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的现代舞发展开始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几乎和香港的现代舞历史相同,在第一代的吴丽娟、韩飞仙等前辈的披荆斩棘下,出现了一些精彩作品,可惜当时新加坡政府并不重视现代舞,没有支持当时的舞蹈家们成立一个如城市当代般的专业现代舞团,使当地的现代舞发展,一直停留在以项目形式出现的状况,满足不了真正喜欢现代舞的年轻舞者。当时年青而有志于现代舞的舞者们,更多选择离乡背井地到外地追寻艺术之梦,其中陈秀兰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陈秀兰从小学习各式各样的舞蹈,包括华族舞(中国民族舞)、印度民族舞、马来民族舞和现代舞等,其中她最感兴趣的是现代舞。为了追寻专业舞蹈之路,她在八十年代跑到香港,加入了以表演中国民族舞蹈为主的香港舞蹈团,三年后,转投城市当代舞蹈团,轰轰烈烈地跳起了她最喜欢的现代舞。陈秀兰担任了八年的城市当代舞者,演出过无数角色,在黎海宁的《冬之旅》《女体之感动》《不眠夜》,彭锦耀的《类星》《清平调》《怪谈/绘卷》都有出色表现。我在1986年编创一部怀念逝去母亲的《安魂曲》,需要一位成熟而极富内心感情的舞者担任主要角色,便自然地挑选了陈秀兰。
外表温婉娴淑,嘴边常挂着一抹微笑的陈秀兰,内心其实非常坚强,意涵清澈,她在九十年代初离开城市当代舞蹈团,只身前赴美国就读于纽约州立大学帕切斯学院舞蹈系,并获取美国亚洲文化基金会奖金,先后于美国舞蹈节和雅各枕头舞蹈节进行考察。自2002年开始,陈秀兰回到新加坡,任教于拉萨尔艺术学院和南洋艺术学院,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现代舞者,也因为她的贡献和成就,被邀请成为新加坡国家艺术委员会专家成员。
不过,我觉得陈秀兰最大的成就,是以爱情俘虏了城市当代舞蹈团建团团员和技术总监王志强,夫妇俩在香港结婚后,移居陈秀兰的家乡,并在新加坡建立了一个美满家庭。今年我很高兴陈秀兰和她的丈夫、学生能够专程前来中国参加“北京舞蹈双周”,不但她自己在“舞蹈营”担任导师传道授业,她的丈夫王志强则主持一场关于舞蹈灯光设计的专题讲座,她的学生们也将在“青年舞展”中一显身手,演出一支由陈秀兰编排的作品《舞蹈足迹》。我很久没有观赏陈秀兰跳舞了,《舞蹈足迹》让年轻的新加坡学生们追寻老师曾经的舞蹈历程,就像二十多年前她的身影舞姿,如今仍然历历在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