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曹诚渊
曹诚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315
  • 关注人气:7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寻中国现代舞的源头(2)

(2008-09-26 00:28:29)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文化

    在追问谁是中国现代舞的老祖宗的时候,我们要对中国的整体文化有个概括认识,就是:在中国的固有文化概念里,所有艺术都被统摄于「文人」之下。一个中国文人,可以写诗,可以作画,也可以如陶渊明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弹琴容易理解,长啸是什么?就是唱歌!所以陶渊明这位诗人,其实也是位音乐家。

    中国的文人也是舞蹈家,宋朝以前,比如唐朝、晋朝、汉朝的文人喜欢身上配剑,不是用来打架,而是闲时拿来舞剑,舞剑的风采又跟打功夫不一样,虽然都可以强身健体,可更多闪耀着舞蹈艺术的光芒。当然更早的孔夫子提出教育理念,设计的课程叫作「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书’是文字思维,‘数’是数字逻辑,‘射’和‘御’均是体育,而‘礼’和‘乐’便有舞蹈艺术的成份。

    古时的‘乐’,是诗、舞、乐不分家,古人要吟诗,要唱歌,便自然要跳舞,不像今天的歌剧演员或流行歌手如王菲一流,只是站着像棵树般哼声,还要被认为是「实力派」。所以儒家诗经里的毛詩序中说:「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古时的‘礼’,也不单只是繁文缛节,里面也有很多好看的舞蹈,每逢祭祀天地、军队出征、宫廷庆典等活动,都要根据祖宗规定下来的‘礼’来举行各式进退有度的礼仪性舞蹈。这些真正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完全跟今天我们在舞台上看见的,受西方芭蕾审美影响的「中国古典舞」大不一样,但可惜都已经失传,据说每年山东曲阜的孔子故居还会表演只有皇帝才能享用的「八佾舞」,有机会我一定要去观赏观赏。

    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在进行各式各样的艺术活动,却从来不把自己分门别类地称呼为文学家,音乐家,画家或舞蹈家。在中国接受西方思潮洗礼之前的历史文献里,几乎从来没有舞蹈家、音乐家、画家这些名号出现过。晋朝的稽康擅弹琴,他弹的《广陵散》堪称一绝,可是人们只称他是「竹林七贤」;明朝唐寅在今天的教科书里被说成是画家,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秋风纨扇图》等名作传世,在五百多年前的中国里,他只是被公认为「江南四大才子」。

    把艺术分成舞蹈、音乐、戏剧、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七大门类,是古希腊哲学家们的事。希腊的哲学影响了整个西方的思潮,也在二十世纪输送来了中国,因此我们现在才有舞蹈家杨丽萍,音乐家朗朗,戏剧家濮存忻等的出现,在以前的中国里,他们一律是「文人」。

    如果要从中国的历史文献里找寻舞蹈家,我们将会发现结果近乎零。诗人杜甫描绘过一位舞剑器的公孙大娘,她算是历史上一位通过文献记载的舞蹈家吧,但连名字都没有记录下来;据说唐朝杨玉环创作了《霓裳羽衣舞》,汉朝的赵飞燕特别能跳一种《掌上舞》,她们应该算是舞蹈家,但她们出名不是因为她们的舞蹈,而是因为她们是皇帝的妃子。这三位就是我仅知道的能够跟舞蹈艺术套近乎的中国历史名人。

    既然知道中国自古以来的舞蹈艺术概念,是一直被隐藏在整个文人系统里,那当我们要寻找‘中国现代舞之父(或母)’的时候,便不能只着眼于中国历史上曾经记载过的舞蹈家,而应该把视野扩宽,从中国历史之林内的所有文人中,加以辩识。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