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喜欢把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改编为现代舞,比如把【红楼梦】改编成为舞台上的《寻找大观园》、【山海经】改编成为《昆仑》、【离骚】成为《城市封神》、【道德经】成为《非常道》等,虽然这些文学作品化为曹氏的现代舞后,许多人看了感到莫名其妙,可我却乐在其中,并乐此不疲。
在以现代舞演绎这些中国古典文学时,我当然无法以民族舞的编舞方法,要求演员穿着古装衫、冒充古代人去说个古时候的故事;我更多是以现代人的想象力,通过文学作品去捕捉古时作者的心胸,然后看有哪些是古代和现代相通的地方,所谓‘以古人之酒浇我心中块垒’,有时也是挺过瘾的。
当然不是所有中国古典文学都合适用来改编现代舞的,比如四大奇书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虽然其中不少桥段曾经被用来编过舞,却也就是用跳舞来说个有趣的故事,寓意不深,很难上升到现代舞的哲理层面。最多被用作编舞题材的四大奇书是【红楼梦】,但编来编去,总是跳不出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三角恋。幸好二十年前云门舞集演出林怀民创作的舞剧《红楼梦》,终于离开了一般爱情故事的窠臼,以纯粹的肢体流动造型,展现原著中对人生荣枯变化的哀叹,把充满哲理的文学【红楼梦】,恰如其分地转化为现代舞《红楼梦》。至于我后来所作的《寻找大观园》,更是远远脱离小说【红楼梦】的文本,借大观园中宝玉和十二金钗的情景布置,描述一番我们这些现代人如何寻觅心目中的大观园乌托邦。
其实四大奇书中,【西游记】是最具想象力和哲理高度的,只是小说被传颂太久,里面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深入人心,一般说书人又不注意文学作品背后的思想寓意,
【西游记】便只能成为一份彻头彻尾的儿童读物。大家只记得调皮的孙悟空、懒惰的猪八戒、笨拙的沙和尚和老好人唐三藏,还有便是各式妖魔鬼怪和满天神佛。近期一些大投资的电影里,开始意识到【西游记】中有丰富的内涵寓意,加以挖掘,可惜受商业潮流限制,只能在故事情节和服装造型上弄点新意,加上高科技的视觉效果,最终出现的,是一部又一部魔幻娱乐电影,便不要提什么含有想象力和哲理高度的艺术作品了。
城市当代舞蹈团将在8月26、27、28日推出我编创的《西游记》,却还真不是一部含有想象力和哲理高度的艺术作品。我在小说【西游记】中,只看见一个人独自思考人生,这个人被分解成五部分:孙悟空代表翻腾难于安静的心绪、猪八戒代表慵懒贪吃恶劳的肉体、沙和尚代表蛮横不知变通的脾气、龙马代表背后默默坚持的意志,而唐三藏代表领导,却是个犹豫不缺、辨识不清的脑袋。小说【西游记】描写这群复杂特质的人,经历八十一个难关,才能到达西天拿到经书,参悟人生真谛,而各个难关寓示人生各种关口,比如:“三打白骨精”中面对众口一词的冤枉、“火焰山红孩儿”中面对家庭不和的小愤青、“真假美猴王”中如何认识自我,当然还有让人血脉贲张的“盘丝洞蜘蛛精”中有许多的性暗示,几乎每一个难关,便提供了一部可供探索的好剧本哦!
2016年的这部现代舞《西游记》,集中于描写那颗烦扰的心,如何经过纷乱浮躁后,被压服下来,随着脑袋、夹带着肉体和脾气,一起参悟人生真谛。具体来说,便是在花果山的孙悟空,如何大闹天宫,被压在五指山,然后跟着唐三藏,带上猪八戒和沙和尚,一起往西天取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