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舞坛的新锐编导(2)

标签:
舞蹈现代舞文化 |
要介绍的第二位欧洲舞坛的新锐力量,是出生于芬兰,却成名于瑞典的肯尼夫.克瓦斯坦雷(Kenneth Kvarnstrom)。他于1987年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学习舞蹈毕业后,便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舞蹈团,以展现他自己的舞蹈作品。1996年至98年期间,芬兰首都的国家级文艺团体,赫尔辛基城市剧院舞蹈团(Helsinki City Theatre Dance Company)邀请克瓦斯坦雷回家乡执导,并通过他的舞蹈作品,吸引了大批芬兰的年轻人成为舞蹈观众。有趣的是,因为克瓦斯坦雷在舞蹈界的名气,两个北欧国家:芬兰和瑞典,都争着要把他当成国家的舞蹈界代表,并先后赠予他国家级的文艺及舞蹈奖项,包括芬兰国家奖(State Prize)和瑞典卡尔伯奖(Brigit Cullberg Prize)。2004年,克瓦斯坦雷成为瑞典斯德哥尔摩舞蹈剧院(Stockholm Dance House)的艺术总监,全心全力于策划行政方面,以致减少了许多舞蹈创作。不过他在08年选择离开舞蹈剧院,重新投入编舞行列,让国际的舞蹈界可以有机会再见到这位天才横溢的舞蹈家的新作品。
克瓦斯坦雷的作品充满神秘气息,舞台设计以简约风格为主,动作虽然不重繁复,却带给观众情绪上饱满的张力。编舞家从小学习芭蕾舞,所以在作品中自然流露着古典审美的痕迹,但他设计的舞蹈,在张弛有致的节奏里,却又呈现了跟传统芭蕾撕裂割切的欲望,尤其是穿着造型奇特的服饰的舞者们,在观众的眼中,往往形成怪异独特的雕塑式线条,没有故事情节,却不断冲击着视觉神经,在舞台上建构起另一个如梦似幻的感情世界。
肯尼夫.克瓦斯坦雷
克瓦斯坦雷作品《奥瑞雷B(OreloB)》剧照:
第三位欧洲舞坛的重要生力军是以色列的赫法舒.舍克特(Hofesh Shechter)。他在耶路撒冷舞蹈音乐学院(Jerusalem Academy for Dance and Music)毕业后,便加入了拔齐瓦舞蹈团(Batsheva Dance Company)。他不但是一位舞者,更在以色列和法国巴黎学习敲击乐,在欧洲进行舞蹈演出期间,他也为其他编舞家配乐,取得极为出色的效果。2002年,舍克特移居英国伦敦,加入当地的雅斯曼瓦迪蒙舞团(Jasmin Vardimon Dance Company)并开始了他第一个编舞和音乐结合的舞蹈作品:《碎片(Fragments)》。这个作品巡演于欧洲各国,大受好评并获取了欧洲戴雅格列夫编舞大赛(Serge Diaghilev Choreography Competition)的一等奖。自此以后,他被欧洲多个舞团邀请进行创作,于2004年至06年期间,更成为英国地方当代舞蹈中心(The Place)的驻中心艺术家。在2008年,舍克特终于在伦敦建立了他自己的舞蹈团:赫法舒舍克特舞蹈团(Hofesh Shechter Dance Company)以展现他自己的作品,成为欧洲舞坛的重要关注对象。
舍克特的舞蹈以阳刚型风格为主,配合着他自己设计的敲击音乐,带有浓浓的地痞式粗犷味道,正好刻画出当代年青人的不羁心态。他的舞蹈演员都有着扎实的芭蕾舞功底,在舞台上却龙行虎步,展示着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动作设计更是充斥了各式飞腾跳跃、地板翻滚和狂飙冲击,间中突然穿插一些委婉的双人或独舞舞段,则显得特别温柔细腻。可能正是这种刚中带柔的独特风姿,让舍克特的舞蹈深得当代欧洲年青人的欢心。
赫法舒.舍克特
舍克特作品《上升(Uprising)》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