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现代舞(31)——四小龙时期的台湾现代舞蹈家(下)

标签:
文化舞蹈现代舞 |
4· 陶馥兰毕业于台湾大学考古学系之后,前往美国堪萨斯州大学才开始研习舞蹈,并考取舞蹈硕士资格。陶馥兰并非舞蹈科班出身,所以在创作中刻意脱离西方舞蹈中的肢体运动,而专注于挖掘舞蹈表现的其他可能性。她在1989年创办‘多面向舞蹈剧场’,强调舞者在演出中通过对气机的感受,和对肢体的观想,达到‘气韵身动’的境界。陶馥兰是一位自觉的女性主义者,作品题材多关乎女性的生活处境,也因为对生命的深入思考,使她如今放下舞蹈,全身心投入修行之路。
5· 古名伸毕业于台湾文化大学舞蹈系,并考取美国伊利诺州大学舞蹈硕士,先后任教于台湾文化大学、华冈艺校、左营高中等,现为台北艺术大学舞蹈系主任。她是台湾‘接触即兴’舞蹈的主要推动者,在1993年成立‘古名伸舞团’,不单发表自己的作品,还主办各类和‘接触即兴’有关的演出和工作坊。古名伸的创作不拘一格,把各类元素包括动作、语言、戏剧、即兴融混一体,并尝试突破镜框式的舞台,把舞蹈带到剧场之外的地方演出,为台湾开发出新的舞蹈表演形式。
6· 罗曼菲曾受学于台湾舞蹈家刘凤学门下,1973年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1979年加入‘云门舞集’,三年后,赴美国纽约进修舞蹈。她在1986年回台湾任教于台北艺术学院舞蹈系,1994年与三位‘云门’第一代舞者吴素君、郑淑姬、叶台竹合作创办‘台北越界舞团’,1999年更被邀成为‘云门2团’的艺术总监,培养了许多新一代舞者。可惜罗曼菲在2006年51岁时因肺癌去世,她留下的作品博采众家特色,其中李蒙技巧风格尤为凸出,深受台湾年青舞者的怀念和爱戴。
7· 林丽珍在台湾文化大学舞蹈系学习,毕业后担任一所中学的教师,经常为学生们编排参加比赛的舞蹈,获得过不少奖项。1982年林丽珍停下教师工作,在家养育孩子,经过十年安静沉思,于1992年复出创作,并在1995年创办‘无垢舞蹈剧场’,开启对东方,尤其是台湾身体美学的探索,获得许多国际艺术节的青睐。林丽珍的舞蹈观念被称为‘空缓美学’,内容多取材于台湾的民间祭祀活动,舞者在华丽诡异的服饰形象中,沉静肃穆而缓慢细腻地移动,产生空灵的感觉。
8· 张晓雄出生于柬埔寨,1968年12岁时回大陆居住,1982年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1983年移民澳洲并学习现代舞于南澳表演艺术中心。其后八年间,他工作于澳洲各大专业现代舞团,并曾获选为澳洲最佳男舞者。于1993年开始穿梭教学于台湾、大陆和香港,1996年定居台湾,先后担任‘台北越界舞团’艺术总监和台北艺术大学舞蹈学院副教授。张晓雄的舞蹈肢体延伸流畅,感情和动律紧密结合,更发展出独特的技巧体系,影响了台湾新一代舞者们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