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北京舞蹈平台2010

标签:
舞蹈现代舞文化 |
在香港经营现代舞多年,又在广州和北京建设舞团,一直希望能通过在广州和北京的团队力量,把香港众多的舞蹈家们介绍给中国内地观众。刚过去的一年(2009年)中,广东现代舞团早着先鞭,设立了「香港舞蹈平台」项目,先后把五个香港年青的现代舞团队带到广州跟观众见面,不但让广州的观众有更多现代舞节目的选择,也让参与的香港年青艺术家们领略广州的艺术氛围,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广州的「香港舞蹈平台」自推出以来,获得许多朋友的鼓励,也得到香港艺术发展局的大力资助,成绩美满,也因此更有雄心,希望把这种合作的平台方式,推到首都北京地区。
以广东现代舞团的经验为基础,北京雷动天下于明年年初推出跟「香港舞蹈平台」相类似的项目:「香港·北京舞蹈平台」,也是希望有条不紊地把香港的年青舞蹈家们介绍到北京演出。不过,广州和香港近在咫尺,舞者们来往于两地的花费不大,而香港到北京的费用却不菲,所以广州的「香港舞蹈平台」可以一年中举办多次,而「香港·北京舞蹈平台」便一年只能做一次了。此外,「香港·北京舞蹈平台」更是一项两地现代舞观摩交流的计划,在平台上不但献演来自香港艺术家的节目,也展出北京本地的最新创作,可以说,是借用了香港艺术家的声势来为北京的现代舞打一把气。
既然明年(2010年)的「香港·北京舞蹈平台」是第一次跟首都观众见面,我当然要挑选香港和北京两地最好的舞团作为头炮演出,而在我眼中,不消说,便是城市当代和雷动天下了。所以,第一年的「香港·北京舞蹈平台」只是小规模地献演两台节目,节目虽然比起其他的艺术节或舞蹈周要来得少,可是分量十足,绝对代表香港和北京两地现代舞者的最佳风貌。
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将于1月8日演出桑吉加编排的《那一年·这一天》,这台节目在10月于香港演出后,我二话不说,立刻指定为「香港·北京舞蹈平台」的第一炮。不但是因为这部作品精彩,而且更因为这台节目是桑吉加从欧洲回归中国之后,创作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桑吉加的回归三部曲《无以名状》、《火柴人》和《那一年·这一天》是分别为雷动天下、广东现代和城市当代而创作,而他的现代舞之路也是成长于这三个舞团之中。北京的观众已经看过他的《无以名状》,惊为天人,更必须要再看这部回归三部曲的压卷之作了。
北京雷动天下则于1月10日演出李捍忠和马波的最新作品《轻描淡写》。我看着李捍忠和马波这对夫妻档合作编舞多年,作品越来越成熟,这种成熟并不是因为工多艺熟,而是他们每次创作,都从否定过去的创作风格开始,努力打破他们熟悉的创作程式,因此每个作品都能呈现新鲜的感觉。从早期在广东创作的《不定空间》、《奏鸣曲》,在北京现代舞团工作时期创作的《满江红》、《逆光》,到如今在雷动天下创作的《冷箭》、《台前·幕后》等,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这种每次创作都要否定自己过去,跟自己为难的创作方式,开始时真是举步维艰,而当我每次看见捍忠编舞时,都一副愁眉深锁的样子,便替他难受。不过现在他们成熟了,也习惯了艰难的创作方式,便有了举重若轻的感觉。这次的《轻描淡写》,夫妇俩显得轻松自在,很快地拉出了整个舞蹈架子来。看见这次捍忠自信满满的样子,让我不禁更期待雷动天下《轻描淡写》的演出。
《那一年1·这一天》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