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里一直在谈皮娜·鲍什和她的舞蹈剧场,也收集了一些我喜欢的皮娜·鲍什作品剧照。在这里稍稍逐一介绍,当然要真正了解皮娜·鲍什和舞蹈剧场,还是要亲自到剧场里观看。据我所知,除了北京雷动天下的全体演员会出席皮娜·鲍什的北京演出外,广东现代舞团和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的部分团员都会在周末专门乘飞机来京观看《春之祭
Le Sacre du Printemps》和《穆勒咖啡室 Cafe Muller》。
皮娜·鲍什的著名作品多不胜数,其中《春之祭》和《穆勒咖啡室》可以说是她最重要的两个作品。《春之祭》创作于1975年,是把舞蹈动作的能量推展到极至的巅峰之作,而《穆勒咖啡室》则安静内敛、充满怀旧情怀,创作于1978年,是皮娜·鲍什回忆小孩时代,在父母开的咖啡店里所耳闻目睹的人际关系情形。皮娜·鲍什虽然不断有新创作,但几乎每年都要把这两个动静对比强烈的节目合在一块演出。1998年皮娜·鲍什为了庆祝舞团建团二十五周年,从世界五大洲中各邀请一位女舞蹈家齐聚德国,演出一台纯女性的舞蹈节目,其中代表亚洲的,就是来自中国香港的梅卓燕。因为小梅的演出在彼邦大受欢迎,皮娜·鲍什翌年再次邀请小梅赴德国参与舞团的创作和演出,其中演出的便是《春之祭》和《穆勒咖啡室》。
其它我自己个人非常喜欢的节目,有在1980年创作的《1980》,是皮娜·鲍什为了思念亡夫,而以‘爱’为题材的舞蹈剧场,在上篇文章中已经介绍过,在此不再重复;有在1979年编排的《咏叹调
Arien》,整个舞台铺满了深可及膝的水,演员穿上隆重的晚礼服在水中翩翩起舞,又坐在水泡上唱歌、玩游戏,并装扮成各式各样奇幻色彩的水上动物,充满了童真童趣,最后所有人全身湿透,一切仪容化妆全都融解在水里,是对生命无常的深沉唏嘘;还有在1982年编排的《康乃馨
Nelken》,表现极权国度下人们丧失尊严地苟且偷生,在铺满了美丽眩目鲜花的舞台上,演员像行尸走肉地重复着日常的生活动作,而在舞台后方还不时出现穿着制服的人拖着狼狗巡逻。
在八十年代中开始,皮娜·鲍什应一些城市的艺术节或市政府邀请,以当地城市为题材编创节目。这系列的节目包括1986年为意大利罗马市编排的《维克多
Victor》,1987年为意大利帕拉莫市编排的《帕拉莫·帕拉莫 Palermo
Palermo》,1991年为西班牙马德里市编排的《第二个舞之夜 Danzabend
II》,1996年为美国洛杉机市编排的《只有你 Only
You》,1998年为葡萄牙里斯本市编排的《马祖卡 Masurca
Fogo》。当然还有我最熟悉的,在1997年为香港编排的《抹窗工人 Der
Fensterputzer》。皮娜·鲍什以一位舞蹈家的敏锐眼光和感受,深入这些城市,收集素材,并以她独特的创作手法为这些城市谱写一支属于这个城市的舞蹈剧场。不过,她这些城市创作可以说是皮娜·鲍什眼中的光怪陆离城市现象系列,最终反映的还是皮娜·鲍什自己的内心世界。
《1980》
《咏叹调》
《康乃馨》
《维克多》
《帕拉莫·帕拉莫》
《只有你》
《抹窗工人》
《马祖卡》
加载中,请稍候......