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舞蹈团体名字(3)

(2008-08-06 09:19:29)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文化

    一个舞团的名字也往往反映了团队的精神面貌,香港许多现代舞团在取名的时候,就已经显出非凡创意。我最喜欢的一个名字是由三位年青人方俊权、黄狄文、庞智筠于九十年代中组成的「霹雳啪啦身体剧场」,听见名字就可以想象这些年轻人怎样跳舞,后来黄狄文和庞智筠还成了城市当代的舞者;还有另外三位年青人黄大徽、郑智锐、王鋆燊的舞团名字「三分颜色」也十分精彩,既有霸气,又展示了三个完全不同风格舞者的合作关系;陈敏儿和杨惠美两位女士合作的作品充满诙谐幽默,她们的双人舞团就叫做「双妹唛」,保持着轻松有趣的触觉;王荣录的英文名字是Lock,就是‘锁’的意思,所以他把自己成立的舞团名字称为「不加锁舞踊馆」,既跟自己的名字有关系,又表现了他对艺术完全开放的态度。

    近年来中国内地也有了许多年青人自行成立的舞蹈团队,团队的名称比香港的来得保守,却别有一番诗意。通过广东现代舞团举办的广东现代舞周,尤其是在青年舞展里,我看见了一些我特别喜欢的舞团名字:有刘东方的‘依依舞室’,舞室虽然只有刘东方一个人,可是每次看他演出,总勾起一点依依之情;有徐安的‘九鼎舞蹈工作室’,看见名字,便像看见徐安那充满重量感的身形;有广东外语大学学生们的‘凌想舞台’,名字给我一种冷与傲的感觉,又充满憧憬,跟这些天之骄子般的大学生身份非常匹配。

    我也发现一些不太喜欢的名字,这些名字显示舞团的负责人没有用心去为舞团思考设计一个有个性的名字。常常看见一些舞团就是用所在单位的名字,比如某某大学,然后后面加一个‘艺术团’或‘舞蹈团’,这种取名方式,跟那些国内成行成市的政府机关底下的歌舞文工团没什么两样——就是沉闷。不过,今年来自湖南师范大学舞蹈系的师生们为自己取了一个「舞路巴士工作室」的名字,我就觉得挺可爱的,止不住想问问他们,是不是老是要坐巴士去参加排练呢?

    其实我觉得「舞路巴士」就是个有趣的名字,后面那‘工作室’三个字有点多余,而在内地的小型舞团都好像特别喜欢用‘工作室’三个字,有点像台湾云门舞集大获成功之后,突然冒出许多各式各样的‘舞集’出来。当然‘工作室’跟‘舞集’或‘舞蹈团’或‘歌舞团’没有太大分别,但许多‘工作室’只是把负责人的名字往前一挂,便显得有点不动脑筋了。

    在外国的现代舞圈子中,比较古老经典的舞团就是用负责人的名字取名,比如玛莎.格蓝姆舞蹈团(Martha Graham Dance Company)、保罗.泰勒舞蹈团(Paul Taylor Dance Company)、默斯.肯宁汉舞蹈团(Merce Cunningham Dance Company)、皮娜鲍什舞蹈剧场(Pina Baucsh Dance Theatre)等,而比较新的和时尚的舞团都不再喜欢这一套,比如荷兰的伊里.基里安(Jiri Kylian)一直是荷兰舞蹈剧团(Netherlands Dance Theatre)的艺术总监,因为这个舞蹈剧团属于国家级的单位,名字就像广东现代舞团般不能改。不过,基里安经过多年经营下,先后又为舞蹈剧团建立了二团和三团,水平都是过硬,而就在半年前,基里安终于得到荷兰文化部同意,把荷兰舞蹈剧团第三团的名字,改成非常有意思的「矛盾继续体」(Paradox On);此外,我多年来的圈中偶像巴里殊尼科夫(Baryshinikov)在九十年代中彻底离开芭蕾舞圈子后,成立自己的现代舞团,名字不叫‘巴里殊尼科夫舞蹈工作室’,而是「白橡树计划」(White Oak Project),一种高耸孤洁感从名字中挥洒而出,也是让我越来越喜欢这位舞者的原因。

    最后是一种我特别不喜欢的,就是那些只有英文名称的中国现代舞团名字。都是中国人的舞蹈团体嘛,为什么没有中文名称?除非舞团负责人的英文程度真的远远高于中文水平,否则舞团可以有一个英文名字,却想不到好的中文名字,只能表明那位负责人没有用心去为团队取名了。

    当然舞蹈团叫什么名字,是舞团负责人的自由,外人无从干涉。只不过在现代舞周中,我们为了在中国面向不懂英文的老百姓做宣传,都要为所有来自国外的团体翻译一个中文名字,比如日本的Pappa Tarahumara,在中国成了「塔罗乌玛拉部落」,澳洲的Expressions,成了「艾思普森舞蹈团」,翻译得好不好,或有没有想象力,是另一回事,最低限度让不懂英语的中国观众来看舞蹈,可以叫得出舞蹈团体的名字。

    所以可能下次现代舞周中,我们也要为那些没有中文名字的中国现代舞团翻译一个名字,像江西徐水亮的NEXT现代舞团,可以翻译成「下一个现代舞团」,或者音译为「钠克斯特现代舞团」;广州许纯青的The Green‘s,可以翻译成「青的舞蹈团」,或者音译为「格林斯舞蹈团」;北京陶冶的TAO舞蹈工作室,就可以是简单的「陶舞蹈工作室」,听起来都还不错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