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破种种「看舞蹈不买票」的借口,北京雷动天下主办的「北京现代舞周」实行低票价政策:所有门票一律一百元,而考虑到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更特设学生半价(五十元)优惠。可是在推行这种低票价政策时,我们(包括舞团行政部的一些同事)要经历两个心理关口:
一,有些人会说,其他表演门票都没有这么便宜的,你们的门票这么便宜,不是质量不好,便是担心没有观众,所以才把票价压得那么低。其实我们在决定低票价的时候,也曾考虑过票价反映了舞团的形象,会不会招来误会,以为舞团的身价不高,又或舞团的节目很烂,不值钱?
我们因此想过把票价分为三等,最高的三百八十元,最低的一百元。可是从历来的售票情况来看,包括所有其他类型的舞蹈表演场次,低票价门卷尽早卖光,而高票价的,其实卖得不多,许多高价门卷最后是以打折的方式出售,而更多是送出去的。我们既然不打算送票以鼓励「看舞蹈不买票」的坏习惯,便只能把票价定在大家,包括舞团和观众,都能承受的价位上;而更重要的,是希望把首都的舞蹈演出门价定在一个合理水平,让真正有心来欣赏舞蹈的朋友,能够以合理的支出观看高水平的节目。我不知道其他的舞蹈团,演出公司或观众会怎样想,可是最低限度雷动天下从自身做起,努力把舞蹈的演出市场拉回正轨,让将来的舞者有一个健康发展的空间。
二,既然是低票价,便不打算到处去送票,要送票的话,才一百块钱,也不好意思出手,舞团的行政部门也因此有点担心,认为天桥剧院那么多座位,观众坐不满怎么办?
我发现中国人确实要面子,一场演出,如果观众席里不是人头涌涌,便老感觉节目不受欢迎,必须想法子把观众席添个全满。当年我还在洋桥的北京现代舞团工作时,把舞团的大排练厅改装成小剧场,每隔一两个月,便会在那里组织演出,经过宣传,也会有观众从海淀区、朝阳区等老远的地方跑来买票观看。不过洋桥实在是远,清华的一位同学跟我说,每次他来看演出,来回就要四个小时车程。可以想见,有时一些演出的票没有全卖出去,有个六成左右,大家已经很高兴。
可是有一次,当时的团长夫人编排了一个作品演出,临开演前两天,票才卖了五成,不过以许多观众喜欢当天才来买票的习惯来说,情况尚算正常,大家也估计演出当天可以有七、八成的观众;但团长听见情况,把行政部的人大骂一顿,然后自己到处打电话请朋友来看,结果第一场演出,观众把整个小剧场挤得水泄不通,连通道里都坐满了人,可大部分都是没有票的,而观众还陆续有来,都是说团长亲自邀请来看演出。当时我捏了一把汗,害怕剧场里会发生意外,没想到团长却得意洋洋的跟我说,看来这台节目还是挺受欢迎啊!
当然我成立了雷动天下之后,严令行政部门不许送票,也因此遇上一些使人啼笑皆非的情况。记得今年一月在海淀剧院演出《卜.风》,因为刚好碰上奥运开幕典礼的大型舞蹈排练,许多本来要来看演出的舞蹈界朋友都无法抽身,所以舞团的行政部估计能卖出五成门票便好,结果演出当天竟然卖了六成票,大家都很高兴;谁知翌日一位跑经济新闻的记者前来采访,劈头就问,你们的现代舞都没有观众,如何生存?我向记者解释昨天晚上我们还卖了六百多张票,那位记者却说,我昨天也看了你们演出,虽然我很喜欢,可发现观众席里还有许多空位子,证明你们的舞蹈不受欢迎,偏离群众,难道你们不去检讨,修改你们舞蹈的错误吗?
哎!无怪乎每次看电视上转播任何国家级的表演节目,无论是在一万座位的人民大会堂,三千座位的北京展览馆或一千五百座位的保利剧院,观众席上全坐得满满当当,一个空位置不剩,而且观众都坐得特别整齐,神情特别专注,大概这就表示节目受观众欢迎,贴近群众。受到这种习惯性思维的影响,看不得空置位置的心态,正是「低票价——不送票政策」的最难过的一个心理关口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