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当代三十年系列(十一)

(2009-04-06 07:32:24)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文化

自1982年至1985年间是城市当代舞蹈团的「多元变化时期」,许多不同国籍,对舞蹈各有不同理念的舞蹈专家络绎前来舞团授课和编舞,其中一位非常重要的艺术家,是来自台湾的林怀民。

这位云门舞集的艺术总监在七十年代末,城市当代舞蹈团刚建团时,就已经声名大噪,创作的舞蹈如《白蛇传》、《星宿》、《乌盘记》等,都以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西方现代手法而获得国际舞蹈界重视。他在1976年创作的《薪传》,描写先民从大陆渡海移民至台湾,自食其力,谋取新生,成为当代台湾现代舞的扛鼎之作,不但受到台湾观众的热烈欢迎,在1979年的香港艺术节中演出,更创下观众热烈鼓掌,需要返场谢幕达26次的空前记录。

林怀民在1982年7月底应邀为城市当代舞蹈团编排舞蹈《街景》,开启了台湾和香港现代舞的首次交流。《街景》全长九十分钟,描绘都市里人们的繁忙失落和营营役役。我虽然是当年的《街景》主角之一,可是已经不太记得具体的舞蹈情节,不过最后一个场景到如今还历历在目:当所有演员疯狂起舞之后,舞台后方的一道防火门缓缓打开,我们逐一走进门里,留下一位最娇小的女舞者,不断在舞台上绕圈奔跑,就在她倔强的步伐和喘气声中,舞台大幕落下。

《街景》的表演场地是香港艺术中心的寿臣剧院,四百座位,演了三场共一千二百观众,也是城市当代舞蹈团首个能够卖个全院满座的节目。当然我们不会因此自满,因为知道绝大部分的观众是冲着林怀民而来。《街景》之前的许多舞团节目,只能说是惨淡经营,要能卖出六、七成票,便足以额手称庆。不过,可能因为城市当代的第一台节目只卖了五十张票,实在太惨,也使我们从一开始便看清了‘现代舞不卖钱’的事实,虽然残酷,却也有好处,便是替我们预备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心态,在乎的是舞蹈的质量如何,反而对节目能否卖个满堂红,竟然不太在意了。

或许今天有许多朋友喜欢拿我来跟林怀民相类比,认为台湾的林怀民和香港的曹诚渊都是开启一地现代舞蹈发展的先驱。不过在1982年,林怀民已经是台湾文化的骄傲,记得一次应邀到台中市观看云门演出新作《红楼梦》,和林怀民走在街头,每隔一条街,就有路人前来跟‘林老师’握手;更夸张的是,我们乘搭计程车,司机看见‘林老师’坐进车厢,激动不已,不但下车时死活不要车资,更对林怀民说:「林老师,好好加油!」

而曹诚渊呢?当年只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爱舞小子,除了一些亲朋好友外,可以说是无人识君,更没有什么粉丝观众。有许多关心香港艺术发展的长辈曾经苦口婆心地向我出谋献策,要建立如云门舞集一样的风格,那香港的现代舞才有可为;更有一些香港本土文化界人士喜欢拿台湾的现代舞跟香港的现代舞多作比较,在他们的眼中,云门舞集代表了中国最优越的文化发展,而城市当代呢?如果不是一无是处,便是不值一提了。

可以说,1982年的《街景》,因为是由林怀民编舞创作,把城市当代舞蹈团推向了香港文化界的视线之内,也因为这支舞蹈,引起外界频频把台湾的云门舞集跟香港的城市当代互相比较。当时因为谈论、批评甚至嘲讽城市当代舞蹈团的声音太多,以致林怀民也只能好意地问我,云门舞集的压力是否太大?

可能当年真是初生之犊吧,我倒真的没有把外界对舞团的评价当什么一回事,只是觉得现代舞嘛,应该自己走自己的路。林怀民在我眼中,是一位充满哲思玄想的艺术家,而且很懂在舞台上说故事;他的舞蹈创作,对每一位舞者的动作、呼吸、眼神甚至思维状态,都有极为严谨的要求,无怪乎云门舞集的作品,总给人一种大气磅礴、高山仰止的感觉。而我却更喜欢舞者在舞台上自由和自如的状态,如果要勉强我在作品中模仿云门舞集的风格路线,不要说能否成功,更恐怕必然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所以当年我想都没有想过要把城市当代变为云门舞集二团,只是想着在林怀民身上吸取更多的艺术内核价值。林怀民也真是当代为数不多的大师级舞蹈家,而真正的舞蹈大师,都拥有着高越的视野和广阔的心胸。林怀民不嫌弃当年城市当代舞蹈团的简陋和稚嫩,在创作《街景》的一个多月里,对我们这些香港舞者们推心置腹并倾囊传授他在舞蹈上的创作经验,和对舞团的管理心得。

今天的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能够别树一帜,在五年前庆祝舞团二十五周年纪念时,林怀民从遥远寄来一份祝颂,说:「向在水泥地上种树的朋友们致敬!」回想起来,帮助城市当代在水泥地上灌溉树木成林的人,正有他这一号人物呢!

《街景》剧照 城市当代三十年系列(十一)

 

林怀民近照(云门舞集提供) 城市当代三十年系列(十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