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概念的现代舞《舞蹈表达——我们的当代与非当代》

标签:
文化舞蹈现代舞广东现代舞团 |
许多喜欢观赏舞蹈的中国观众,可能习惯于从动作里获得‘美’的感受,或‘情绪’的感染,或‘想象’的感触,其实中国的舞蹈,尤其是现代舞中,也早有了从概念入手,以理性建构动作和命题关系的作品。在国内多年的推动现代舞发展的经验里,我发现北京的观众比较喜欢叩问舞蹈作品的核心内容,而南方广东的观众,却比较关注新颖的舞蹈形式概念。作为中国内地第一个现代舞团,又立足于革命起源地的南方,广东现代舞团自然更钟情于各种带有实验性的舞蹈创作,《舞蹈表达——我们的当代与非当代》便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发展出来的最新作品。
广东现代舞团于6月17、18日(星期五、六)推出《舞蹈表达——我们的当代与非当代》,是由中国的郭睿和德国的亚历山大·阿舒尔
郭睿本来是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的高材生,到欧洲实习之后,对舞蹈的本质进行了深刻思考,如今他的创作充满试验探索的味道,在国内的舞蹈圈子中可真是别树一帜。在郭睿的舞蹈中,完全摈弃了一般观众习惯的审美动作语言,而更强调动作和内容的合理性;而郭睿的作品内容又充满思辨性质,往往先为自己定出一个命题,然后用自己的舞蹈语言去解答这个命题,而结果的表演便像极一份非常理性化的哲学论文。比如在这次最新作品《舞蹈表达——我们的当代与非当代》中,他首先设定一个理论框架:“‘表达’在舞蹈审美和创作中是最重要的基础,而现代舞所‘表达’的,就是从‘自我’这个核心里发出的思维和感受。”
有了这样的一个理论框架之后,郭睿连续发问了以下一连串的问题:
1·什么是自‘自我’?
2·什么影响并塑造了“自我”?
3·如何在认知和感性的层面上构建‘自我’?
4·如何理解‘自我’的表达?
5·表达如何被传递?
6·如何在舞台上呈现不同形式的‘自我’表达?
作品《舞蹈表达——我们的当代与非当代》便是郭睿面对这一连串问题的答案。不过,在探索如何‘表达自我’这个命题的时候,郭睿并不满足于自己一个人的默默耕耘,更从德国请来他的好友亚历山大·阿舒尔合作,以东方和西方两种不同对‘自我’的认识,进行对话。在西方哲学里,“自我”概念建立在与他者的区分上,认为‘我’是独特而唯一的个体存在,在本质上是与他者区隔开来的;而在东方哲学里,‘我’的完美呈现状态是精神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西方和东方在认知上的碰撞,帮助《舞蹈表达——我们的当代与非当代》从不同角度,有时甚至是相反的方向,去进行探索,大大增加了舞蹈的复杂性,也让观众在观看时,有更多的思辨空间。
希望体验非情感和非美感,而以概念和思辨先行的现代舞,记得来看这部《舞蹈表达——我们的当代与非当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