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当代三十年系列(之二)

(2009-01-23 10:58:43)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文化

    1979年,我拿着母亲给我的五十万作资本,跑去工商管理局注册了一个公司名字,叫做‘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有限公司’,地址设在九龙黄大仙凤凰新邨沙田坳道110号,那是一栋由我父亲于1966年出资盖建的九层高楼房。这栋楼房主要是用作给家里制衣厂员工和他们的家属居住,因为我们家工厂的名字是‘天虹纺织制衣有限公司’,简称天虹制衣厂,这所房子,便叫‘天虹之家’。

    天虹之家的四楼到九楼都是住家设计,共三十五个小户单位,有两房一厅的,也有一房一厅的,在香港这个寸金尺土的地方,实在非常难得。地下至三楼加上地窖共四层楼本来是要租给外界作商业用途的,却当时父亲考虑到员工的孩子需要好好读书,而六十年代的香港教育系统混乱不堪,便临时改变了主意,把天虹之家的底座四层楼改变用途,建立了一所学费相对廉宜的学校,名字就叫做‘天虹中学’。

    三、四十年前的黄大仙区虽然是以著名的黄大仙庙得名,可周围环境并不理想,住的都是贫困人家,更是香港有数几个犯罪率严重的区域。天虹中学的出现,给区内孩子们提供了读书的机会,获得许多家长和教育界人士的肯定。天虹中学一直坚持了十八年,直到1984年香港政府正式提供九年免费教育,确认所有生活在香港的孩子们都有机会念书之后,天虹中学才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结束营业。

    城市当代舞蹈团就在1979年把舞团建在天虹中学和天虹之家,舞团办公室借用天虹中学的地方,而舞团排练厅则设在天虹之家的十楼天台。我拿的五十万元的第一项支出,便是请工人在天台上用铁皮和水泥,搭建了一个十米乘十五米的高楼顶房子,在地台铺上垫空木板,其中一面墙上贴上镜子,稍作修饰,便是一个看起来过得去的舞团排练厅了。当然以今天的香港房屋政策来说,当年这个天台排练厅,绝对是个非法建筑物。

    六年的天台生涯,趣事很多。天台的排练厅为了省钱,搭建的墙壁自然不会很厚,而且为了空气流通,房子除了镜子一面,其他都是大大的窗子,天气热时,窗子全部打开,清风徐来,还是挺舒服的。可是我因为有畏高症,却从来不敢从窗墙上伸头往外看,每逢排练上课,需要跑动和跳跃,更不忘告诫舞者们不要靠近窗户。我老害怕,会不会有那一位舞者做个大跳组合,一不小心就从十楼的天台跳到马路上去。

    天台的排练厅也是减肥的好地方,城市当代舞蹈团的舞者进步很快,也有部分原因得力于这个早期排练厅。每年夏天,屋顶不隔热,而且铁皮材料在阳光暴晒下,像蒸笼一样把排练厅里的舞者们蒸得汗如雨下。每次上课完毕或是一口气排练下来,男孩子总要脱得只剩下小短裤,女孩子穿得也只仅可见人。地板上全是汗水,像小河一样;不过没关系,这些汗水很快就会被烤干;演员习惯了,都知道不用浪费精力去擦地板。

    城市当代舞蹈团早期排练厅的另一特色是,它设在天虹之家的十楼天台,天虹之家却没有安装电梯。每天早上进行训练课前,演员先要爬上十楼,到达排练厅的时候,身体就基本已经有了足够的活动。中午演员一块到附近餐厅吃中饭,就见到浩浩荡荡的十几号人,有说有笑地从楼梯下去;吃完饭后,大家挺着肚子默默地爬回十层高楼;算着共一百九十八级楼梯,到顶层排练厅的时候,肚子们也就基本平服下去。

    这个排练厅陪伴城市当代舞蹈团度过了头六个年头。待1985年天虹中学结束营业,我便乘势把排练厅连办公室、储存库、演员休息房等全搬到天虹之家的底座四层楼房里,地方宽敞许多,城市当代舞蹈团也从此踏入另一个发展阶段。不过,那个已经被拆掉了的天台排练厅,还是让我和早期的城市当代舞蹈团舞者们,难以忘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