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粤剧名家唐涤生

标签:
舞蹈现代舞文化 |
由梅卓燕编导,城市当代舞蹈团演出的《紫·钗·缘》,是从中国传统戏曲剧本《紫钗记》脱变而来。《紫钗记》的原创者是生活于明朝年间的汤显祖,但从近代中国戏曲发展史来说,把《紫钗记》转化为粤剧剧本,并为之添上优美曲词的编剧家唐涤生,才是真正让《紫钗记》成为中国戏曲中不朽经典的最重要功臣。
唐涤生原名唐康年,广东中山人,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年少时在广东省中山县翠亨村纪念中学念书,毕业后,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来又在沪江大学修读中文。他在1937年的夏天,因为日本侵略中国,逃到广州,于1938年辗转来到香港,加入了由名伶薛觉先领导的觉先声粤剧团,先是负责抄曲,稍后转为编剧,从此展开为香港粤剧创作的生涯。
唐涤生的剧本辞藻秀丽、情节跌宕、描绘人物深刻,深受香港粤剧观众的欢迎。我比较熟悉的唐涤生作品就有《紫钗记》、《帝女花》、《九天玄女》、《牡丹亭惊梦》、《蝶影红梨记》、《再世红梅记》等。如果要谈香港本土文化,唐涤生当之无愧的是奠定香港粤剧基业,并使之能够跟广州这个粤剧发源地,并驾齐驱的泰斗支柱。
唐涤生在1959年9月14日晚上,于任剑辉和白雪仙领导的仙凤鸣剧团首演他的作品《再世红梅记》时,不幸脑溢血晕倒在观众席上,送往医院抢救,至第二天的凌晨不治,年仅四十二岁。当时我年纪还小,不识其人,长大后读到他的戏曲剧本,惊为天人,因此更对他的英年早逝,感到无限可惜。
我曾在2000年编排《一桌N椅》,从一百多种不同中国地方戏曲中,选取了九种我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唱腔和音乐,作为舞剧的配乐。粤剧当然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章,而粤剧中,我选取的唱段便是唐涤生作品《帝女花》中的《香夭》
不过,如果单以缠绵悱恻和哀怨动人来说,《紫钗记》的词在唐涤生作品中,是无出其右了。我且抄录其中一段,是用古曲《春江花月夜》的调子来唱的,配上抑扬顿挫的粤语,唱起来特别有感觉:
「雾月夜抱泣落红,险些破碎了灯钗梦。唤魂句,频频唤句卿须记取再重逢。叹病染芳躯不禁摇动,重似望夫山半崎带病容。千般话犹在未语中,心惊燕好皆变空。处处仙音飘飘送,暗惊夜台露冻。讎共怨待向阴司控。听风吹翠竹,昏灯照影印廉拢。」
说普通话的普通朋友,不妨试用粤语来吟唱一把!
同样缠绵悱恻的《紫·钗·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