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钩沉中国历代现代编舞家(23)

(2014-03-03 22:23:42)
标签:

文化

舞蹈

现代舞

在中国第一代现代舞编舞家群中,最受国际舞蹈界青睐,并最具国际声望的,非来自湖南长沙的沈伟莫属了。沈伟从小在家乡学习传统水墨,少年时便加入湖南湘剧团,专攻武生行当;在传统艺术的滋养下,他又学习西方油画,于1989年慕名投考广东舞蹈学校现代舞大专班。我第一次接触沈伟时,便诧异于他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能力;在他的实习作品《不眠的夜》里,已经能够不着痕迹地把传统戏曲中的身段武功和现代舞的动作融合起来。沈伟于1992年成为广东现代舞团建团团员,1993年编排了《小房间》,是我印象中,中国第一部自编自演的现代舞独舞舞剧,成绩斐然。

沈伟向往现代艺术的自由自在,常在他的朋友圈子中,发表一些对现状不满的言论,却不知道因为这些言论,在九十年代初政治相对保守的中国,已经被有心人盯上。广东现代舞团于1994年分别接获新加坡和法国的邀请,前往当地艺术节演出。当大家都兴奋筹备舞团的第一次国际巡演时,我作为艺术总监,却被通知:团员中的沈伟只能去新加坡,不能前往法国,而且将来也不会获批跟随舞团到西方任何国家。这对沈伟的打击太大,而我在争取不果下,无奈也只能鼓励沈伟以个人名义,申请奖学金离开中国。

沈伟在1995年到了美国纽约,辛苦生存并坚持了五年之后,才以他的才华,获得美国主流舞蹈界的认可,并赞誉他为国际上最优秀的编舞家之一。他于2001年在美国纽约成立沈伟舞蹈团,作品如《春之祭》、《天梯》、《声唏》、《回·三部曲》等广受好评,接连被邀请演出于几乎所有知名的舞蹈节中,可以说是国际现代舞的宠儿;终于2008年的北京奥运开幕式,隆重地邀请沈伟编排开场的三分钟《画卷》,算是对他早年在中国获得不公平待遇的一份补偿。今天的沈伟已经以纽约为家,但仍经常带着他的舞团,穿梭于中国和西方之间,代表了中国现代舞面向国际的一个重要声音。

            ************************

另一位从广东舞蹈学校现代舞大专班毕业,又驰骋于国际舞蹈界的是马守则。他编创了许多小品舞蹈,如早期在大专班中发表的《觅》、在美国发表的《随风而逝》、《内心深处》、在北京雷动天下发表的《新桃花源记》和在广东现代舞团发表的《生生不息》等。不过,马守则在我心目中,却是中国第一代现代舞编舞家群中,对舞蹈教育最有心得和贡献的一位。他在广东学习现代舞期间,便已立志于现代舞教育,对如何启迪下一代舞者,引导他们发挥个人特色,并思考东西方舞蹈艺术的异同,下了很多心思精力。这说起来容易,但当年在广东舞蹈学校现代舞大专班中,来自全国各地、既能编又能演的年青舞者济济一堂,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成为大编舞家或大表演家,马守则却能够潜下心来研究中国舞蹈教育问题,实在难得。

马守则来自辽宁丹东,1980年进入沈阳音乐学院附属舞蹈学校,1986年担任丹东歌舞团演员,1987年考进广东舞蹈学校现代舞大专班,1992年广东现代舞团建团时,成为元老级的建团团员。他在1993年至95年前赴英国拉班舞蹈艺术中心学习,1997年至2000年又到美国爱荷华大学深造舞蹈教育,获取舞蹈硕士学位。2000年至2010年,马守则先后被邀请担任北卡罗来纳州艾朗大学舞蹈系助理教授和阿里桑那州立大学舞蹈系副教授,并利用暑假期间,到世界各地教授现代舞,足迹包括中国的辽宁、吉林、四川、美国的纽约、明尼苏达、佛罗里达和韩国的首尔等。2010年,经过十年的美国教学生涯后,马守则决定返回中国定居,并在北京成立守则艺术中心,踏踏实实地把宝贵的现代舞经验,传授给中国年轻一代舞者。

            ************************

严格说起来,乔杨不应该算是编舞家,她在中国第一代现代舞者群里,兴趣从来不在于编,而在于跳。可是她编创的有限几个作品,在中国现代舞的历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比如1988年的《悲》,是广东舞蹈学校现代舞大专班学员的第一个作品;1990年和秦立明联合编排《太极印象》作为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舞蹈比赛节目,便代表中国拿了第一面国际现代舞金牌;1993年的《女娲》,则是广东现代舞团建团后公演的第一部大型舞剧《神话中国》中五个篇章之一。在那之后,要到2006年当所有大专班学员都离开表演舞台,改当教师、编导或行政人员后,乔杨才在香港发表个人独舞晚会作品《我跳我心情》,成为大专班学员自编自演的压卷之作。

乔杨出生于陕西宝鸡,从小开始学习中国古典舞,后来考入宝鸡市歌舞团,担任台柱演员。1987年作为第一批前来广东舞蹈学校现代舞大专班的学员时,乔杨已有多年的专业演出经验。她在1992年成为广东现代舞团的建团团员,1994年结婚移居香港,1996年加入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最神奇的是,到现在2014年,乔杨驰骋于舞台上三十八年,容貌、身材、动作技术,表演能力一点没有走样之外,更多了一份年青舞者没办法拥有的生活感悟。每年在“北京舞蹈双周”和“广东现代舞周”的演出里,乔杨的舞姿身影,一次又一次地触动年青的中国现代舞者,让他们知道,原来现代舞的演员,可以不受年龄限制,而现代舞的生命力,可以如此地历久弥新!

                                                                    (待续)

钩沉中国历代现代编舞家(23)
沈伟
钩沉中国历代现代编舞家(23)
沈伟自编自演作品《不眠的夜》

 

 

钩沉中国历代现代编舞家(23)
马守则
钩沉中国历代现代编舞家(23)
马守则自编自演作品《觅》

 

钩沉中国历代现代编舞家(23)
乔杨

钩沉中国历代现代编舞家(23)
乔杨与秦立明联合编排演出的《太极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