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是「青年舞展」,每天2点45分到4点15分举行,是现代舞周最具特色的项目,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年青朋友演出自己创作的作品。「青年舞展」的舞台是一个完全公开的园地,没有任何水平或资格审查,鼓励的是现代舞中自由包容的精神和多元而有个性的表现形式。
今年参加「青年舞展」演出的人数共207人,分别来自国内的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福建、河南、四川、甘肃、北京、重庆、上海和香港10个省和16个城市,并来自国外地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越南)的年青舞者发表作品。一共演出了六台共41个新创作品。
第三部分「另类平台」,是本届现代舞周的新增项目,每天4点45分到6点钟举行,包括了各种非一般的演出,希望借此刺激舞蹈观众的惯性思维,让他们思考舞蹈创作的种种可能性。节目可能是历届「青年舞展」中比较成熟的舞者们的一些相对大型作品,也可能是资深演员的实验性尝试,又或是一些前卫艺术家们对舞蹈、艺术、生活、环境的一些思考论述,均由现代舞周的筹委会主动联络,并邀请他们演出。
今年共有六台「另类平台」的演出,其中有两台来自外国的节目:分别是韩国金龙喆领导的衣襟舞蹈团演出《情非首尔》,和德国恩珠.芬娜演出独舞作品《执迷不悔》。其他四台作品则属于国内艺术家的创作:第一台是北京饭团演出何雨繁编导的独脚戏《遇上2004的马加爵》,第二台是广州云娜舞蹈工作室演出龙云娜编排的《浮.玄》,第三台是由四个单位组成的一台节目《中国新生代》,其中包括北京锋影实验现代舞蹈原创工作室演出王锋编导的《希福》、广西点典走廊演出黄纯军编排的《把我带到水边》、广西青谷舞社演出王磊编排的《素黑+2》和香港舞者廖展邦编排的双人舞《梦与联想》,第四台是由广东现代、北京雷动天下和香港城市当代三大舞团的专业舞者们的个人创作小型作品,集中起来成为一台《试新室》。
第四部分是每届现代舞周的焦点「专业观摩」,每天晚上8点钟举行,作为国际上一个备受关注的艺术节,广东现代舞周的节目,尤其是专业部分,代表了艺术节(舞蹈周)的品味、路线和关怀对象,就是:中国的专业现代舞团和国外的现代舞团互相辉映,让参与现代舞周的朋友,不但能够观看国外的现代舞团演出,打开眼界,更能够通过观看国内最高水平的现代舞演出,了解中国专业现代舞发展。
今年有七台「专业观摩」节目,其中三台节目来自中国,包括广东现代舞团演出的开幕式环境舞蹈《旋转木马》,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演出黎海宁编排的舞蹈剧场《女书》,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演出桑吉加编排的纯能量舞蹈《无以名状》;另外三台节目来自国外,包括日本塔罗乌玛拉部落演出小池博史编排的《三姐妹》,澳洲艾思普森舞蹈团演出由玛吉.茜特思玛和台湾编导郑宗龙分别编排的《冰火二重天:如履薄冰.记忆碎片》,法国ACTE舞蹈团演出安妮可.夏尔洛编排的《舞蹈实验》;剩下一台《非常独舞》,以独舞形式展示三位舞蹈家自编自演的风采,包括来自美国的台湾华裔舞者和教师余承婕演出《沙胆大娘》、日本舞者松本真生演出的《野餐》和意大利独舞研究员A.卡邦尼演出的《游走物外》。
回顾第五届广东现代舞周,虽然因为换了时间在暑假举行,有许多场地安排等未能配合,比如开幕式的环境舞蹈演出因为天雨而被迫取消,又新增了一些如「另类平台」的项目环节,使人手兼顾不过来,但从整体来说,活动算是相当成功。票房方面,「青年舞展」和「另类平台」的门票全都销售一空,而晚间「专业观摩」的黄花岗剧院比较大,有一千四百多座位,却都能卖出七成门票以上,让现代舞周的工作人员喜出望外。
最值得欣喜的是,大部分参加现代舞周的观众,在观看了各式各样、不同风格和表达方法的现代舞后,都开始培养出一种对艺术兼容并蓄的心胸,并对就算是比较怪异和另类的节目,都能投以欣赏的眼光和热烈的反应。经过整整一周对现代舞的学习、交流、讨论、和观摩,观众的眼界提升了,心胸扩大了。走进现代舞的演出场地,可以感受跟其他国内歌舞表演场所不一样的文明和文化:在这里,演员演得更投入,观众显得更安静,没有手机,没有拍照,没有高谈阔论或窃窃私语,而演出后谢幕时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使一些初临观看现代舞的,或吝惜于表达欣赏情绪的中国观众吓了一跳,甚至有些不可思议地认为这些现代舞观众在起哄,他们疯了!
也就是这种文明和文化的表现,使所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带着满腔美好的回忆,回到他们的家乡,告诉他们的艺术同行们:「中国真的不一样了。」意大利驻中国文化领事萧国君向传媒朋友们说:「对欧洲的艺术界来说,广州是代表中国现代舞蹈艺术的中心。」而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余其铿在开幕致词时更毫不含糊地清楚表明:「广东现代舞周,是广东省发展成为文化大省中不可缺少的一张重要名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