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大观园》是2007年间,我应美国大演出季Grand Performance Series的邀请,于洛杉矶市中心格兰广场The
Grand
Plaza上创作的一台环境舞蹈节目,由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负责演出,获得良好回响。节目随后被邀请于上海人民公园、北京中华世纪坛和澳门卢廉若公园内演出,均分别因应当地的环境地形和文化背景而作出适量修改。不过无论在哪个地方演出,环境版的《寻找大观园》内涵始终不变——展示了一班来自现代化城市的年青人,模拟生活于一个想象中【红楼梦】的大观园世界。
遗憾的是,多年来我想把《寻找大观园》带回家乡演出,却在香港找不到理想的演出场所。其实香港有许多挺合适户外演出的地方,可是一个真正的环境舞蹈,需要舞蹈内涵和环境氛围的紧密结合,才可能碰撞出有文化意思的作品;否则把一些设计好的文本意念和舞蹈动作,放在剧院之外任何地方举行,只能成为一场与众同乐,效果却低了一个档次的户外演出活动,跟真正的环境舞蹈艺术没有什么关系。
《寻找大观园》打从开始,便以舞蹈结合环境为鸪的,许多场景的设计利用环境的氛围变化达到舞蹈想要阐述的内涵,演员游弋于广场、公园或展览馆的演出环境里,随聚随散,观众也有着自由去选择观赏自己感到兴趣的景致风貌。可惜一直以来,我在香港找不到一个可以让自己联想成【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空间,以致环境版《寻找大观园》纵然已在北京、上海、澳门甚至洛杉矶演出过,却无缘跟家乡的朋友见面。
在苦苦求索六年之后,我终于按耐不住,决定把《寻找大观园》搬回香港演出。找不到合适的环境演出吗?便由自己来创造一个环境,而创造环境,便什么地方都不及我所熟悉的剧场来得方便。终于2013年底,剧场版《寻找大观园》将由城市当代舞蹈团于香港葵青剧院上演。我选择葵青剧场,除了因为这个剧场里的舞台设计最合适现代舞演出外,剧场外的公共空间更提供不少可能性。
《寻找大观园》从环境创作回归为传统的剧场创作,自然不会丢掉本来环境演出的精彩部分。城市当代舞蹈团的十四位演员在葵青剧院外,那夹杂在高楼大厦之间的小片园林空地开始,分别模拟【红楼梦】中的十二金钗、贾宝玉和空空道人,辗转流淌在户外的不同角落里。观众可以选择追踪舞者的脚步,或乖乖坐在观众席里等待剧场版的演出,而我只能告诫那些不够主动的观众,他们将会赖掉四分之一的、在剧场外发生的精彩舞蹈场景。
当然,舞者们最终要回到剧场里进行演出,而观众也随着舞者鱼贯进场,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舒一口气地、欣赏舞台上的《寻找大观园》。剧场版《寻找大观园》有利的地方是,一切声光布景都被控制在我手上,要营造一个虚假的、想象中的‘大观园’,是件轻而易举的事。虽然观众愿否被我欺骗,不由我作主,可回头想,整个‘大观园’,也不就建造在一个虚假的、想象中的那座红楼里的‘梦’吗?那寻找‘大观园’,寻到最容易做‘梦’的剧场里,也就理所当然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