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当代舞蹈团冲出世博重围

(2010-04-14 11:19:15)
标签:

上海世博

舞蹈

现代舞

艺术

文化

2010年上海世博办得热火朝天,香港表演艺术家们在香港政府康乐文化署的安排下,也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在今年的5月至10月期间,分批前赴上海一显身手。城市当代舞蹈团作为香港的旗舰式艺术团队之一,当然也要凑个热闹,并准备了两个风格和形式完全不一样的节目:《双城记》和《衣食住行》,于6月呈献给上海观众。

可是在4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我才赫然发现,这次由康乐文化署安排前往上海的香港演艺表演代表团,阵容庞大得离谱。除了城市当代之外,还有二十二个团队,总共二十六台节目,包括现代舞、民族舞、芭蕾舞、管弦乐、爵士乐、流行乐、传统器乐、严肃戏剧、轻松喜剧、搞怪闹剧、实验前卫剧和戏曲粤剧等,绝对可以让人眼花缭乱。

在新闻发布会上,也出现特别有趣的情景:在主办方的正规发言和表演节目完毕后,全场二百多位记者分头访问出席的五十多位艺术家,探询演出节目详情。偌大的发布会现场所见,人群分别聚成十几堆,各占山头,闪光灯、摄像枪、录音机如潮水般流动并追踪着各个艺术团队,艺术家们在人堆中面对记者,侃侃而谈,施展浑身解数,把自己将要演出的节目描绘得天花乱坠,希望成为记者最终报道的焦点所在。

也难怪,据说上海在世博期间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万多台节目上演,单是香港这么一个弹丸之地,也要带去二十六台节目,那还不让节目的策划者、创作者以及演出者担心,害怕被淹没在这个世博洪流之中。

既然出席了新闻发布会,我便密切融入其中,在红红火火的场景里,鼓动自己的弹簧之舌,为上海世博、为香港代表团队、为城市当代舞蹈团增添一点宣传的声音。老实说,我在面对一大群的记者时,心里并没有底,不知道记者在报道节目时,兴趣焦点会放在那里,到底香港二十三个顶尖艺术团队,二十六台节目各有特色,城市当代舞蹈团要突围而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结果第二天(4月9日)一早,接到康乐文化署的来電,主要谈论一些工作上的细节,却被恭喜了一把,说:「恭喜你们啊!昨天的发布会里,你们赢了。」原来当天的新闻中,全香港的报馆都不约而同地把焦点放在城市当代舞蹈团的两个节目上。报道里自然都开列了团队和节目清单,可是在详细介绍节目内容时,城市当代的《双城记》和《衣食住行》却是唯一的被重点介绍的项目。

我们没有给记者塞红包,却总结经验究其原因后,发现原来城市当代是香港代表队中唯一专门为上海世博设计创作节目的团体,所以节目包含了真正上海和香港的元素,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双城记》是以上海的张爱玲和香港的黎海宁两位有着非凡才气的女子,在艺术上的对话而催生出来的作品,《衣食住行》则是以香港人的智慧,走进上海的商场里,为当地的群众和环境度身定做的演出项目。

至于其他香港团队带去上海的节目,比如香港舞蹈团的《清明上河图》、香港芭蕾舞团的《仲夏芭蕾精品》、香港管弦乐团的《大同贝九》、进念二十面体的《夜奔》等,虽然精彩纷呈,却都曾经在其他地方演出过,内容也跟上海搭不上边,在上海演出固然可以展示香港艺术家的风采,却不像城市当代的节目,显得具有十足诚意和对内容的创造力。

城市当代舞蹈团越来越受广泛的关注,原因也是如此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