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色相》的音乐

(2008-11-10 10:30:18)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音乐

文化

    北京雷动天下的最新节目《色相.不定空间》将于11月22日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上演。节目中我负责编排上半部的《色相》,这个节目在四年前首演过,如今重新排演,因为增添了新演员,又在新排练厅里工作,所以灵感如泉涌。上周末把《色相》全部拉出来后,仔细一看,竟然跟首版的面貌风格全不一样了。可以说,2008年的《色相》是彻头彻尾的一个新创作。

    新版《色相》跟旧版不变的只有三点:1.舞蹈道具用了四十八把椅子,2.舞蹈的结构共分五场,3.舞蹈的音乐用了阿浮.帕特(Arvo Part)和阿斯特.皮雅苏拉(Astor Piazzolla)的作品。

    帕特和皮雅苏拉都是当代著名的音乐大师,我在九十年代中就一直都很喜欢他们两人的作品。不过他们两人的音乐是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帕特的音乐是绝对的‘冷’,他是当代简约派音乐的代表,善于以很少的音符创造出充满空灵的听觉效果;皮雅苏拉的音乐却非常地‘热’,他是阿根廷新探戈音乐的创始人,以多变化而热情的旋律打动听众。

    我虽然很喜欢他们的音乐,但可能因为世界上已经有太多舞蹈家用过他们的音乐来编舞,所以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也去凑这个热闹。只是因为四年前接受北京中山音乐堂夏季音乐节的委约,希望我能以舞蹈来吸引观众,让观众注意这两位作曲家的音乐,才萌生了把这一冷一热的完全相反风格的音乐交错配搭一起,来创作一部舞蹈作品。

    大概国际上用帕特和皮雅苏拉的音乐来编舞的人很多,却从来没有人试过把他们的音乐拉在一块,《色相》可能是第一次作这样的尝试。舞蹈分成五段,第一和第四段的音乐属于帕特式的清冷空灵之音,而第二、第三和第五段则是皮雅苏拉的热情节奏的音乐,本来以为格格不入的,经过舞台上舞者们带有戏剧性舞蹈的融和揉合,感觉上还真不错。

    阿浮.帕特生于1935年的爱沙尼亚(Estonia),当时爱沙尼亚还是属于前苏联的一部分。他自幼在家乡的比较封闭的环境里学习音乐,跟西方的新音乐流派接触不多,因此虽然西方自七十年代以来追求具有民族特色的「世界音乐」大行其道,对帕特却没有什么影响。反而因为他别树一帜的个人音乐感悟,让他的音乐更偏向简约发展,成为今天欧美主流乐坛上极具代表性的后现代音乐大师。

    他非常不满前苏联政府对艺术家创作的压抑政策,在经过多年的公开抗争后,于1980年被苏联政府允许移民奥地利,居住于维也纳这个音乐之都,近年听说他因为工作关系,改为定居于德国的柏林。自从东欧变天之后,帕特可以和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自由往返于自己的家乡和新居之间,应该是过着幸福的日子吧!

    阿斯特.皮雅苏拉生于1921年,逝世于1992年,享年七十一岁。他是阿根廷人,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南美洲,除了作曲之外,也是超棒的手风琴演奏家,探戈音乐中许多缠绵感觉,就靠手风琴的独特音色来呈现。他被认为是阿根廷新探戈音乐之父,所创作的音乐,颠覆了传统探戈的结构,并结合了爵士乐和古典音乐的处理手法,让其他地方的音乐听众都能领略探戈的妙处。

    有趣的是,皮雅苏拉生前虽然创作不断,在他的家乡却不被承认。许多阿根廷的音乐家认为他创作的音乐不能被称为探戈,许多探戈舞者也认为音乐里的节奏不清晰,情感张度变化太大,因此拒绝用他的音乐来跳舞。直到他的音乐在国际上引起极大关注,许多编舞家纷纷用这种变化繁复的音乐来跳现代舞,阿根廷的探戈舞蹈家们才开始重新剖析皮雅苏拉的音乐,并承认他的革命性的新探戈音乐地位。

    两位音乐家,音乐风格不同,生存的世界不同,却给予我们同样伟大的艺术享受。在看他们的照片的时候,发现他们俩的样子倒有点相象呢:

《色相》的音乐        《色相》的音乐

阿浮.帕特                          阿斯特.皮雅苏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