己的独特个性。多年来曾经于北京演出过的以色列现代舞团,带来许多丰富个性的作品,从中看见不同的艺术家虽然生活在同样的历史背景下,却坦然地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讨论社会,并舒缓社会带来的压力。
以当今以色列最著名的两个舞团为例,去年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巴希瓦舞团Batsheva Dance
Company和今年将于“北京舞蹈双周”作压轴演出的平头舞团Inbal Pinto Dance
Company,便是两个创作风格完全南辕北辙的舞蹈团体。巴希瓦舞团与平头舞团同样受到以色列国家的重视,被安排长驻于泰拉维夫的苏珊娜德拉尔艺术中心,只不过巴希瓦舞团规模庞大,有二十多位舞者,演出一般都在国家级的大舞台上,自然更吸引大家的注意,去年在中国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十舞》Decadance,其实是舞团总监奥哈·纳赫林Ohad
NAHARIN在十五年前的作品,以其宏大的演员阵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把舞台铺展成一幅波澜壮阔让舞者们肆意挥舞的狂草书法;平头舞团却是极其精致的舞团,在两位艺术总监茵芭·平托Inbal
PINTO、奥仲洛姆·波洛克Avshalom
POLLAK的带领下,每年一部充满意象性的舞蹈作品问世,通常在一些比较小型的剧院里喁喁细语,就像一幅又一幅细腻而沁人心脾的蝇头小楷,可供观众细细品味。
茵芭·平托是编舞家,对动作细节的处理充满奇思妙想,奥仲洛姆·波洛克则是戏剧导演,专注于戏剧性结构文本的设计,今年平头舞团带来北京的《冰树芳华》,便最能体现两位艺术家的合作无间。《冰树芳华》是一场迷人的对生命回忆之旅,以荒诞戏剧大师欧仁?尤內斯库Eugène
IONESCO的作品《椅子》为灵感,讲述一对年迈的老夫妻对着象征宾客盈门的满台空椅追述往事。舞台上的场景一幕一幕地时光倒退,犹如打开一封又一封从遥远古代寄来的信件,一切荒诞的记忆瞬间变成现实,是悲与喜的碰撞,而舞者在舞台上寻找信件里的角色,在一个无处可去之地,创造一个由梦想破碎后,重新构成的世界。
舞台上的‘芳华’世界,既是编舞家心中的以色列,也何尝不可以是观众感受里的——中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