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纽约市芭蕾舞团的胡桃夹子

(2009-12-19 02:03:29)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文化

纽约时间12月17日晚6点,也就是北京时间18日早7点,我观看了纽约市芭蕾舞团的《胡桃夹子》(The Nutcracker)。每到圣诞节,全世界大概除了中国的芭蕾舞团之外,所有稍具规模的芭蕾舞团都会演出这部经典的芭蕾舞剧,因为这部有关一个小女孩如何度过圣诞节的舞剧,是最适合给小朋友观看的舞蹈作品,而且更重要的是,每次公演,如潮的家庭观众会把剧院挤得水泄不通,是最佳的芭蕾票房保证。

据估计,《胡桃夹子》这部舞剧有一百多种不同版本,都是基础于作曲家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tch Tschaikovsky)的不朽乐章而由不同的编舞家编创的。它最早的版本是由俄罗斯编舞家伊凡诺夫(Lev Ivanov)于1892年创作完成,并首演于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大剧院(Maryinsky Theatre),距今已有一百一十多年。柴可夫斯基一生人中为俄罗斯的剧院写了三部芭蕾舞剧音乐,至今都已成经典。第一部是1876年上演的《天鹅湖》(Swan Lake),第二部是1890年上演的《睡美人》(Sleeping Beauty),第三部便是《胡桃夹子》。

我这是第三次观看由纽约市芭蕾舞团演出的《胡桃夹子》了,这个版本由芭蕾舞大师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创作于1954年,至今由纽约市芭蕾舞团独家上演了超过一千七百多场,当然我便观看了其中三场。

老实说,我并不十分喜欢巴兰钦的这个版本,因为这个版本几乎是以小孩子为主角,尤其是第一幕描述女孩卡拉(Cara)在家里和家人及小朋友们庆祝圣诞,舞台上共有四十一个小孩蹦蹦跳跳,大人们只是配角而已。小孩们跳的也就是儿童舞蹈,虽然都很可爱,但第一幕一个小时下来,每次我都支撑不住睡了过去。如果不是因为第二幕的话,我绝对不会走进剧院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观看这个版本的《胡桃夹子》。

第二幕是《胡桃夹子》的精华所在,主角卡拉在梦境中被胡桃夹子变成的王子带到糖果王国,而王国中各种玩具人物纷纷登场,在卡拉和王子面前翩翩起舞,而也就是这些由一段又一段精彩音乐配合的舞段,让小孩们目不暇给,也让我们这些大人观众看得眉飞色舞。

我特别钦佩巴兰钦编排群舞的功力,在第一幕结尾和第二幕开场都有一段描写漫天飞雪的大群舞,演员们(由大人演出)穿着飘飘长裙,流畅而有条不紊地穿梳于舞台上,跟音乐配合得妙到毫巅。先后登场的还有俄罗斯舞段、中国舞段、阿拉伯舞段、西班牙舞段等,都可以给芭蕾舞剧的编舞家和舞蹈家各显身手,巴兰钦的版本自然不会让我失望,不过让我最期待的是压轴的大双人舞段。

大双人舞段是经典舞剧《胡桃夹子》中的经典段落,其中糖果仙女和她的骑士在优美得无以复加的音乐伴奏中盘旋、跳跃、托举。这段舞蹈在1892年伊凡诺夫编排的第一版本中已近完美,许多国际性的芭蕾舞大赛中的选手们,如果选跳《胡桃夹子》的大双人舞段,都是以这个早期版本亮相,而世界上百个《胡桃夹子》版本中,无论其他舞段怎样被改头换面,大双人舞都必定维持原状。可是在巴兰钦这位编舞大师手中,《胡桃夹子》的大双人舞却有了另一番面貌。

巴兰钦版本的《胡桃夹子》大双人舞,充分展现了大师对音乐的独到理解,动作的启动往往先于音乐,而结束于音乐完结之后,所以感觉上舞蹈不是被音乐控制,而更像驾驭着柴可夫斯基起航。巴兰钦版本的《胡桃夹子》大双人舞比较少独立出现于各种芭蕾舞大赛场合中,一方面是大师作品的版权费惊人,另方面动作的难度较高,一个掌握不好,比赛成绩便要掉下来。要看大师版本的大双人舞,当然只能在纽约市芭蕾舞团的《胡桃夹子》了。

 

纽约市芭蕾舞团的胡桃夹子
纽约市芭蕾舞团的胡桃夹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