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年来,中国国家级的艺术机构开始了对现代舞的重视,比如上海国际艺术节在2011年开启了“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简称“扶青”),中国舞蹈家协会也在2014年展开“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简称“培青”),都是着力于提供资源给中国年轻的舞者和艺术家发表新作。无论是“扶青”或是“培青”,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舞的发展,也吸引了今天许多青年舞者的眼球,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早在15年前的2002年,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便推出了“舞青”,成为今天香港现代舞发展的中坚力量。
“舞青”全名是“舞蹈青年计划”,由城市当代舞蹈团的培训舞蹈中心创立,本来目的是提供给有志向的年青学员一个稳定的学习和演出机会。初期的“舞蹈青年”以一年为期,从全港各个学校里招收有兴趣于现代舞的学生,由舞蹈中心的老师带领,除了每个周末进行上课和排练之外,也安排在香港的舞台以及其他城市作交流演出。十五年来,不少学生在中学时期便加入
“舞蹈青年”
,在大学时期考进了香港演艺学院舞蹈学院,毕业后有成为专业现代舞者的,有成为自由独立编舞家的,也有在各职业艺术团体里担任舞美技术工作的,可以说,
“舞蹈青年” 一直为香港舞蹈培养了大批人才,是香港现代舞的最基础力量。
从2014年开始, “舞蹈青年计划”
不再单一地注重训练演出,而更愿意提供一片自由创作空间给有才华的年青舞者。在过去3年间,每年都看见有年轻人,在城市当代舞蹈中心小剧场推出自己‘第一次’的大型舞蹈作品,从此走上真正的现代舞创作之路。2017年的“舞青”计划在4月初正式开启,于1号和2号(星期六、日)两天展出一台名为《舞青DNA》的作品,由四位曾经的“舞蹈青年”:陈美芬、黄明慧、陈玮嘉和何瀚怡携手推出各自的‘第一次’,并由十七位现役的“舞蹈青年”联合演出。
可以说,一般现代舞的观众从来没有听过陈美芬、黄明慧、陈玮嘉和何瀚怡这四个名字,他们也就是二十岁出头的普通舞蹈学生而已。只不过,当其他年轻人还在战战兢兢地跟随老师学习怎样跳舞和编舞的时候,他们四位便已经壮着胆子,在城市当代舞蹈中心“舞蹈青年”计划的支持下,把自己认为应该怎样跳的舞,给编出来了。成绩如何,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几位有热情、有胆量、有创新精神的年青人在现代舞的道路上,踏出了第一步。谁知道,或许我们有时间的话,都应该去看一看他们的舞蹈,并记住这几个名字,因为可能几年之后,当中某一个名字,会成为中国现代舞的代表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