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现代舞周从5月改到7月举行,新时段新气象,除了催生一个同时发生又具有延伸意味的广东国际舞蹈营之外,在广东现代舞周中,今年还多生出了一个板版块式的项目:「另类平台」。
经过四年的发展,本来现代舞周的项目形式已经稳定,就是早上9点到10点半是第一堂大师班,11点到12点半是第二堂大师班;中午时分有一个小时的「吹水堂」,让有兴趣的朋友围坐一起,并找来昨天下午和晚上演出的艺术家们,彼此讨论对演出的观感;下午两点半便是「青年舞展」,由中国各地前来广州的独立舞者们各显身手,然后到晚上8点开始,大家又一块观看由专业舞团演出的「专业观摩」。
不过从两年前开始,外地来访的专业团体越来越多,而五月份我们只有五个晚上可以进行演出,以致一些专业舞团的节目被迫要在下午5点钟举行,因此也让现代舞周的节目演出非常紧迫,平均每天都有三台不同的节目表演。
今年的现代舞周因为在暑假举行,时间从五天扩展到七天,晚间专业舞团演出的时段比较充裕,不用再侵佔下午时间。可是因为今年申报青年舞展的节目太多,虽然青年舞展已经从去年的五台扩展到今年的六台,仍然不足以容纳所有节目。当然我们可以把每场的节目时间延长到两个小时,可这样对演员、观众、技术人员来说,都会觉得累,效果不会太好。所以舞蹈周的筹委会决定,把每一场青年舞展的节目还是定在一个半小时之内,而把一些比较特别,或可以归纳成一个主题的节目抽取出来,放在另一个新版块中,这个新版块的名字,就叫做「另类平台」,于每天紧随着「青年舞展」之后的下午4点45分开始。
另类平台,顾名思义,就是指跟其他的节目有点不一样,当中并没有水平高低划分的涵义。今年六个另类平台,打头阵和结尾的是来自外国的两位青年舞蹈家的作品:韩国的金龙吉和德国的恩珠.芬娜(Antje
Pfundtner)。金龙吉幼年在韩国学习传统舞蹈,曾于首尔大都会舞蹈团担任舞者,获首尔文化及旅游部颁发“艺术新星”荣誉,也获韩国文化艺术振兴研究院奖学金赴美国纽约学习现代舞,回到韩国后出任韩国龟尾市舞蹈团艺术总监。恩珠.芬娜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艺术学院现代舞系毕业,获奖学金赴美国纽约继续深造,回欧洲后,先后在德国的汉堡和奥地利的维也纳发表自己的独舞作品。在另类平台中,我们将于7月21日观看金龙吉带领他的衣襟舞蹈团演出作品《情非首尔》,7月26日则观看恩珠.芬娜的《执迷不悔》。
其他四天的另类平台主角都来自中国:
7月24日由来自北京的北京饭团演出,青年戏剧家何雨繁创作的充满社会性的《遇上2004的马加爵》。何雨繁毕业于清华大学,本来主要兴趣是在实验戏剧方面,却越来越发现语言的表达没有肢体和视觉形象来得单纯和直接,他的作品介于现代戏剧与舞蹈场景之间,是十足的「另类」。
7月25日,另类平台选演的是广州龙云娜的节目。广州的观众对龙云娜已经很熟悉,她曾在广东现代舞团工作多年,是中国现代舞的旗手之一,于2003年成立云娜舞蹈工作室,以演出自己的创作为主,这次的作品是以中国古琴和西洋吉他音乐对碰下,带出她自己的独舞专场,让人期待。
7月23日的另类平台叫做《试新室》,是由三大舞团:城市当代、广东现代和雷动天下舞者们的小作品组成。作为专业舞者,他们的演出有一定水准,可是在《试新室》里的作品是舞者们在工作之外,以他们自己的业余时间排练出来的,是否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只能存疑,也因此拨归另类。
7月22日的另类平台,可能是现代舞周的一个最大胆的尝试,把这次青年舞展中的其中几个节目抽取出来,统名为《中国新生代》,也有点看好这些节目有足够代表中国年青一代的创作趋向的意思。这些节目并不一定是「青年舞展」中最好的,但代表了中国年青人对现代舞的坚持和执着,发展成有自己特色的身体语言。第一次的另类平台中,筹委会选了来自北京、广西和香港四个节目进入《中国新生代》。明天再深入介绍这个另类平台中的《中国新生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