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10月9日)晚上的跳格舞蹈录像节在香港艺术中心举行了开幕式,放映的开幕录像电影作品,由以色列导演李.雅诺(Lee
Yanor)拍摄的《与翩娜有约》,精彩一如所期。皮娜.鲍什(Pina
Bausch)在导演的镜头下,毫不躲闪地把她最隐匿的感情,通过肢体表现出来。其中一段她面对镜子的独舞,略带即兴,却如水天成,委婉深遂。整个录像作品,通过许多对皮娜双手和脸部的大特写,记录了皮娜的某些生活片段,却让我这个观众,感觉犹如跟她缠绵缱绻了一生。难怪一位年青朋友看完节目后跟我说,以前他只是很喜欢皮娜的舞蹈剧场,现在却爱上了皮娜这位年近七十的女人了。
开幕式除了放映《与翩娜有约》之外,还选映了三套本土委约作品:《生活中的一天》、《想心二事》和《星期一(雨)》,也是让我看得兴奋不已。跳格的筹委会委约了香港三位舞蹈家和三位录像艺术家分别合作,拍摄了这三套舞蹈录像作品,可说是各有特色,却一致地让观众感到热情的节奏和丰富的想象力。
《生活中的一天》由舞蹈家黎海宁和录像艺术家陈廷安合作,拍摄了城市当代舞蹈团的邢亮在排演他的近作《没有主义》期间的精神面貌,由起床、梳洗、上厕所,出门,走在楼梯、街角,回到排练厅,无论何时何处,都在脑筋转动,化为活生生的形体动作。邢亮的身体无论何时何地都充满动感魅力,连洗澡时被镜头捕捉到的光光的屁股,也引人入胜,并惹来满堂笑声。

这部作品的创作者中的舞蹈家黎海宁是城市当代舞蹈团的驻团编舞家,不用介绍;录像艺术家陈廷安却是城市当代舞蹈团在1979年到83年期间的第一代舞者,后来跑到美国纽约大学提斯艺术学院(Tisch
School of
Arts)及美国电影协会学习电影导演。他毕业后一直于美国及欧洲从事实验电影拍摄,于2004年重返香港在电影媒体界工作。
《想心二事》描述的是「人从出生、成长到死亡都经历不同的感觉。究竟什么是感觉?什么是喜怒哀乐?当人感到绝望痛心时,那是真的心在痛,还是脑内的神经细胞在作动?女主角的情感堕进谷底,在最‘心痛’一刻控制脑细胞的活动,收拾感觉重新挣扎起来。感性的画面隐藏理性的思考,探索学习喜乐,愤怒,接受,放弃种种‘感觉’的经历,感觉尽在不言中。」

作品中合作的两位艺术家:编舞的陈巧燕和录像的温乐生都是香港演艺学院的毕业生。温乐生主修摄影及灯光,在学校时已经拍摄许多作品,并获取多个奖项,现在是自由身录像创作人并活跃于各类短片制作。陈巧燕主修于音乐剧舞蹈系,曾获奖学金到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深造,回香港后参与不同类型的独立音乐剧及话剧制作,担任演员、编舞、导演和监制等职位,现在活跃于电影电视行业,参与各类型电影、广告及电视节目制作。
《星期一(雨)》本来是城市当代舞蹈团的演员庞智筠为舞团编排的舞蹈节目,如今由庞智筠和录像艺术家黎宇文合作,把舞台上的舞蹈转化为舞蹈录像。看过城市当代舞蹈团演出的朋友肯定会知道庞智筠这位冷面女笑匠,而黎宇文则活跃于香港的录像、舞蹈、戏曲及饮食界,在1996年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主修电视和电影,毕业后任职香港无线电视节目部品牌推广科编导,
2001年开始为香港的各式舞蹈表演担任录像记录及视像设计工作。
在场刊中对《星期一(雨)》的介绍如下:「人生有三份一以上时间在工作中消磨,你的办公室是阳光普照、密云间中有骤雨还是长期雷暴警告?星期一不见天日的办公室,夹心波士与草根小职员、西装男与俏OL,日日朝九晚十望天打卦,在计算机、文件柜与复印机之间发展出一连串幽默荒诞、令人忍俊不禁的狂想。新浪编舞庞智筠将2006年一鸣惊人的同名舞台小品搬上银幕,CCDC艺术总监曹诚渊首度粉墨登场,加上十多位CCDC舞者都市浪漫爆笑演出,当中一幕金紫荆广场的六十人《黄河大合唱》群舞更是本片卖点。为免笑爆肚皮,请做好心理准备﹗」

是的,我在舞蹈录像作品《星期一(雨)》中客串了一个小小角色,用了一个小时的拍摄时间,镜头前出现不到十五秒,有机会大家都来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