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舞周’和‘舞蹈节’

(2008-04-16 07:15:02)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文化

    「北京国际现代舞周」于4月11日下午在中央芭蕾舞团的一号排练厅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与会的新闻界朋友甚为踊跃。在会上我不但客串了一把主持人,又是发布会的主要发言人,更当了一会外国发言嘉宾的现场翻译,总之一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下来,我感觉自己就是不停地在说话,听见自己的声音都有点发腻了,希望参加发布会的朋友不会因此而厌烦吧!

    幸亏当天发言的嘉宾里,还有中芭团长赵汝蘅女士,著名舞评家欧建平先生和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白诗浪先生,提供了许多对「北京国际现代舞周」的新鲜观点,而雷动天下的李捍忠也亲自阐述他创作最新作品《台前.幕后》的动机,其后更放映了各个舞团的作品精彩片段,所以从整体流程来看,内容还算有趣,也引起了其后许多记者朋友的询问话题。

    其中一位记者朋友的问题特别有意思,当时听到问题时,心里一愣,因为真的是以前没有好好思考过的一个题目。那位记者朋友很厉害,他发现我们这个项目的中文名字是‘北京国际现代舞周’,可是英文却是‘Beijing International Dance Festival’,直接翻译过来,便是‘北京国际舞蹈节’的意思。他问:为什么英文里的‘Modern’(现代)或‘Contemporary’(当代)这个形容词给去掉了?

    老实说,我当初在开始为这个项目定英文名字的时候,真的没想过这个英文翻译,和中文在字面上是不一样的。当然‘现代舞周’的 中文名字直接翻译过来,应该是‘Modern Dance Week’,可是我在想英文名字的时候,恰恰考虑的是国际上的用语惯例。今天国际上有许多Dance Festival(舞蹈节),却没有一个Modern Dance Festival(现代舞节),为什么呢?因为在国际上几乎所有的舞蹈节,挑选参与演出的节目都是以创作性的节目为主,甚至可以说,是以现代舞为主。比如说美国的美国舞蹈节(American Dance Festival),雅各枕头舞蹈节(Jacob Pillow Dance Festival),下一波舞蹈节(Next Wave Dance Festival),英国的舞蹈伞(Dance Umbralla),法国的蒙帕利亚舞蹈节(Montpellier Dance Festival)和德国刚刚举行的世界舞蹈节(Danse Welten)等。

    所以在国际的用语惯例里,舞蹈节嘛,便是展示最新舞蹈作品的场所,也所以许多国际舞蹈节的艺术总监们在全世界各地搜罗节目时,都是特别注意各地的现代舞蹈节目,因为在现代舞中,他们看见更多的创意和新奇的表现手段,让每一年的舞蹈节都能有新鲜的作品呈现给观众,不会重复,更能提升舞蹈节的声誉。

    香港三十多年前曾经主办过一个亚洲艺术节,以介绍亚洲地区的传统表演艺术为主,每年一次,共维持了十五年。我在亚洲艺术节中第一次看见印度的卡塔克(Kathak),日本的能剧(Noh)和歌舞伎(Kabuki),泰国的宫廷舞,印尼的民间舞,甚至澳洲的毛里族人的战争舞蹈,都让我大开眼界。可是十五年下来,全亚洲地区能够被搬上舞台的亚洲传统歌舞节目都被邀请来过这个舞台,以致后期的亚洲艺术节节目难免显得重复,吸引力大不如前。亚洲艺术节的总监常年在亚洲各国飞来飞去,为的是找寻一些香港观众没有看过的亚洲传统歌舞表演,可最终慨叹,亚洲有许多许多年青艺术家不断推出精彩的新作品,如果亚洲艺术节能够放开手脚以展示这些新节目的话,新鲜感肯定源源不断,可惜亚洲艺术节的宗旨必须以传统歌舞为主,传统的表演需要长时间的积奠,不是每年都可以发掘出新鲜的节目以飨观众。最后这个以传统歌舞艺术为主的亚洲艺术节,在十五年后便停办了。

    今天国际上对艺术节或舞蹈节的共识是,节目都是以新作品为主,而几乎所有舞蹈节上的节目,都是现代舞。1993年北京舞蹈学院主办了唯一一次的国际舞蹈学院舞蹈节,当时除了北京舞院组织了编排于三十五年前的一台《鱼美人》传统项目外,其他来自美国,英国,澳洲,台湾和香港的舞蹈学校的学生,展示的全是当地编导新创作的现代舞。这种现象,也让当时的吕艺生院长深有感触的。

    回过头来想,为什么我会把在中国(北京和广洲)办的‘舞蹈节’称为‘现代舞周’呢?因为在中国内地生活多年,发现中国人每天在电视上看的歌舞,大部分都是传统舞蹈;而在大部分中国观众的思维里,舞蹈要不是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民间舞,便是优美的传统芭蕾舞(尤其是《天鹅湖》),为了不让中国内地的观众误会,以为可以在这个舞蹈盛宴中观看大量天鹅和古代的英雄美人,把这个舞蹈节称为‘现代舞周’便比较合理,更符合国情吧!

‘现代舞周’和‘舞蹈节’

新闻发布会中的(左起)欧建平,李捍忠,赵汝蘅,我和白诗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