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之日》中的张雪峰

标签:
文化舞蹈现代舞广东现代舞团 |
广东现代舞团将于4月22、23日于舞团小剧场上演一部新作:《天堂之日》,由舞团新晋团员张雪峰初挑大樑,担任构思、概念和编舞之职。《天堂之日》是一部凝重而充满哲思的舞蹈作品,涉及人类在逆境下如何重新认识自己,找寻出路,并获得生命的自由和心灵的救赎。
《天堂之日》编舞张雪峰,于2012年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的现代舞本科毕业,到了新加坡参加聚舞坊舞团的演出,一年后回国,加入广东现代舞团担任舞者,如今已经是第三年在广州生活了。可能张雪峰先后在北京舞蹈学院受训四年,跑到海外耳濡目染了一年,然后在南方呼吸相对自由的空气三年,所以在他的舞蹈里,我看见同时显现出中国现代舞的其中三个流派:北京学院派、海外回归派和南方自由派的影子。
跟其他舞蹈学生一样,在学校时期的张雪峰特别喜欢比赛,而因为他在大学里念的是编导系,所以老参加各式编舞大赛,还获奖不少,包括2010年凭作品《夜曲》获北京舞蹈学院国际院校芭蕾舞邀请赛三等奖,2011年凭作品《印象》和《觉》获首届北京国际芭蕾暨编舞比赛最佳青年编舞奖。不过,张雪峰吸引我注意,也让我觉得可以让他独挡一面的,是他在广东现代舞团团员作品展演中创作的一支舞蹈《停留》。
不用顾虑能否在比赛中获奖、能否让老师打高分或能否赢取观众的喜爱,长度才二十五分钟的《停留》把张雪峰个性中的诙谐、搞怪和幽默一面尽情发泄,可在一切外表喧嚣的张扬中,舞蹈还是不自觉地呈现了创作者对虚伪世情的厌恶和恐惧。记得舞蹈《停留》的最后一个场景:不同性格的角色在舞台上绕圈奔跑,像是彼此追逐,又像互相嘲弄,更像男女贫富贤愚一体陷身世俗的漩涡中,茫然挣扎脱身不得,惹得观众笑声四起的同时,却又隐约从舞蹈的深层处传来不甘的吼叫声。
无怪乎这次张雪峰的新作《天堂之日》一改他前一个作品《停留》的诙谐幽默,而更倾向于对生命最终救赎的严肃主题。其实在我看来,人生的‘荒诞’和‘崇高’,更像是生活中的一体两面,张雪峰既然在《停留》里用力刻画了各种人性中的‘荒诞’,《天堂之日》里期盼人性‘崇高’的救赎,便是自然而有逻辑性的延续了。
通过《天堂之日》,我们可以更深入认识这位外表靓丽,实则内心敏锐的年轻人的隐秘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