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971年(46年前!)我在香港观看了第一场现代舞开始,便一直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这样一个完全从未学过舞蹈,家族里也没有艺术细胞的戆直男,竟然会喜欢上现代舞?后来回到香港创建城市当代舞蹈团,然后在广州管理广东现代舞团、在北京设立雷动天下,以至现在全国各地奔跑教课,都会被问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们要怎样去欣赏现代舞?
经过过去近半个世纪不断回答同样一个问题,可每次无论怎样深入剖析,总是感到意犹未尽,给出的答案未尽如人意。不过最近几年来,互联网上多了许多对现代舞作品的文字论述,其中有些是捧场式的宣传,有些则是别有用心的打压,在撇除哪些有明显立场的文章,并细心阅读真正充满诚意的评论之后,往往发现:同一个作品,对不同的观舞者来说,竟然有着天差地别的价值。
当然大家都会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明白每个人因为本身的生活背景、学问修养、甚至观赏时的情绪环境的不同,而对同样的作品有不一样的评价。可是在许多评论文字中,可以发觉评论者的苦恼和牢骚,在于不知如何去品鉴作品;比如有些作品的意图非常明显,好像大开中门迎接嘉宾前来观赏,而评论者却偏偏不得其门,非要打横折曲地破墙而进,结果辛苦可知。又有些文字辛辣如高山滚鼓,对一部作品口诛笔伐,却最后发现作者的创作根本志不在此,其艺术探索的高度和方向,和文章所指完全南辕北辙,也使批评变成无的放矢,不能不说是思考和评论的一种大浪费。
在我四十多年观赏舞蹈的经验里,看过许多专业份儿十足的大型舞团制作,也有许多第一次在“青年舞展”亮相的舞蹈小品,真是发现每一个作品都有值得品尝之处。对传统舞蹈,比如芭蕾舞来说,《天鹅湖》的标准就在哪儿,如果表演达不到水平,就是不及格,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现代舞的创作有太多的思考层次、有太多的个性空间,许多评论者或是喜欢批评的人,只是抱着单一的观点或主观的感受,去对某一个现代舞作品指手画脚,却恰恰因此,便打不开那一扇欣赏舞蹈的门户,走不进那一条通往作品的道路。
我没有一条‘如何欣赏现代舞’的捷径,却发现有四条不同层次的通道,可以引领我们获得观看现代舞的愉悦。这四条通道分为四个档次,各有清晰的艺术观点,不应彼此混淆。当我们观看舞蹈时,无论是成熟的大型制作,或是羞涩的个体小品,如果发现此路不通无法欣赏,可以尝试调整心态,走一条不同的通道去接近作品,往往四条通道中,总有一条可以连接观众和作品的距离,带领我们进入作品的世界。
四条通道分别是:体性的直观、理性的思考、灵性的感悟、和世情的检察。我将在其后的文章里阐述这四条通道和里面的风景,希望对现代舞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和我一样,能够自由倘佯于这些不同层次的通道之间,获得观赏现代舞的最终乐趣。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