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编舞家庞智筠
今天,当想及香港的重要女性编舞家时,可能有一部分人还在谈论黎海宁、梅卓燕或陈敏儿等名字,但在年轻一代舞者和观众心目中,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庞智筠为代表香港的大姐大。庞智筠自1997年以一级荣誉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现代舞系后,便加入城市当代舞蹈团为舞者,其编舞才华则在2006年的团员编舞作品展中,以一部描述香港年轻白领办公室生活的作品《星期一(雨)》而崭露头角,其中呈现了她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又具备异于常人的幽默感,庞智筠把这些生活细节以幽默的手法呈现出来,配合悠扬而稍微伤感的音乐,立刻赢得所有生活在香港的年轻男女认同;其后一连几个作品,包括2007年的《最佳男女主角》、2009年的《案发现场》、2010年的《童话故事——未团圆结局》、2011年的《全院满座》及2013年的《购人心弦》和2015年的《生日快乐?》等,不断给予观众惊喜,先后赢取了“南华早报全年最佳舞蹈”奖、“香港舞蹈年奖——最值得表扬编舞家”、英语艺术活动信息网站HKELD“最佳舞蹈演出奖”等,并被【南华早报】赞誉为最具前途的香港编舞家之一。
庞智筠拥有非常个人特色的舞蹈风格,她喜欢旋律优美而充满爵士节奏感的音乐,动作设计得如行云流水,和音乐配合得丝丝入扣却毫无斧凿痕迹,所以观看庞氏舞蹈,总会有种轻松如坐云端,等待着被感动一把的舒适惬意;特别是庞智筠编舞选择的题材,总是近在咫尺的生活小节处,平时并不显眼,在编舞家敏锐的处理下,却被无限放大,让观众蓦然惊醒过来,也越发感到舞蹈家对生活的细心和贴心。比如《全院满座》讲的是电影院里的众生相、《购人心弦》讲的是疯狂购物狂潮、《生日快乐?》讲的是派对中的男女间如烈火般燃烧的欲望等,都是我们这些观众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实在存在的人和事。
庞智筠的最新作品是以‘客厅’为主题:“那个最熟悉的客厅,满载着一点一滴的生活痕迹,平凡却踏实。每一个人在外工作,遇到多少委屈,受到多少伤害,却总有回家的时候,而每当从纷扰繁杂的街上踏进客厅,一句「我回来了!」,在客厅里等你的,将会是谁?”在12月9、10日香港葵青剧院的舞台上,庞智筠重新唤回她记忆中的客厅,许多的人和事,以意识流的方式闪烁眼前,观众要有心理准备,仿如不小心走进编舞家的私隐世界,陪伴她再次经历一遍生命中的悲欢离合。当然舞台上的意象是以庞智筠的生活经历为蓝本,渐次筑构而成,但因为它以抽象的形式出现,每一位舞者可以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角色,观众便可以自由地为每一位舞者设定意义,并随着自己的想象而投入于舞蹈的感情漩涡中。
但愿朋友们,有机会探访这位代表香港、充满睿智的女编舞家的‘客厅’!
《客厅》的排练照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