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麦慰宗文章:〖人在客途六月天〗

(2012-06-05 22:13:43)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文化

城市当代舞蹈团在6月15、16日邀请广东现代舞团和北京雷动天下在香港举行汇演,演出的总题名:《三势纪》,其中广东现代舞团演出刘琦编排的《回声》、雷动天下演出李捍忠和马波联合编排的《初祭》,两个节目分别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取得极高的赞誉,现在经过整理加工,搬来香港上演,在质量上有着强硬的保证,也对同台演出的邀请方城市当代舞蹈团来说,构成一定的压力。

三个舞团各自演出自己的节目,放在同一个舞台上让观众品评,对舞团的艺术家来说,完全一点没有较劲之心,是纯粹骗人的客套话。尤其是城市当代身为主人家,看着两位弟弟来势汹汹,自然也要拿出压得住台的节目;可是广东现代和雷动天下作客香港,可以演出过去几年间被证明是优秀的作品,但城市当代却不能在香港的父老乡亲面前拿旧作品来充数。要让香港的观众也感到城市当代的作品充满新鲜感,便得推出新作品。

新作品嘛,未曾经过演出和观众的检验,可不一定称得上‘优秀’,而自舞团的驻团编舞黎海宁退休后,舞团的年轻编舞家们更不敢自认每一部新作品都能保持水平。幸亏城市当代还有一位跟舞团合作多年的客席编舞家梅卓燕,在这个严峻时刻,欣然受命,为舞团度身打造一支三十多分钟的舞蹈《客途》。梅卓燕通过《客途》,既能展示舞团的实力,又能自抒胸臆,真是何乐而不为!

香港的资深传媒人麦慰宗听说梅卓燕以广东南音入舞,深感兴趣,专门走访编舞家,并写下一篇声情并茂的介绍文章。我一声谢谢,便拿来登在博客里,大家阅读文章的时候,大概也会感到梅卓燕栩栩如生地跳跃在眼前。

 

                   *********************************

麥慰宗文章: 梅卓燕---人在客途六月天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這支熟悉的曲子唱的人多,白駒榮、阮兆輝和張國榮都唱過。這曲就是有一百六十餘年歷史,清代道光年間的南音作品《客途秋恨》。編舞梅卓燕(小梅)將於本年六月呈獻一齣同名作品,想說的不是曲中描繪的男女綿延思慕,而是觸動她很深的「客途」……

梅卓燕小時候跟隨父母由廣州移居香港,父母年青時到處奔忙,因此她一家人都有很多經歷。第一日開排《客途秋恨》,小梅請CCDC舞者寫出自己的族譜,發現每位舞者和他們的父母都有不少經歷,有些人原本出生和成長於內地、台灣、東南亞,因為自己或父母有意無意的決定,兜兜轉轉,現在都來到香港,來到CCDC。「很想在我現在的人生階段和CCDC這群閱歷不淺的舞蹈員,回望我們走過的路,停下來想想我們終日忙這忙那為了什麼。這是『客途』給我的啟發。」小梅衷心地說。至於「秋恨」,「恨」字沉重而強烈,小梅笑得合不攏嘴,頻說沒那麼嚴重,在舞作裏是客途上發生的故事。

「最近看動物紀錄片令我有很大感觸呀!在動物界裏,非洲的羚羊、牛、鳥、三文魚,每年不知為什麼都成群遷徙到遙遠的地方。那些龜長途跋涉地游,不知怎的又回到出生地。動物與生俱來似乎有種密碼或者冥冥中有指引,時候到了就大群大群地走到遠方。」一向容易感動的小梅聯想到人,覺得人似乎同樣有種莫名的力量驅使指導着生活。「不過人跟動物有很大分別,人有自由意志,有選擇,可以妥協,可以改變。不用像動物一樣跟隨大隊。人在選擇和不選擇之間就形成了『秋恨』啦!」她咯咯笑,彷彿解答了一條試題,輕鬆起來。

一月中她開始著舞蹈員做功課,收集大家的故事,希望找出一些脈絡。「究竟我要不要設定場景為機場,圍繞眾人在一刻發生的故事?」小梅不斷思考呈現方式,希望把這些故事提煉得更好,始終不偏不離地繞着主題轉──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有目的,每個人在世上都是過客。

小梅愛詰問人生,這幾年一直鑽研禪修,最近在讀一些關於前世今生的書。她在《心經》讀到今世的靈魂走到這一步是累世靈魂的決定。「不知是不是真的?」說到這裏她忍不住大笑,笑嘻嘻地瞎說自己前世可能是貓王,所以今世會有這樣那樣的行徑,緊接着的又是笑聲。《心經》這一說令小梅省思所謂自己的主張冥冥中可能已有定數。這樣不斷的問下去,沒能求證,實在沒完沒了,聰明的小梅決定就此打住,回到當下。「當下的一刻覺得事情應該是這樣的就去做。每一刻都是真實的,我覺得把經歷的每一個真實的當下加起來就找到人生意義……」小梅嘩啦嘩啦地吐出她的人生見解,不沉重,很有趣,因為人生就是每時每刻的經歷,上一刻已成歷史,下一刻現在開始。「我覺得每一刻做的決定,過後無論對錯,總之下決定的時候完全出於自己,臨終時就不會遺憾。我覺得臨終有遺憾很可憐,簡直蠶食心靈。」同意。如果真有前世今生,有了遺憾可能下一世要再來學習同樣的課題和考同一份試卷,這留級實在令人遺憾。

說回編舞,小梅說前世今生的課題並不會加入演出,但這是她近期的啟悟,與過客人生的題旨分不開。小梅坦言題材很大,在呈現上有難度,不像她創作關於環保的《第N季節》,用動物瀕死的動作來呈現讓觀眾迅速聯繫。因此創作初期她密集地跟舞蹈員做功課,希望找到合適的角度和切入方法,找到想要的舞蹈語言。

在動作排練方面,小梅和舞蹈員初期做過一兩個遊戲,很有意思,一個舞者創造了一個空間,另一個舞者即興進進出出,直如一個人來到世上與很多人發生種種聯繫。另一個遊戲小梅要求大家鎖着自己的身體,然後解開。「很有趣,他們本來擅長動來動去,突然間要鎖着,不需動用腰腿,不需轉動身軀,還剩下什麼?。」作為舞者與編舞,小梅向來關心身體動態,當大動作幾乎變為舞蹈的常態,小梅尋思小動作的可能性。這些有趣的練習與浮想最後未必全部用於演出,不過這正是創作必經過程。小梅有感這就是排舞的其中一種樂趣。聽了她分享有趣的編舞點滴,萬分期待演出,很想細味小梅和一眾舞者在這「客途」上留下的種種心迹。

麦慰宗文章:〖人在客途六月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