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现代舞团的「香港平台舞蹈交流」
标签:
舞蹈现代舞文化 |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风暴,经济危机,全世界的表演艺术团队都深受打击,许多大型文化交流项目都销声匿迹,北京雷动天下和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也在过去一年中被迫取消了几个海外巡演项目。广东现代舞团却出乎意料地逆流而上,在文化交流方面异常活跃,而且成绩不错。
首先是第六届广东现代舞周办得有声有色,成功邀请了以色列、美国、荷兰、西班牙、丹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舞蹈团演出于广州,许多前来参加的朋友都认为今年的节目是最热闹和最高水平的一次;然后是舞团的外访活动,先后到了美国、德国(两次)、瑞士及台湾等地演出,演员虽然劳累,却在海外获得很高评价,一些在美国的中国朋友还特别发电邮给我,表达他们看完演出后,为中国的现代舞和舞者们振奋,也为自己作为中国人而骄傲。
不过我觉得2009年广东现代舞团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开启了一个非常特别的项目:「香港平台舞蹈交流」。广州和香港近在咫尺,可是过去两地的舞蹈交流不多,主要是香港一些民间舞老师前来广东舞蹈学校‘取经’,在暑期班里学习一两个舞蹈,作为在香港给学生上课时的教材;至于演出观摩方面,香港对舞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随时前往广州观看演出,但广州的观众想到香港看演出,却比较不方便了。
其实香港的现代舞发展蓬勃,几乎每周都有不同风格的新作上演,也出现了不少国际级的舞蹈家。可是这些舞蹈家们虽然频频亮相于海外各地的艺术节,却很少机会回到中国内地演出,一方面是他们的作品未必适合内地观众口味,以致内地演出商不会积极主动邀请这些舞蹈演出,另方面香港的舞蹈家们也不太重视国内的观众,许多时候只是把焦点放在欧美的艺术节上,忽略了在内地拓展市场。
我在多年前已经认识到在中国发展现代舞的重要性,一直在港、穗、京三地奔跑,香港许多朋友平常见面,第一句话总是:“你什么时候又要离开香港”,而他们也知道,我正在中国内地搭建现代舞的平台,以致忙得很少停留于香港。近几年来,香港的舞蹈界开始认识到,在文化发展上,内地对香港的重要性,许多舞蹈家们也希望到内地演出,却限于资源,无法起行。
广州的观众因为广东现代舞周而对城市当代舞蹈团有深刻认识,可是对其他香港的舞蹈家便不甚了了。有鉴于此,广东现代舞团在去年年底便开始举办一系列的「香港平台舞蹈交流」计划,邀请香港的年青艺术家们前往广州。在广东现代舞团的悉心安排下,他们不但在广现小剧场演出,更跑到各大专院校里进行讲座和工作坊,开始有了一定的影响。当然,香港的艺术家们和广东现代舞团的团员们也在这些合作过程中,彼此有了更深的交往融合。
2009年间,「香港平台舞蹈交流」共举办了五次,包括:
2月份黄美玉和五位舞者在广州市97中学和广州市铁一中演出《不要错过半个世界》,观赏的学生超过一千八百多人;
3月份廖展邦和黄静婷带同四位舞者演出于广东工业大学,节目是《潜·在动》,观赏的学生有八百多人;
5月份是陈敏儿和杨惠美的双妹唛舞蹈剧场在广东现代舞团小剧场里演出《与山伯同床》,除了学校转场外,也开放给外界购票观看;
11月份有两套节目,分别是21及22日的杨春江的独舞演出《感官世界》,在星海音乐学院的音乐厅里进行,观看的有五百多学生;
28及29日演出的是王荣禄和他的不加锁舞踊馆,演出作品《甩色》,在广东现代舞团的小剧场里演出,先后招待了来自中大、广大、美院、广工和星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们观看。
凭着这个「香港平台舞蹈交流」,广东现代舞团会不断把香港的舞蹈带来广州,希望香港的舞蹈家们有机会跟广东的观众见面,也希望广东的观众眼界也可以越广阔。
廖展邦、黄静婷的《潜·在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